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辐
【拼音】: chē fú 【注音】: ㄔㄜㄈㄨˊ 【结构】: 车(独体结构)辐(左右结构) 【简体】: 车辐 【繁体】: 車輻车辐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车的轮辐。仪仗用的木棒。车辐[chēfú]⒈车的轮辐。⒉仪仗用的木棒。
引证解释⒈车的轮辐。引《汉书·李陵传》:“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餘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陿谷。”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栲叶似櫟木,皮厚数寸,可为车辐。”清魏源《关中览古·蓝田关》诗:“輞水如车辐,谷口纵横瀰。”⒉仪仗用的木棒。引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车辐,棒也……用以夹车,故谓之车辐;一曰形似辐,故谓之车辐也。”《魏书·拓跋子思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宋史·仪卫志六》:“车辐,棒也,形如车轮辐。宋制,朱漆八稜白榦。”
网络解释车辐(汉语词汇)车辐,出自《汉书·李陵传》,意为“车的轮辐”。
综合释义车的轮辐。《汉书·李陵传》:“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餘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陿谷。”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栲叶似櫟木,皮厚数寸,可为车辐。”清魏源《关中览古·蓝田关》诗:“輞水如车辐,谷口纵横瀰。”仪仗用的木棒。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车辐,棒也……用以夹车,故谓之车辐;一曰形似辐,故谓之车辐也。”《魏书·拓跋子思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宋史·仪卫志六》:“车辐,棒也,形如车轮辐。宋制,朱漆八稜白榦。”车辐[chēfú]车的轮辐。一种仪仗。形如车辐。《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高凉王孤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
汉语大词典(1).车的轮辐。《汉书·李陵传》:“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馀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栲叶似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辐。”清魏源《关中览古·蓝田关》诗:“辋水如车辐,谷口纵横瀰。”(2).仪仗用的木棒。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车辐,棒也……用以夹车,故谓之车辐;一曰形似辐,故谓之车辐也。”《魏书·拓跋子思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宋史·仪卫志六》:“车辐,棒也,形如车轮辐。宋制,朱漆八棱白干。”
国语辞典车的轮辐。车辐[chēfú]⒈车的轮辐。⒉一种仪仗。形如车辐。引《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高凉王孤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
辞典修订版车的轮辐。一种仪仗。形如车辐。《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高凉王孤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
其他释义1.车的轮辐。2.仪仗用的木棒。
车辐造句
1.陈然坐在院子里,跟前用劈柴点了一堆火,一手握着一根一头砸扁的地排车辐条,一手拿着一只旧塑料凉鞋,正在把开裂的地方一点点黏结起来。
2.本文在平衡矩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车辐式结构的逐点去约束法。
3.就像车轮与车辐一样。
4.自行车车辐已经被压弯了。
5.利用现车辐板轮制作连续测力轮对是当今轮轨力测量的一个趋势。
6.九江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7.深圳市宝安体育场屋盖结构为车辐式张拉结构,目前拟采用定尺定长设计与张拉的施工方法。
8.如今的大连城舟车辐辏,铺商坐贾、串街的商贩比比皆是,已是颇具江南通都大邑的风范。
9.“国恨家耻,谁能不恨?”目睹这一切的车辐心难平静,早年就创作了丑化日本军国主义的漫画广为发表。
10.每轮有二十八根内接于车毂、外接在轮辋的车辐。
包含车辐的歇后语
大车不拉 火车拉大粪
车(車)的拼音:chē(ㄔㄜ)
⒈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车。车驾(帝王的马车)。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车之鉴。
⒉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车。水车。
⒊ 用水车打水:车水。
⒋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车床。
⒌ 用旋床加工工件:车零件。
⒍ 方言,转动身体:车身。车过头来。
⒎ 姓。
车(車)的拼音:jū(ㄐㄨ)
⒈ 象棋棋子之一。
车字UNICODE编码U+8F66,10进制: 36710,UTF-32: 00008F66,UTF-8: E8 BD A6。
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車
vehicle
象形
详细解释◎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有多种写法。象车形。本义: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2) 同本义 [vehicle]
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说文》。按,横视之肖,或云车少昊时驾牛,奚仲始驾马。
为车。大车、柏车、羊车,皆两辕,驾牛;田车、兵车、乘车,皆一辀,驾马。大车,平地任载车,柏车、山车,羊车、善车也;田车、兵车,乘车,通谓之小车。——《考工记·舆人》
车从马。——《左传·闵公元年》
车斑内外。——《国语·晋语》。注:“车雷也。”
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开车;安步当车;杯水车薪;闭门造车;螳臂当车;车两 (古谓车一乘为一两);车盖(古代车上的伞形车篷。亦指具有此种车篷的车辆);车辐(连接车轮的边缘和车轮中心的直木条);车马辐辏(形容车马拥挤的情况)
(4) 特指战车,兵车 [chariot]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5) 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 [wheeled instrument]。如:水车;纺车
(6) 牙床 [gum]。如:车辅相依(牙床和颊骨互相依存,比喻事物互相依存)
(7) 姓
◎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动〉
(1) 乘车 [ride]
济济群英,车的车,步的步,陆续来了。——清· 心青《女界文明灯弹词》
(2) 用车床切削或使之成形 [lathe]。如:车零件;车出一副桌子的腿
(3) 用水车升高水位 [use waterwheel to lift water]。如:车水(用水车排灌)
(4) 转动(多指身体) [turn oneself]。如:他又车过来对我说,他的背痛
◎ 车的拼音:
車 chē
〈词性:量〉
(1) 计算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如:两车干柴
(2) 另见 jū
车把、车把式、车场、车床、车次、车刀、车到山前必有路、车道、车灯、车队、车夫、车盖、车工、车钩、车轱辘、车轱辘话、车祸、车骑、车间、车口、车库、车辆、车辆厂、车裂、车流、车轮、车轮战、车马费、车门、车皮、车票、车前、车钱、车身、车身、车水马龙、车速、车胎、车条、车厢、车削、车辕、车载斗量、车站、车照、车辙、车轴、车子
◎ 车的拼音:
車 jū
〈词性:名〉
(1)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rook]
(2) 中国象棋棋子的一种 [chariot]。如:舍车保帅
(3) 另见 chē
辐(輻)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车辐。辐条。辐(亦作“辐凑”)。辐射。
辐字UNICODE编码U+8F90,10进制: 36752,UTF-32: 00008F90,UTF-8: E8 BE 90。
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辐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輻
spoke
形声:从车、声
spokes of wheel
详细解释◎ 辐的拼音:
輻 fú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畐( fú )声。“畐”有“腹满”义(参“福”字条),而“辐”为圆形,与人腹满之形相类,因而“畐”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本义: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
(2) 同本义 [spoke]
辐,轮轑也。——《说文》
辐也者,以为直指也。——《考工记·轮人》
三十辐共一毂。——《老子》
众辐凑于前。——《汉书·刘向传》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3) 又如:轮辐;辐集(聚集);辐聚(聚集)
(4) 聚集如辐 [in swarm]。如:辐至(齐至);辐裂(分崩离析);辐解(分解)
辐辏、辐射、辐条、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