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
【拼音】: chì àn 【注音】: ㄔˋㄢˋ 【结构】: 赤(上下结构)岸(上下结构)赤岸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传说中的地名。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山名。在四川新都南。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赤岸[chìàn]⒈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⒉传说中的地名。⒊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⒋山名。在四川新都南。⒌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引证解释⒈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引《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⒉传说中的地名。引《文选·枚乘<七发>》:“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以雷行。”李善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广陵也。”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积石,南踰赤岸,北过寒谷。”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⒊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引《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赤岸,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⒋山名。在四川新都南。引《文选·郭璞<江赋>》:“﹝长江﹞源二分於崌崍,流九派乎潯阳;鼓洪涛於赤岸,沦餘波乎柴桑。”于光华注引《大清一统志》:“赤岸山,在成都府新都县南一十七里,中江支流经此。”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江右,贵溪,弋阳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楚有赤壁,越有赤城,蜀有赤岸,北塞外有燕支山,想当尔耳。”⒌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引北周庾信《同州还》诗:“赤岸绕新村,青城临綺门。”倪璠注:“《周书·宣帝纪》云:‘幸同州,自应门至於赤岸泽,十里间幡旗相蔽。’是同州有赤岸泽也。”
网络解释赤岸赤岸,位于广东省大亚湾稔平半岛腹部,地处沿海,毗邻港澳。东靠鞋城—吉隆,南连古城—平海,西邻巽寮旅游区。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有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千人。赤岸距惠东县城38公里、广(深)汕高速公路白云出口22公里,距碧甲码头18公里,海路至香港50海里,境内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24国道、稔平公路及铁盐公路绕镇而过。近年来,赤岸坚持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同时,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地名叫赤岸。
综合释义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传说中的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以雷行。”李善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广陵也。”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积石,南踰赤岸,北过寒谷。”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赤岸,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山名。在四川新都南。《文选·郭璞<江赋>》:“﹝长江﹞源二分於崌崍,流九派乎潯阳;鼓洪涛於赤岸,沦餘波乎柴桑。”于光华注引《大清一统志》:“赤岸山,在成都府新都县南一十七里,中江支流经此。”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江右,贵溪,弋阳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楚有赤壁,越有赤城,蜀有赤岸,北塞外有燕支山,想当尔耳。”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北周庾信《同州还》诗:“赤岸绕新村,青城临綺门。”倪璠注:“《周书·宣帝纪》云:‘幸同州,自应门至於赤岸泽,十里间幡旗相蔽。’是同州有赤岸泽也。”赤岸[chìàn]
汉语大词典(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崄,赤而有光明。”(2).传说中的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凌赤岸,彗扶桑,横奔以雷行。”李善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广陵也。”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于是周行寓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踰赤岸,北过寒谷。”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3).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赤岸,其山岩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4).山名。在四川新都南。《文选·郭璞〈江赋〉》:“﹝长江﹞源二分于崌崃,流九派乎浔阳;鼓洪涛于赤岸,沦馀波乎柴桑。”于光华注引《大清一统志》:“赤岸山,在成都府新都县南一十七里,中江支流经此。”明谢肇浙《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江右,贵溪,弋阳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楚有赤壁,越有赤城,蜀有赤岸,北塞外有燕支山,想当尔耳。”(5).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北周庾信《同州还》诗:“赤岸绕新村,青城临绮门。”倪璠注:“《周书·宣帝纪》云:‘幸同州,自应门至于赤岸泽,十里间幡旗相蔽。’是同州有赤岸泽也。”
其他释义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2.传说中的地名。3.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4.山名。在四川新都南。5.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赤岸造句
1.当年空海和尚登陆的赤岸已经成为日本真言宗佛教徒心中的圣地,每年都有不少日本信徒前来朝拜。
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赤岸乡知青。
3.赤岸是一块圣地。我相信,在这次访问之后,将有越来越多的真言宗信徒前来赤岸!
4.官网资料显示,胡问鸣1957年5月出生,江苏扬州人,1975年到1978年曾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赤岸乡知青。[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610/]
5.0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赤岸乡知青。
关于赤岸的诗词
《九日陪皇甫使君泛江宴赤岸亭》 《泊赤岸微晓》 《游赤岸盆塘山村》 《题河州赤岸桥》 《宿赤岸寄太初弟》 《送陈生归吉水赤岸》 《伤吾地风俗之日,偷赋赤岸谣》 《赤岸过柳明之别业》 《小游仙·若木西来赤岸东》 《江上山·绮霞明赤岸》
包含赤岸的歇后语
赤骨肋受棒
赤的拼音:chì(ㄔˋ)
⒈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
⒉ 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⒊ 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⒋ 裸露:赤脚(光脚)。
赤字UNICODE编码U+8D64,10进制: 36196,UTF-32: 00008D64,UTF-8: E8 B5 A4。
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灻烾
bare、loyal、red
会意
red; communist, 'red'; bare
详细解释◎ 赤的拼音: chì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 同本义 [red]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3) 忠诚;真纯 [loyal;pure]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5) 裸露 [bare]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
(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7) 空;尽;一无所有 [empty;extreme]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 赤的拼音: chì
〈词性:名〉
(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south]。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Han Dynasty]。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baby]。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4) 指鲜血 [blood]。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5) 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 赤的拼音: chì
〈词性:动〉
(1) 除掉,诛灭 [remove]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赤背、赤壁、赤膊、赤膊上阵、赤忱、赤诚、赤胆忠心、赤道、赤地、赤地千里、赤光光、赤候、赤脚、赤脚医生、赤金、赤口白舌、赤口毒舌、赤露、赤露、赤裸裸、赤贫、赤热、赤身、赤手空拳、赤土、赤心、赤子、赤子之心、赤字、赤足
岸的拼音:àn(ㄢˋ)
⒈ 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
⒉ 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
⒊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⒋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⒌ 古同“犴”,乡间牢狱。
岸字UNICODE编码U+5CB8,10进制: 23736,UTF-32: 00005CB8,UTF-8: E5 B2 B8。
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㟁厈垾屽堓屵
bank、shore
形声:从山、干声
bank, shore; beach, coast
详细解释◎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 hǎn ,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2) 同本义 [bank]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3)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5) 比喻高位 [high position]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6) 台阶 [steps]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形〉
(1) 高傲 [lofty;haughty]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定风波》
(2) 又如:傲岸(高傲,自高自大);岸异(独特不凡);岸谷(高傲;高深的山谷)
(3) 高 [high]
充为人魁岸,容貌其壮。——《汉书·江充传》
◎ 岸的拼音: àn
〈词性:动〉
(1)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 [bare foreheaded]
[谢奕]岸帻笑咏。—— 房玄龄《晋书》
(2) 又如:岸巾(岸帻。表示无拘无束的样子)
岸标、岸然、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