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诽
【拼音】: bàng fěi 【注音】: ㄅㄤˋㄈㄟˇ 【结构】: 谤(左右结构)诽(左右结构) 【繁体】: 謗誹谤诽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诽谤。谤诽[bàngfěi]⒈诽谤。
引证解释⒈诽谤。引《旧唐书·高骈传》:“若此时谤诽忠臣,沉埋烈士,匡復宗社,未见有期。”
综合释义诽谤。《旧唐书·高骈传》:“若此时谤诽忠臣,沉埋烈士,匡復宗社,未见有期。”谤诽[bàngfěi]
汉语大词典诽谤。《旧唐书·高骈传》:“若此时谤诽忠臣,沉埋烈士,匡复宗社,未见有期。”
其他释义1.诽谤。
谤(謗)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谤讥。谤讪。谤议。谤毁。诽谤。
⒉ 责备:谤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字UNICODE编码U+8C24,10进制: 35876,UTF-32: 00008C24,UTF-8: E8 B0 A4。
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謗
defame、slander、vilify
形声:从讠、旁声
slander, libel
详细解释◎ 谤的拼音:
謗 bàng
〈词性:动〉
(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同本义 [criticise openly]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4) 诽谤 [defame;slander]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6) 诅咒 [curse]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谤讪、谤议
诽(誹)的拼音:fěi(ㄈㄟˇ)
⒈ 捏造事实,说别人坏话:诽谤。诽章。腹诽心谤。
诽字UNICODE编码U+8BFD,10进制: 35837,UTF-32: 00008BFD,UTF-8: E8 AF BD。
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诽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誹
形声
slander, vilify, condemn
详细解释◎ 诽的拼音:
誹 fěi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非声。本义:背地议论,指责他人)
(2) 同本义 [blame]
诽,谤也。——《说文》。按,放言曰谤,微言曰诽、曰讥。”
诽,明恶也。——《墨子经上》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诽怨(责备怨恨);诽议(责难,非议)
(4) 毁谤 [calumniate;slander]
经诽誉。——《淮南子·本经》
贤者诽。——《吕氏春秋·决胜》
而废格沮诽。——《汉书·食货志》。注:“谓非上所行。”
赏者有诽焉,不足以劝。——《韩非子·八经》
(5) 又如:诽诽(众说纷纷的样子);诽章(谤书,谤毁他人的奏章);诽讥(毁谤讥讽);诽誉(毁谤和赞誉);诽诋(诽谤诋毁)
诽谤、诽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