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裂
【拼音】: bèng liè 【注音】: ㄅㄥˋㄌ一ㄝˋ 【词性】: 动词。 【结构】: 迸(半包围结构)裂(上下结构) 【简体】: 迸裂 【繁体】: 迸裂迸裂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迸裂bèngliè。(1)裂开而往外飞溅。(2)又称“迸裂”。迸裂[bèngliè]⒈裂开而往外飞溅。例火光迸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英split;burstopen;⒉又称“迸裂”
基础解释(动)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山石~。
引证解释⒈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引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有大星落于马前,迸裂有声。”《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餘毒在腹中,兀自皮肤迸裂,流血不已。”黄中黄《沉荩》第三章:“而党派之间,亦因之迸裂。”⒉指迸发。引刘半农《静》诗:“心底里迸裂出来的声音,在小屋中激荡了一回,也就静了。”刘半农《敲冰》诗:“我们五个人,一齐从胸臆中迸裂出来一声:‘好了!’”
网络解释迸裂迸裂释义是裂开而往外飞溅。
综合释义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有大星落于马前,迸裂有声。”《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餘毒在腹中,兀自皮肤迸裂,流血不已。”黄中黄《沉荩》第三章:“而党派之间,亦因之迸裂。”指迸发。刘半农《静》诗:“心底里迸裂出来的声音,在小屋中激荡了一回,也就静了。”刘半农《敲冰》诗:“我们五个人,一齐从胸臆中迸裂出来一声:‘好了!’”
汉语大词典(1).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宋丁谓《丁晋公谈录》:“有大星落于马前,迸裂有声。”《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馀毒在腹中,兀自皮肤迸裂,流血不已。”黄中黄《沈荩》第三章:“而党派之间,亦因之迸裂。”(2).指迸发。刘半农《静》诗:“心底里迸裂出来的声音,在小屋中激荡了一回,也就静了。”刘半农《敲冰》诗:“我们五个人,一齐从胸臆中迸裂出来一声:‘好了!’”
国语辞典突然裂开。迸裂[bèngliè]⒈突然裂开。引《三国演义·第二九回》:「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西游记·第二八回》:「陡然间,就狐假虎威,红须倒竖,血发朝天,眼睛迸裂。」近崩裂
辞典修订版突然裂开。《三国演义.第二九回》:「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西游记.第二八回》:「陡然间,就狐假虎威,红须倒竖,血发朝天,眼睛迸裂。」
辞典简编版破裂、裂开。 【造句】工程人员点燃火药后,只听到轰的一声,石头就迸裂了。
法语éclater、se rompre
其他释义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山石~ㄧ脑浆~。
迸裂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崩裂 炸裂 爆裂 裂开 迸出
反义词 收缩 缩小 萎缩 融合
迸裂造句
1.劣质的汽水瓶容易迸裂。
2.要是他们不能接住你,你就可能摔坏背部,或脑浆迸裂,忘了你姓甚名谁,查理。
3.他的心因悲伤而几乎迸裂,所以他用三条铁片捆住他的心.
4.风是漆黑的激流,正在树林间迸裂?
5.我要战斗到我的肌肉从骨头中迸裂出来!
6.正在这当儿,鱼跳起来了,使海面大大地迸裂开来,然后沉重地掉下去.
