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芽
【拼音】: bèng yá 【注音】: ㄅㄥˋ一ㄚˊ 【结构】: 迸(半包围结构)芽(上下结构)迸芽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爆芽,发芽。迸芽[bèngyá]⒈爆芽,发芽。
引证解释⒈爆芽,发芽。引清王畮《木棉歌》:“迸芽发叶仅寸餘,田中茂草先盈尺。”
网络解释迸芽清王畮《木棉歌》:“迸芽发叶仅寸馀,田中茂草先盈尺。”
综合释义爆芽,发芽。清王畮《木棉歌》:“迸芽发叶仅寸餘,田中茂草先盈尺。”
汉语大词典爆芽,发芽。清王亩《木棉歌》:“迸芽发叶仅寸馀,田中茂草先盈尺。”
其他释义1.爆芽,发芽。
迸的拼音:bèng(ㄅㄥˋ)
⒈ 爆开,溅射:迸跳。迸发。迸溅。迸裂。迸射。
迸字UNICODE编码U+8FF8,10进制: 36856,UTF-32: 00008FF8,UTF-8: E8 BF B8。
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逬
spout、spurt、burst forth
形声:从辶、并声
gush out; burst forth; split
详细解释◎ 迸的拼音: bèng
〈词性:动〉
(1) (从辵,并声。“辵”( chuò )意思是在路上行走。本义:奔散,走散)
(2) 同本义 [run away;flee in disorder]
督将迸走,死伤过半。——《三国志·满宠传》
(3) 又如:迸豆之疾(像豆子倒入锅内时乱迸那样快);迸窜(逃窜);迸逸(逃窜)
(4) 涌出;喷射 [gush;spout]
银瓶乍破水浆迸。——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迸泉(涌出的泉水);迸撺(喷涌飞溅);迸放(喷射发出)
(6) 爆开,断裂 [burst;break]
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水浒传》
(7) 又如:迸穴(迸裂而成的洞穴)
(8) 冒出,突然向外发出 [spout;spurt;burst forth]。如:迸竹(突出的竹子);迸云(穿云。喻高)
迸脆、迸发、迸飞、迸溅、迸裂、迸流、迸落、迸散、迸射、迸涌
芽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植物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那一部分:发芽。嫩芽。幼芽。萌芽。豆芽。
⒉ 形状像芽的东西: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的肉)。银芽(银矿苗)。
芽字UNICODE编码U+82BD,10进制: 33469,UTF-32: 000082BD,UTF-8: E8 8A BD。
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牙䄰
bud、sprout、shoot
形声:从艹、牙声
bud, sprout, shoot
详细解释◎ 芽的拼音: yá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牙声。本义:尚未发育成长的枝、叶或花的雏体)
(2) 同本义 [bud;sprout;shoot]
芽,萌芽也。——《说文》。段注:“古多以牙为芽。”
芽,孽也。——《广雅·释草》
遂令黄泉下,萌芽夭句尖。——韩愈《苦寒诗》
二月草已芽,八月草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同芽者。
粪溉者先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3) 》
(4) 又如:芽茶(最嫩的茶叶)
(5) 形状像芽的东西 [sth.resembling a bud]。如: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来的肉);银芽(露出地面的银矿石)
芽孢、芽茶、芽豆、芽接、芽体、芽条、芽眼、芽殖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