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达
【拼音】: bèng dá 【注音】: ㄅㄥˋㄉㄚˊ 【结构】: 蹦(左右结构)达(半包围结构) 【繁体】: 蹦達蹦达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蹦达bèngda。(1)奔跑跳动;活跃。蹦达[bèngda]⒈奔跑跳动;活跃。例七老八十的人了,没几天蹦达了。英struggle;
基础解释奔跑跳动;活跃七老八十的人了,没几天蹦达了
引证解释⒈见“蹦躂”。
网络解释蹦达◎蹦达bèngda。汉语拼音:bèngda。意为奔跑跳动;活跃。
网友释义◎蹦达bèngda。汉语拼音:bèngda。意为奔跑跳动;活跃。
汉语大词典见“蹦跶”。《汉语大词典》:蹦跶(蹦跶) 拼音:bèngdá亦作“蹦搭”。亦作“蹦达”。(1).跳跃。梁斌《红旗谱》十:“他看见一只鸟,两只小爪一蹦跶一蹦跶的,顺着棉垄往前跳跃。”权宽浮《牧场雪莲花》:“她这时在地上蹦跶了几下,把身子捶打了一阵。”康濯《春种秋收》:“‘对!我赞成你这话!’天成说。真像一根筋那样蹦搭了两下,向他周围的群众嚷道:‘同志们!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不到点儿你傻坐着,看冻坏了,还不出来蹦达蹦达!”(2).比喻挣扎。高玉宝《高玉宝》第十三章:“玉宝又悄声问刘长德:‘刘叔叔,看样子,日本鬼子快完蛋了吧?’‘哼,蹦跶不了几天了!’”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二部第十九章:“好吧,叫他们蹦跶吧,总有他们不蹦跶的时候哩。”(3).比喻奔走出力。刘亚舟《男婚女嫁》第十七章:“他暗想:我这把身子骨、力气头满足嘛!正儿巴经还能蹦达一阵子好的呢!”
其他释义1.见'蹦跶'。
蹦达造句
1.我现在是秋后的蚂蚱,在情爱上没啥可蹦达了,还想这有的没的,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嘛。
2.若是冷夜自己出手偷袭,现在绝对已经开口告饶,而不是焦虑地乱蹦达。
3.却见瘦马从程云的袖里乾坤内跳出,四蹄撒欢似的蹦达一气,而体型竟然渐渐丰腴,将宽大的骨架渐渐撑起。
4.姑且让他再蚂蚱般蹦达几天,以后有他难受的日子。
5.好小子,你居然还没死?还能如此生龙活虎的蹦达?
6.不必说金黄的菊花,洁白的梨花,火红的玫瑰;也不必说飞向天际的大雁,在树上高歌的百灵,向水面掠去的翠鸟。单是那草地上杂乱的野花,屋檐间乱叫的麻雀,草丛中蹦达的蚱蜢,就能体现大自然的美好。
7.凌月走后,柳盈经常开解他,日久生情,如今孩子都满地蹦达啦!阎王看守不严,被天神责罚,收走了神格,成了地府的鬼将。
8.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9.无论怎么蹦达,生命只有一次,谁都得死。
10.暴徒丧心病狂,滥杀无辜,岂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没蹦达几天,就被绳之以法了。
达(達)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⒉ 通晓:洞达。练达。
⒊ 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⒋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⒌ 实现:目的已达。
⒍ 传出来:传(chuán )达。转(zhuǎn )达。
⒎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达官贵人。
⒏ 姓。
达字UNICODE编码U+8FBE,10进制: 36798,UTF-32: 00008FBE,UTF-8: E8 BE BE。
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迏迖達㒓
express、extend、reach
形声:从辶、大声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详细解释◎ 达的拼音:
達 dá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lead to;go to]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reach;achieve;attain]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thoroughly understand]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understand]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recommend]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express;convey]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 达的拼音:
達 dá
〈词性:形〉
(1) 通行的;共同的 [current;general]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comprehensive]。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 达的拼音:
達 dá
〈词性:名〉
(1) 〈词性:方〉∶指父亲 [father]。如:俺达
(2) 地名 [Da county]。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everywhere]。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 达的拼音:
達 dá
<象>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达标、达成、达旦、达到、达尔文、达尔文学说、达观、达·芬奇、达官、达赖、达赖喇嘛、达人、达士、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