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坼
【拼音】: bèng chè 【注音】: ㄅㄥˋㄔㄜˋ 【结构】: 迸(半包围结构)坼(左右结构)迸坼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坼裂;开裂。迸坼[bèngchè]⒈坼裂;开裂。
引证解释⒈坼裂;开裂。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因矫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駢立对峙。”洪深《青龙潭》第一幕:“那一次大旱,大河露底,小河迸坼。”
网络解释迸坼迸坼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坼裂;开裂。
综合释义坼裂;开裂。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因矫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駢立对峙。”洪深《青龙潭》第一幕:“那一次大旱,大河露底,小河迸坼。”
汉语大词典坼裂;开裂。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因矫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骈立对峙。”洪深《青龙潭》第一幕:“那一次大旱,大河露底,小河迸坼。”
其他释义1.坼裂;开裂。
迸的拼音:bèng(ㄅㄥˋ)
⒈ 爆开,溅射:迸跳。迸发。迸溅。迸裂。迸射。
迸字UNICODE编码U+8FF8,10进制: 36856,UTF-32: 00008FF8,UTF-8: E8 BF B8。
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逬
spout、spurt、burst forth
形声:从辶、并声
gush out; burst forth; split
详细解释◎ 迸的拼音: bèng
〈词性:动〉
(1) (从辵,并声。“辵”( chuò )意思是在路上行走。本义:奔散,走散)
(2) 同本义 [run away;flee in disorder]
督将迸走,死伤过半。——《三国志·满宠传》
(3) 又如:迸豆之疾(像豆子倒入锅内时乱迸那样快);迸窜(逃窜);迸逸(逃窜)
(4) 涌出;喷射 [gush;spout]
银瓶乍破水浆迸。——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迸泉(涌出的泉水);迸撺(喷涌飞溅);迸放(喷射发出)
(6) 爆开,断裂 [burst;break]
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水浒传》
(7) 又如:迸穴(迸裂而成的洞穴)
(8) 冒出,突然向外发出 [spout;spurt;burst forth]。如:迸竹(突出的竹子);迸云(穿云。喻高)
迸脆、迸发、迸飞、迸溅、迸裂、迸流、迸落、迸散、迸射、迸涌
坼的拼音:chè(ㄔㄜˋ)
⒈ 裂开:干坼。坼裂。天旱地坼。
坼字UNICODE编码U+577C,10进制: 22396,UTF-32: 0000577C,UTF-8: E5 9D BC。
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坼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拆斥
形声:从土、斥声
split, tear, open
详细解释◎ 坼的拼音: chè
〈词性:动〉
(1) (形声。从土,斥声。本义:裂开,分裂) 同本义 [crack;split open]
坼,裂也。——《说文》。按,土裂。
天旱地坼。——《淮南子·本经》。注:“燥裂也。”
不坼不副。——《诗·大雅·生民》
百果草木皆甲坼。——《易·解》
(2) 又如:坼甲(草木种子外皮开裂而萌芽);坼腹(剖腹。指难产。剖腹而生)
◎ 坼的拼音: chè
〈词性:名〉
(1) 裂缝 [crack]
卜人占坼。——《周礼·占人》
(2) 又如:坼兆(龟甲、兽骨占卜时,裂纹所显示的预兆);坼罅(裂缝)
坼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