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缝
【拼音】: bèng fèng 【注音】: ㄅㄥˋㄈㄥˋ 【结构】: 迸(半包围结构)缝(左右结构) 【繁体】: 迸縫迸缝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裂缝。迸缝[bèngfèng]⒈裂缝。
基础解释裂缝。
引证解释⒈裂缝。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日记》:“崖南转折间,泉一方渟崖麓,乃朝天桥迸缝而下者,曰勺冷泉。”
汉语大词典裂缝。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日记》:“崖南转折间,泉一方渟崖麓,乃朝天桥迸缝而下者,曰勺冷泉。”
迸的拼音:bèng(ㄅㄥˋ)
⒈ 爆开,溅射:迸跳。迸发。迸溅。迸裂。迸射。
迸字UNICODE编码U+8FF8,10进制: 36856,UTF-32: 00008FF8,UTF-8: E8 BF B8。
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逬
spout、spurt、burst forth
形声:从辶、并声
gush out; burst forth; split
详细解释◎ 迸的拼音: bèng
〈词性:动〉
(1) (从辵,并声。“辵”( chuò )意思是在路上行走。本义:奔散,走散)
(2) 同本义 [run away;flee in disorder]
督将迸走,死伤过半。——《三国志·满宠传》
(3) 又如:迸豆之疾(像豆子倒入锅内时乱迸那样快);迸窜(逃窜);迸逸(逃窜)
(4) 涌出;喷射 [gush;spout]
银瓶乍破水浆迸。——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迸泉(涌出的泉水);迸撺(喷涌飞溅);迸放(喷射发出)
(6) 爆开,断裂 [burst;break]
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水浒传》
(7) 又如:迸穴(迸裂而成的洞穴)
(8) 冒出,突然向外发出 [spout;spurt;burst forth]。如:迸竹(突出的竹子);迸云(穿云。喻高)
迸脆、迸发、迸飞、迸溅、迸裂、迸流、迸落、迸散、迸射、迸涌
缝(縫)的拼音:féng(ㄈㄥˊ)
⒈ 用针线连缀:缝纫。缝缀。缝制。缝补。缝连。裁缝。
缝(縫)的拼音:fèng(ㄈㄥˋ)
⒈ 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缝子。缝隙。裂缝。见缝插针。
⒉ 缝合的地方:天衣无缝。
缝字UNICODE编码U+7F1D,10进制: 32541,UTF-32: 00007F1D,UTF-8: E7 BC 9D。
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縫綘
sew、slot
形声:从纟、逢声
sew, mend
详细解释◎ 缝的拼音:
縫 fé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等有关, 逢声。本义:以针线连缀)
(2) 同本义 [stitch; sew]
缝,以针紩衣也。——《说文》
缝,合也。——《广雅》
缝齐倍要。——《礼记·玉藻》。注:“紩也。”
可以缝裳。——《诗·魏风·葛屦》
临行密密缝。——孟郊《游子吟》
(3) 又如:缝衣(缝制衣服);缝刺(缝纫与刺绣);缝缉(缝纫);缝织(缝纫编织)
(4) 补合 [patch;mend]。如:缝破补绽(泛指裁制修补之类的针线活);缝紝(泛指缝纫补缀之事);缝绽(缝补破绽)
(5) 另见 fèng
缝补、缝合、缝纫、缝衣工人、缝制、缝缀
◎ 缝的拼音:
縫 fèng
〈词性:名〉
(1) 缝合处 [seam]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
(2) 又如:衣缝;裤缝;缝际(缝合之处)
(3) 罅隙 [crack;crevice;fissure]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缝罅(细小的裂痕,破绽);缝子(缝隙);缝开(裂开)
(5) 喻言行中出现的漏洞、差错 [wrong]
他就寻个缝子,参了一本。——《儿女英雄传》
(6) 另见 féng
缝隙、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