组词大全

谙诵的拼音_ān song是什么意思

谙诵

【拼音】: ān sòng 【注音】: ㄢㄙㄨㄥˋ 【结构】: 谙(左右结构)诵(左右结构) 【繁体】: 諳誦

谙诵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记诵。谙诵[ānsòng]⒈记诵。

引证解释⒈记诵。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諳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章炳麟《秦献记》:“诸侯《史记》与《礼》、《乐》诸经,多载行事法式,不便諳诵。”

网络解释谙诵谙诵,是汉语词汇,出自《抱朴子·遐览》。

综合释义记诵。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諳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章炳麟《秦献记》:“诸侯《史记》与《礼》、《乐》诸经,多载行事法式,不便諳诵。”谙诵[ānsòng]

汉语大词典记诵。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谙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章炳麟《秦献记》:“诸侯《史记》与《礼》、《乐》诸经,多载行事法式,不便谙诵。”

其他释义1.记诵。

谙的意思

  拼音  ān   注音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YUJG  仓颉  IVYTA  郑码  SSK  四角  30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173  区位  5847  统一码  8C19  笔顺  丶フ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谙(諳)的拼音:ān(ㄢ)  

⒈ 熟悉,精通:谙练。谙悉。谙晓。谙达。深谙医道。

⒉ 熟记,背诵:谙记。谙诵。一览便谙。

统一码

谙字UNICODE编码U+8C19,10进制: 35865,UTF-32: 00008C19,UTF-8: E8 B0 99。

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谙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know well

造字法

形声:从讠、音声

English

versed in, fully acquainted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谙的拼音:

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音声。本义:熟悉)

(2) 同本义 [familiar;know well]

谙,悉也。——《说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晋书·刁协传》

故谙事识体者,善权轻重。——《晋书·刑法志》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淅嫁娘》。

(3) 又如:谙悉(熟知);谙练(熟知,有经验)

(4) 熟记 [learn by heart]

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后汉书·虞延传》

  拼音  sòng   注音  ㄙㄨㄥ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CEH  仓颉  IVNIB  郑码  SXLD  四角  37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139  区位  4348  统一码  8BF5  笔顺  丶フフ丶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诵(誦)的拼音:sòng(ㄙㄨㄥˋ)  

⒈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⒉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⒊ 诗歌:作诵(作诗)。

⒋ 怨谤。

统一码

诵字UNICODE编码U+8BF5,10进制: 35829,UTF-32: 00008BF5,UTF-8: E8 AF B5。

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ad aloud、recite

造字法

形声:从讠、甬声

English

recite, chant, repe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诵的拼音:

s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甬( yǒng  )声。本义:背诵、朗读)

(2) 同本义 [recite;read aloud]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子路终身诵之。——《论语·子罕》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读吟咏);诵诗(诵读《诗经》);诵说(诵读解说);诵数(诵读熟习经书);诵谏(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诵忆(背诵并记住);诵号(高声诵经)

(4) 述说,发表详细内容 [state]

聊为足下诵其所闻。——唐· 韩佥《答陈生书》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为王诵之。——《孟子·公孙丑下》

(5) 通“颂”。颂扬 [extol]

本原事业,只诵功德。——秦《泰山刻石》

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后汉书·何敞传》

垂流亿载,世世叹诵。——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6) 又如:诵德(颂功。颂扬功德);诵法(称颂效法);诵烈(颂扬功业)

(7) 通“讼”。公开 [declare]

平阳侯驰语太尉 周勃, 勃尚恐不胜,赤敢诵言诛之。——《汉书·高后纪》

(8) 又如:诵言(公然言说)

(9) 以婉言、隐语讽谏 [satirize]。如:诵言(讽劝自己的言语);诵训(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

词性变化

诵的拼音:

sòng  

〈词性:名〉

诗篇 [poem]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常用词组

诵读、诵习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