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蹦儿的拼音_beng er是什么意思

蹦儿

【拼音】: bèng ér 【注音】: ㄅㄥˋㄦˊ 【结构】: 蹦(左右结构)儿(独体结构) 【简体】: 蹦儿 【繁体】: 蹦兒

蹦儿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蹦儿bèngr。(1)〈方〉。(2)指跳跃的动作。(3)指本领,活动能力。蹦儿[bèngér]⒈指跳跃的动作。例他急得直打蹦儿。英jump;⒉指本领,活动能力。例看他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英ability;

基础解释〈方〉∶指跳跃的动作他急得直打蹦儿(3)∶指本领,活动能力看他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引证解释⒈方言。喻指活动能力;本领。引老舍《骆驼祥子》二三:“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网络解释蹦儿蹦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èngr,指跳跃的动作。

综合释义方言。喻指活动能力;本领。老舍《骆驼祥子》二三:“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体积小的硬币。如:「钢蹦儿」。形容人跳起。如:「他急得直打蹦儿。」北京方言。能耐、本领。含有贬低的意思。

网友释义◎蹦儿[汉语拼音]bèngr[解释](1)〈方〉(2)[jump]∶指跳跃的动作他急得直打蹦儿(3)[ability]∶指本领,活动能力看他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汉语大词典方言。喻指活动能力;本领。老舍《骆驼祥子》二三:“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

国语辞典体积小的硬币,如:「钢蹦儿」。蹦儿[bèngér]⒈体积小的硬币。例如:「钢蹦儿」。⒉形容人跳起。例如:「他急得直打蹦儿。」⒊北平方言。能耐、本领。含有贬低的意思。

辞典修订版体积小的硬币,如:「钢蹦儿」。形容人跳起,如:「他急得直打蹦儿。」北京方言。能耐、本领。含有贬低的意思。

其他释义1.方言。喻指活动能力;本领。

蹦儿造句

1.那开车不喝酒,咋,我还地蹦儿走?我喝咧越多开咧越快把音响怼起来。

2.我们准备进宫啦!备注一下,曼谷街头公共卫生间还是常见的,但是,去之前预备点钢蹦儿,一般的厕所都是要收费的。

3.正说着,从后面赶上来一辆“蹦蹦儿车”,开车的是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儿。

4.掏给她两毛钱钢蹦儿,大妈欣然离去。

5.小时候,许多人的零花钱就是一个个小钢蹦儿,如今,一分、二分的小面值硬币在流通市场已很少见。

6.那时候我们这些“老头子们”图个花脸,也“花枝招展”地坐在看台上才“蹦儿”有面子。

7.母亲说,你以为谁睡觉都跟你一样,在炕上尥蹦儿?不知卖花生仁的能做出怎样的早点,以她的出身手艺不会比母亲更精彩。

8.这些村有的是“北京美丽乡村”,如八亩堰村,有的是京白梨特色产业村,如孟悟村,有的是保留蹦蹦儿戏等文化的民俗村,如淤白村。

9.等俺攒够了钢蹦儿,俺就去告诉他。

10.有种用钢蹦儿镶强,看我不把它们全扣下来。

包含蹦儿的歇后语

孩儿的脊梁 卸架的黄烟叶儿 麻秸秆儿打狼

蹦的意思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繁体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QTN  仓颉  LU  郑码  RD  四角  22010  结构  单一电码  0334  区位  2289  统一码  513F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儿(兒)的拼音:ér(ㄦˊ)  

⒈ 小孩子:婴儿。儿戏。

⒉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⒊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⒋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⒌ 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

统一码

儿字UNICODE编码U+513F,10进制: 20799,UTF-32: 0000513F,UTF-8: E5 84 BF。

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人兒

汉英互译

son、child、childre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child, pl. children]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child]。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child]。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son]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young man]。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youngster]。如:健儿

(10) 我 [I]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帝]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词性变化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形〉

(1) 雄性——多指牲畜 [male]。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my]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儿的拼音:

ér  

<后缀>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常用词组

儿辈、儿曹、儿齿、儿妇、儿歌、儿化、儿皇帝、儿科,儿科学、儿郎、儿马、儿男、儿女、儿女情、儿女情长、儿女债、儿时、儿孙、儿童、儿童节、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宫、儿童文学、儿童片、儿童心理学、儿媳妇、儿戏、儿语、儿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