7.水花迸裂惹起一排排波光粼粼的涟漪,随即被流驶的河水了无痕迹地湮没。
8.这天,大哥终于因伤重,刀疮迸裂而死。
9.庞大的力量,直接将鹦哥绿战袍的关羽打的脑浆迸裂。
10.陶嫦娥的一位叔叔就因为下班想快点出来坐上煤桶,碰到巷道旁的石块而擦得脑浆迸裂。
关于迸裂的诗词
《子规·一声迸裂青山竹》 《幻庵·虚空迸裂海乾枯》
迸的拼音:bèng(ㄅㄥˋ)
⒈ 爆开,溅射:迸跳。迸发。迸溅。迸裂。迸射。
迸字UNICODE编码U+8FF8,10进制: 36856,UTF-32: 00008FF8,UTF-8: E8 BF B8。
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逬
spout、spurt、burst forth
形声:从辶、并声
gush out; burst forth; split
详细解释◎ 迸的拼音: bèng
〈词性:动〉
(1) (从辵,并声。“辵”( chuò )意思是在路上行走。本义:奔散,走散)
(2) 同本义 [run away;flee in disorder]
督将迸走,死伤过半。——《三国志·满宠传》
(3) 又如:迸豆之疾(像豆子倒入锅内时乱迸那样快);迸窜(逃窜);迸逸(逃窜)
(4) 涌出;喷射 [gush;spout]
银瓶乍破水浆迸。——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迸泉(涌出的泉水);迸撺(喷涌飞溅);迸放(喷射发出)
(6) 爆开,断裂 [burst;break]
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水浒传》
(7) 又如:迸穴(迸裂而成的洞穴)
(8) 冒出,突然向外发出 [spout;spurt;burst forth]。如:迸竹(突出的竹子);迸云(穿云。喻高)
迸脆、迸发、迸飞、迸溅、迸裂、迸流、迸落、迸散、迸射、迸涌
裂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破开,开了缝(fèng ):裂开。裂纹。裂缝。裂痕。裂变(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过程)。裂隙。裂罅(裂缝)。分裂。破裂。决裂。割裂。扯裂。
裂的拼音:liě(ㄌ一ㄝˇ)
⒈ 物体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裂着怀。
裂字UNICODE编码U+88C2,10进制: 35010,UTF-32: 000088C2,UTF-8: E8 A3 82。
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列
crack、rend、split
形声:从衣、列声
split, crack, break open; rend
详细解释◎ 裂的拼音: liě
〈词性:动〉
(1) 〈词性:方〉∶物件的两部分向两边分开 [with two parts of sth.separated to both sides]。如:裂着怀
(2) 另见 liè
裂巴
◎ 裂的拼音: liè
〈词性:名〉
(1) (会意。从衣,从列,列亦声。本义:裁剪后的丝绸残余)
(2) 同本义 [odd bits of cloth]
裂,缯余也。——《说文》
垂带而厉(裂)。——《诗·小雅·都人士》
纪裂繻,公谷以履为之。——《左传·隐公二年》
(3) 又如:裂繻(汉制,裂缯帛为符信,凭以出入关隘)
(4) 裂缝 [chink;crack]。如:破裂(出现裂缝)
(5) 两相邻部分连接处形成的线或沟;常指裂开而成的线 [suture]。如:豆的腹裂
◎ 裂的拼音: liè
〈词性:动〉
(1) 裁剪;扯裂 [cut into parts;cut;clip]
裂,裁也。——《广雅》
裂裳帛而与之。——《左传》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裂帛(撕裂布帛;裁剪布帛作为书信);裂素(裁剪白绢以绘画作文);裂破(撕坏);裂裳(撕裂衣裳)
(3) 割,分 [divide]
裂,分也。——《广雅》
裂地而封之。——《庄子》
(4) 又如:裂土(割据土地);裂石流云(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裂土(给有功之臣分封土地);裂饼(分饼。亦指把所爱之物分赐他人);裂地(划分土地);裂拆(分裂,裂开)
(5) 分裂;裂开 [split;break up]
衣裳绽裂。——《礼记·内则》
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注:“分离也。”
目眦尽裂。——《史记·项羽本记》
四极废,九州裂。——《淮南子》
马首裂。——明· 魏禧《大铁椎传》
股落腹裂。——《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分裂(整体的事物分开);爆裂(突然破裂);裂眼(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裂肤(皮肤冻裂。形容严寒的样子);裂冠毁冕(碎裂其冠,毁坏其冕。比喻绝意仕进);裂冕挂冠(比喻抛弃冠晚,不再为官;挂冠求去,致仕归隐);裂地(地面坼裂;使地面开裂);裂眦(裂眥。因发怒而眼睛睁得极大,眼眶似乎要裂开。形容极其忿怒的神态);裂绝(破坏断绝);烈敝(破裂损坏)
(7) 另见 liě
裂变、裂唇、裂缝、裂谷、裂果、裂痕、裂开、裂口,裂口儿、裂理、裂片、裂纹、裂璺、裂隙、裂罅、裂牙、裂殖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