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饰
【拼音】: bèi shì 【注音】: ㄅㄟˋㄕˋ 【结构】: 贝(独体结构)饰(左右结构) 【繁体】: 貝飾贝饰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指贝制的饰物。贝饰[bèishì]⒈指贝制的饰物。
基础解释指贝制的饰物。
引证解释⒈指贝制的饰物。引《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毛传:“贝胄,贝饰也。”
网络解释贝饰指贝制的饰物。《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毛传:“贝胄,贝饰也。”
汉语大词典指贝制的饰物。《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毛传:“贝胄,贝饰也。”
贝饰造句
1.考古发现,贝饰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贝壳类似,而贝珠好像我们所见到的螺丝母一样。
贝(貝)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
⒉ 指贝类动物的硬壳:贝壳。贝雕。
⒊ 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
⒋ 姓。
贝字UNICODE编码U+8D1D,10进制: 36125,UTF-32: 00008D1D,UTF-8: E8 B4 9D。
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貝蛽
shellfish、cowrie
象形
sea shell; money, currency
详细解释◎ 贝的拼音:
貝 bèi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shellfish]
(3) 贝壳 [shell]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tortoise coin]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shellfish-like pattern]。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leaf]。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 贝尔的简称 [bel(缩写b,B)]
(10) 姓
贝雕、贝多芬、贝壳、贝勒、贝母、贝斯开湾
饰(飾)的拼音:shì(ㄕˋ)
⒈ 装点得好看:装饰。修饰。
⒉ 装饰用的东西:首饰。银饰。
⒊ 装扮,扮演角色:饰演。
⒋ 假托,遮掩: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饰字UNICODE编码U+9970,10进制: 39280,UTF-32: 00009970,UTF-8: E9 A5 B0。
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飾餝餙
act the role of、adorn、decorations
形声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详细解释◎ 饰的拼音:
飾 s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brush]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adorn;dress up]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make a pretext;gloss over;whitewash]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praise;reward]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renovate;repair]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 饰的拼音:
飾 shì
〈词性:名〉
(1) 饰物,装饰品 [decorations;ornament]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饰边、饰词、饰面、饰物、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