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沮
【拼音】: bàng jǔ 【注音】: ㄅㄤˋㄐㄨˇ 【结构】: 谤(左右结构)沮(左右结构) 【繁体】: 謗沮谤沮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谤毁。谤沮[bàngjǔ]⒈谤毁。
引证解释⒈谤毁。引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施一令则谤沮互起,用一人则疮痏立成。”《新唐书·窦参传》:“时宦侍谤沮不已,参竟赐死于邕州,年六十。”
网络解释谤沮谤沮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bàngjǔ,意思是谤毁。
综合释义谤毁。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施一令则谤沮互起,用一人则疮痏立成。”《新唐书·窦参传》:“时宦侍谤沮不已,参竟赐死于邕州,年六十。”谤沮[bàngjǔ]
网友释义谤沮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bàngjǔ,意思是谤毁。
其他释义1.谤毁。
谤(謗)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谤讥。谤讪。谤议。谤毁。诽谤。
⒉ 责备:谤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字UNICODE编码U+8C24,10进制: 35876,UTF-32: 00008C24,UTF-8: E8 B0 A4。
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謗
defame、slander、vilify
形声:从讠、旁声
slander, libel
详细解释◎ 谤的拼音:
謗 bàng
〈词性:动〉
(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同本义 [criticise openly]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4) 诽谤 [defame;slander]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6) 诅咒 [curse]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谤讪、谤议
沮的拼音:jǔ(ㄐㄨˇ)
⒈ 阻止:沮遏。
⒉ 坏,败坏:沮丧(sàng )(失意,懊丧)。色沮。力竭功沮。
沮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沮洳〕低湿的地带。
沮字UNICODE编码U+6CAE,10进制: 27822,UTF-32: 00006CAE,UTF-8: E6 B2 AE。
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沮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氵、且声
详细解释◎ 沮的拼音: j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且声。①( jū )本义:古水名。在今陕西省。②阻止)
(2) 同“阻”。阻止,阻遏;终止 [prevent;stop]
乱庶斯沮。——《诗·小雅·巧言》
其次,为赏劝罚沮。——《商君书·靳令》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孟子·梁惠王下》
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荀子·强国》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
溯流转漕,谷恒输沮。——《汉·巴郡太守都亭侯张纳功德叙》
(3) 又如:沮挠(阻挠;阻止);沮丘(背水的山丘);沮格(阻拦);沮厄(阻挠遏止);沮止(阻止,遏止)
(4) 畏惧,恐惧 [fear]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注:“谓恐怖之也。”
(5) 又如:沮畏(畏惧);沮恐(畏惧,恐惧);沮喘(恐怖);沮惮(恐惧);沮慑(恐惧)
(6) 破坏,败坏 [ruin]
妄举,则事沮不胜。——《韩非子·二柄》
(7) 又如:沮咹衂(受挫;挫败);沮坏(中伤;败坏);沮解(破坏而使其离散)
(8) 诋毁,诽谤 [slander]。如:沮短(谗言毁谤);沮诽(诽谤);沮弃(诋毁放弃);沮陷(毁伤诬陷);沮訾(诋毁);沮薄(贬损,诋毁)
◎ 沮的拼音: jǔ
〈词性:形〉
(1) 丧气、颓丧或灰心失望 [dejected;demoralized]
神辱志沮。——嵇康《幽愤诗》
(2) 又如:沮折(沮丧屈从);沮惨不豫(失望悲惨,不高兴);沮气(丧失志气);沮索(颓废失意的样子);沮恐(沮丧惶恐);沮服(受挫灰心而降伏)
(3) 另见 jù
沮遏、沮丧
◎ 沮的拼音: jù
〈词性:形〉
(1) 湿,湿润 [moist]
彼汾沮洳。——《诗·魏风·汾沮洳》
(2) 又如:沮淤(低洼泥泞);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沮泞(低洼泥泞)
(3) 另见 j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