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诬
【拼音】: bàng wū 【结构】: 谤(左右结构)诬(左右结构) 【繁体】: 謗誣 【拼音】: bàng wū谤诬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诽谤诬蔑。谤诬[bàngwū]⒈诽谤诬蔑。
引证解释⒈诽谤诬蔑。引《魏书·高闾传》:“蠕蠕使牟提小心恭慎,甚有使人之礼,同行疾其敦厚,每至陵辱,恐其还北,必被谤诬。”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范忠宣公自随守责永州安置誥词,有‘谤诬先烈’之语。”
网络解释谤诬谤诬,是汉语词汇,拼音bàngwū,解释为诽谤诬蔑。
网友释义谤诬,是汉语词汇,拼音bàngwū,解释为诽谤诬蔑。
汉语大词典诽谤诬蔑。《魏书·高闾传》:“蠕蠕使牟提小心恭慎,甚有使人之礼,同行疾其敦厚,每至陵辱,恐其还北,必被谤诬。”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范忠宣公自随守责永州安置诰词,有‘谤诬先烈’之语。”
其他释义1.诽谤诬蔑。
谤诬造句
1.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2.此外,利用因特网诽谤诬蔑他人的行为也触目惊心。[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谤(謗)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谤讥。谤讪。谤议。谤毁。诽谤。
⒉ 责备:谤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字UNICODE编码U+8C24,10进制: 35876,UTF-32: 00008C24,UTF-8: E8 B0 A4。
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謗
defame、slander、vilify
形声:从讠、旁声
slander, libel
详细解释◎ 谤的拼音:
謗 bàng
〈词性:动〉
(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同本义 [criticise openly]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4) 诽谤 [defame;slander]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6) 诅咒 [curse]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谤讪、谤议
诬(誣)的拼音:wū(ㄨ)
⒈ 人没有做坏事,硬说他做了坏事;把没有的事说成有:诬蔑。诬赖。诬陷。
诬字UNICODE编码U+8BEC,10进制: 35820,UTF-32: 00008BEC,UTF-8: E8 AF AC。
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誣誈
accuse falsely
形声:从讠、巫声
make false accusation; defame
详细解释◎ 诬的拼音:
誣 wū
〈词性:动〉
(1) 欺骗 [cheat]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诬禄(假冒有功而受禄)
(3)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害人 [accuse falsely]
诬善之人,其辞游。——《易·系辞》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诬去贤使君。
诬太守者。
(4) 又如:诬扳(犯罪的人诬告攀扯他人);诬罪(诬陷使人入罪);诬系(捏造事实,使人获罪);诬良为盗;诬言(诬罔之言。虚伪骗人的言辞);诬罔(诬蔑冤枉);诬诋(捏造事实以诋毁人);诬善(诬陷,欺骗善良)
(5) 抹杀 [blot out]
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隋· 王度《古镜记》
(6) 冤屈 [torture indiscriminately]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诬谤、诬告、诬害、诬控、诬赖、诬蔑、诬枉、诬陷、诬栽、诬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