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词
【拼音】: chèn cí 【注音】: ㄔㄣˋㄘˊ 【结构】: 谶(左右结构)词(左右结构) 【繁体】: 讖詞谶词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谶语。谶词[chèncí]⒈谶语。
引证解释⒈谶语。引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上:“尝以讖词有‘东海鲤鱼飞上天’之语,由是怀逼主禪位之心矣。”章炳麟《辨诗》:“古诗多詰詘不可诵,近体乃与杯珓讖辞相等。”
网络解释谶词谶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èncí,是指谶语。
综合释义谶语。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上:“尝以讖词有‘东海鲤鱼飞上天’之语,由是怀逼主禪位之心矣。”章炳麟《辨诗》:“古诗多詰詘不可诵,近体乃与杯珓讖辞相等。”
汉语大词典谶语。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上:“尝以谶词有‘东海鲤鱼飞上天’之语,由是怀逼主禅位之心矣。”章炳麟《辨诗》:“古诗多诘诎不可诵,近体乃与杯珓谶辞相等。”
其他释义1.谶语。
谶(讖)的拼音:chèn(ㄔㄣˋ)
⒈ 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谶书。谶记(预言将来的文字图像等)。谶语。
谶字UNICODE编码U+8C36,10进制: 35894,UTF-32: 00008C36,UTF-8: E8 B0 B6。
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谶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讖䜟
会意
prophecy, hint, omen
详细解释◎ 谶的拼音:
讖 chèn
〈词性:名〉
(形声。本义: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同本义 [augury;prophetic remark]。如:谶兆(预言吉凶的先兆);谶记(预言未来事象的文字图录);谶书(预言将来事情的书)
谶纬、谶语
词(詞)的拼音:cí(ㄘˊ)
⒈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⒉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⒊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词字UNICODE编码U+8BCD,10进制: 35789,UTF-32: 00008BCD,UTF-8: E8 AF 8D。
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詞䛐
vocable、word
形声:从讠、司声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详细解释◎ 词的拼音:
詞 cí
〈词性: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one's words;what one say]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sentences in speeches,poems,writings or operas;speech;statement]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lawsuit]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ci—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 词的拼音:
詞 cí
〈词性:动〉
说,告诉 [tell]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词不达意、词典、词调、词法、词赋、词根、词话、词汇、词句、词库、词类、词牌、词曲、词讼、词素、词坛、词头、词尾、词位、词形、词性、词序、词义、词语、词源、词藻、词缀、词族、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