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谤讪的拼音_bang shan是什么意思

谤讪

【拼音】: bàng shàn 【注音】: ㄅㄤˋㄕㄢˋ 【结构】: 谤(左右结构)讪(左右结构) 【繁体】: 謗訕

谤讪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谤讪bàngshàn。(1)诽谤。谤讪[bàngshàn]⒈诽谤。英slander;

基础解释诽谤

引证解释⒈毁谤讥刺。引《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张博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清史稿·世宗纪》:“辛巳,汪景祺以谤訕处斩。”

网络解释谤讪谤讪,读音是bàngshàn,汉语词语,出自《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指毁谤讥刺。

综合释义毁谤讥刺。《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张博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清史稿·世宗纪》:“辛巳,汪景祺以谤訕处斩。”谤讪[bàngshàn]

网友释义谤讪,读音是bàngshàn,汉语词语,出自《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指毁谤讥刺。

汉语大词典毁谤讥刺。《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张博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讪天子。”《清史稿·世宗纪》:“辛巳,汪景祺以谤讪处斩。”

其他释义1.亦作'?讪'。2.毁谤讥刺。

谤讪造句

1.曹操大怒,下令将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

2.酒至半酣,王智为蔡邕起舞,蔡邕没有表示感谢,甚至有些轻慢,王智大怒,上告朝廷,蔡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

3.如查嗣庭、汪景祺,自矜其私智小慧,傲睨一切,轻薄天下之人,遂其丧心背义,谤讪君上。

谤的意思

  拼音  bàng   注音  ㄅㄤ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YUPY  五笔98  YYUY  仓颉  IVYBS  郑码  SSWS  四角  30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196  区位  1689  统一码  8C24  笔顺  丶フ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谤(謗)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谤讥。谤讪。谤议。谤毁。诽谤。

⒉ 责备:谤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谤王”。

统一码

谤字UNICODE编码U+8C24,10进制: 35876,UTF-32: 00008C24,UTF-8: E8 B0 A4。

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fame、slander、vilify

造字法

形声:从讠、旁声

English

slander, lib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谤的拼音:

bàng  

〈词性:动〉

(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同本义 [criticise openly]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4) 诽谤 [defame;slander]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6) 诅咒 [curse]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常用词组

谤讪、谤议

  拼音  shàn   注音  ㄕㄢ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YMH  仓颉  IVU  郑码  SLL  四角  32770  结构  左右电码  6065  区位  5808  统一码  8BAA  笔顺  丶フ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讪(訕)的拼音:shàn(ㄕㄢˋ)  

⒈ 讥笑:讪笑。讪骂。

⒉ 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讪讪。搭讪(为把尴尬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统一码

讪字UNICODE编码U+8BAA,10进制: 35754,UTF-32: 00008BAA,UTF-8: E8 AE AA。

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讪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訕䚲

汉英互译

embarrass、mock

造字法

形声:从讠、山声

English

abuse, slander; vilify; ridicu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讪的拼音:

sh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山声。本义:毁谤)

(2) 同本义[slander]

讪,谤也。与姗略同。——《说文》

讪,诽毁也。——《苍颉篇》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论语》

居下而讪上,处贫而非富。——《盐铁论·地广》

有谏而无讪。——《礼记·少仪》

(3) 又如:讪上(毁谤在上位的人);讪议(毁谤议论);讪刺(毁谤讽刺)

(4) 讥刺,挖苦 [mock;diride;ridicule]

见朝廷有所任使,非其资序,则相议而讪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偏加些恶谑毒讪。——清· 孔尚任《桃花扇》

(5) 又如:讪人(让人下不了台;小看人);讪语(说讽剌话);讪嘴(斗嘴);讪侮(讥笑轻侮);讪诮(讥笑嘲讽);讪驳(讥笑批驳)

词性变化

讪的拼音:

shàn  

〈词性:形〉

羞惭,难为情 [embarrassed;awkward]。如:听到别人的批评,他脸上有些发讪;讪筋(恼羞成怒);讪不搭的(形容难为情);讪脸(厚脸皮)

常用词组

讪谤、讪骂、讪讪、讪笑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