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贝勒的拼音_bei le是什么意思

贝勒

【拼音】: bèi lè 【注音】: ㄅㄟˋㄌㄜˋ 【结构】: 贝(独体结构)勒(左右结构) 【繁体】: 貝勒

贝勒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bèilè]:贝勒bèilè全称“多罗贝勒”。满语,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又[阎]见贝勒,挺立不屈。贝勒[bèilè]⒈全称“多罗贝勒”。满语,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例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逾急。——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英beile;⒉又。例又。[阎]见贝勒,挺立不屈。英;

基础解释全称“多罗贝勒”。满语,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又[阎]见贝勒,挺立不屈。

引证解释⒈以贝为饰的马络头。引《仪礼·既夕礼》:“缨轡,贝勒。”郑玄注:“贝勒,贝饰勒。”⒉满语beile的音译。本为部落之长的意思。清代为满洲、蒙古贵族的爵号,位在郡王下,贝子上。引《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四年》:“女直部……其部长曰贝勒。”何卓勋《<盛世危言后编>序》:“庚戌,余偕徐经明观察如京师謁肃亲王、伦贝勒、振贝子,陈请速行立宪,以顺民心而救国危。”

综合释义多罗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极烈”的意译。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清初,天命年间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崇德元年(@@@@@年),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罗贝勒为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之下,固山贝子之上。亦用以封蒙古贵族。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逾急。——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汉语大词典(1).以贝为饰的马络头。《仪礼·既夕礼》:“缨辔,贝勒。”郑玄注:“贝勒,贝饰勒。”(2).满语beile的音译。本为部落之长的意思。清代为满洲、蒙古贵族的爵号,位在郡王下,贝子上。《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四年》:“女直部……其部长曰贝勒。”何卓勋《〈盛世危言后编〉序》:“庚戌,余偕徐经明观察如京师谒肃亲王、伦贝勒、振贝子,陈请速行立宪,以顺民心而救国危。”

国语辞典多罗贝勒的简称。参见「多罗贝勒」条。贝勒[bèile]⒈多罗贝勒的简称。参见「多罗贝勒」条。

英语abeleBehlesBaileBearupWebeler

法语Emil Bretschneider

其他释义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地位在亲王、郡王之下。

贝勒造句

1.弘皙身份贵重,品性高洁,动静皆中天理人情,加封和硕贝勒,为满镶黄旗旗主!

2.铃舌要比铃身小得多,这样看来,四贝勒的箭术岂不要高明出许多。

3.蒙古人,蒙古人从农安塔杀,杀过来了!大贝勒已经战死,三,三贝勒已经退往铁岭。

4.天聪八年,德格类动辄得咎他身为管户部的贝勒,把一些汉官所提出的差役繁重问题向皇太极反映时,被斥之为“诳言”。

5.文德武功二坊,闳衍巨丽,记文韬武略,文章武备,文治武成;东西下马御碑,伫立两厢,命天潢贝勒,股肱将臣,候驾躬迎。

6.塞内加尔官方日前宣布,该国西部久尔贝勒地区最近出现霍乱疫情,政府已在全国范围内采取防治措施。

7.小子正是卢鸿,其实当日小子也是托了皇上的洪福,这才有如神助,将后金两贝勒骂的狗血喷头。

8.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多铎、大贝勒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范文程等人也跟着出来,鱼贯而行,呵着腰趋步走到屏风前,又依着次序跪了下去。

9.阎应元挺立不屈,背向贝勒,骂不绝口。

10.岂料金寓北仍是不疾不徐地前趋几步,那贝勒爷落下地来,又是瞠乎其后,第三抓依旧落空。

关于贝勒的诗词

《月华贝勒招赏庭梅》 《贝勒维尔》

贝勒的单词

abele Behles Baile Bearup Webeler

贝的意思

  拼音  bèi   注音  ㄅㄟˋ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MHNY  仓颉  BO  郑码  LOA  四角  77802  结构  单一电码  6296  区位  1720  统一码  8D1D  笔顺  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贝(貝)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

⒉ 指贝类动物的硬壳:贝壳。贝雕。

⒊ 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

⒋ 姓。

统一码

贝字UNICODE编码U+8D1D,10进制: 36125,UTF-32: 00008D1D,UTF-8: E8 B4 9D。

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貝蛽

汉英互译

shellfish、cowri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a shell; money, currenc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贝的拼音:

bè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shellfish]

(3) 贝壳 [shell]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tortoise coin]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shellfish-like pattern]。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leaf]。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 贝尔的简称 [bel(缩写b,B)]

(10) 姓

常用词组

贝雕、贝多芬、贝壳、贝勒、贝母、贝斯开湾

  拼音  lè lēi   注音  ㄌㄜˋ ㄌㄟ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AFLN  五笔98  AFET  仓颉  TJKS  郑码  EEYM  四角  44527  结构  左右电码  0519  区位  3253  统一码  52D2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勒的拼音:lè(ㄌㄜˋ)  

⒈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马勒。

⒉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悬崖勒马。

⒊ 强制:勒令。勒索。

⒋ 统率:勒兵。

⒌ 雕刻:勒石。勒碑。勒铭。

其他字义

勒的拼音:lēi(ㄌㄟ)  

⒈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勒紧。

⒉ 方言,强制,逼迫。

统一码

勒字UNICODE编码U+52D2,10进制: 21202,UTF-32: 000052D2,UTF-8: E5 8B 92。

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in in、tie sth. tight

造字法

形声:从革、力声

English

strangle, tight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勒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2) 同本义 [bridle]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3)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4)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lethargy]

(5)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Lux]

(6) 姓。

词性变化

勒的拼音:   

〈词性:动〉

(1)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restrain;rein in]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2)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3) 雕刻 [carve]。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勒碑

(4) 统率 [command]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6) 强迫;强制 [compel;force]。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7) 割,划 [cut]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 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8) 勒索 [extort;blackmail]。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9) 挑动,挑逗 [provoke;tantalize]。如:勒战(挑战)

(10) 另见 lēi;lei  

常用词组

勒逼、勒戒、勒掯、勒令、勒马、勒索、勒抑

基本词义

勒的拼音: lēi  

〈词性:动〉

(1) [口]∶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 [strap or tie sth.tight]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勒紧裤带

(3) 另见 lè;lei  

常用词组

勒脖子、勒紧、勒紧裤带

基本词义

勒的拼音: lei  

〈词性:语〉

(1) 同“嘞”

[房钱]现在涨到五十块了,听说还要涨勒。——巴金《猪与鸡》

(2) 另见 lè;lēi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