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逋惰的拼音_bū duo是什么意思

逋惰

【拼音】: bū duò 【注音】: ㄅㄨㄉㄨㄛˋ 【结构】: 逋(半包围结构)惰(左右结构)

逋惰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逋堕'。拖延怠惰。

基础解释亦作/'逋堕/'。拖延怠惰。

引证解释⒈亦作“逋堕”。拖延怠惰。引《魏书·古陵王羽传》:“﹝帝﹞谓散骑常侍元景曰:‘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於卿。’”《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三月丁丑,詔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貲调县违者,謫出家财以充,不听徵发於人。”

网络解释逋惰释义

综合释义亦作“逋堕”。拖延怠惰。《魏书·古陵王羽传》:“﹝帝﹞谓散骑常侍元景曰:‘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於卿。’”《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三月丁丑,詔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貲调县违者,謫出家财以充,不听徵发於人。”逋惰[būduò]

网友释义释义亦作“逋堕”。拖延怠惰。《魏书·古陵王羽传》:“﹝帝﹞谓散骑常侍元景曰:‘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於卿。’”《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三月丁丑,诏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赀调县违者,谪出家财以充,不听徵发於人。”

汉语大词典亦作“逋堕”。拖延怠惰。《魏书·古陵王羽传》:“﹝帝﹞谓散骑常侍元景曰:‘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于卿。’”《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三月丁丑,诏以刺史守宰率多逋惰,今年赀调县违者,谪出家财以充,不听徵发于人。”

其他释义1.亦作'逋堕'。2.拖延怠惰。

逋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ㄨ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GEHP  五笔98  SPI  仓颉  YIJB  郑码  FBW  四角  33302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28  区位  6945  统一码  900B  笔顺  一丨フ一一丨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逋的拼音:bū(ㄅㄨ)  

⒈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⒉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⒊ 拖延:逋留(逗留)。

统一码

逋字UNICODE编码U+900B,10进制: 36875,UTF-32: 0000900B,UTF-8: E9 80 8B。

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逋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辶、甫声

English

flee, run away, leave debt unsettl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逋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2) 同本义 [abscond;flee]

逋,亡也。——《说文》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

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

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

(4) 拖欠,欠税 [be behind in payment]

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5)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

(6) 懈怠;拖延 [slack;delay]

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

(7)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词性变化

逋的拼音:   

〈词性:名〉

逃亡者 [fugitive]

可以怀远,可以柔逋。——《晋书》

常用词组

逋欠、逋峭、逋逃、逋亡

  拼音  duò   注音  ㄉㄨㄛˋ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DAE  仓颉  PKMB  郑码  UGBQ  四角  94027  结构  左右电码  1924  区位  2272  统一码  60F0  笔顺  丶丶丨一ノ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惰的拼音:duò(ㄉㄨㄛˋ)  

⒈ 懒,懈怠,与“勤”相对:懒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骄卒惰。

统一码

惰字UNICODE编码U+60F0,10进制: 24816,UTF-32: 000060F0,UTF-8: E6 83 B0。

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憜媠伿㤢

汉英互译

indolent、lazy

造字法

形声:从忄、隋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惰的拼音:

duò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2) 同本义 [slighting]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 苏轼《教战守策》

(3)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4) 懈怠;懒惰 [lazy]

惰,懒也。——《广雅》

佚而不隋,劳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5)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职);惰劣(怠惰无能);惰侈(懒惰奢侈)

词性变化

惰的拼音: duò  

〈词性:动〉

(1) 衰败 [decline]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2) 又如:惰坏(败坏);惰君(败坏国事之君)

常用词组

惰轮、惰民、惰性、惰性、惰性气体、惰游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