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邦君的拼音_bāng jūn是什么意思

邦君

【拼音】: bāng jūn 【注音】: ㄅㄤㄐㄨㄣ 【结构】: 邦(左右结构)君(上下结构)

邦君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2.指刺史等地方官。邦君[bāngjūn]⒈古代指诸侯国君主。⒉指刺史等地方官。

基础解释古代指诸侯国君主。指刺史等地方官。

引证解释⒈古代指诸侯国君主。引《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孔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后汉书·阴识传》:“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顷,舆马僕隶,比於邦君。”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此又《春秋》之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题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⒉指刺史等地方官。引唐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宋曾季貍《艇斋诗话》:“老杜‘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韦苏州‘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皆曲尽其妙。不问诗题,杜诗知其宿僧房,韦诗知其为邦君之居也,此为写物之妙。”清方文《蔡中郎八分书歌》:“寄语邦君覆以屋,勿令风雨生苔痕。”

网络解释邦君邦君,是汉语词汇,出自《书·伊训》,解释为古代指诸侯国君主。

综合释义古代指诸侯国君主。《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孔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后汉书·阴识传》:“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顷,舆马僕隶,比於邦君。”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此又《春秋》之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题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指刺史等地方官。唐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宋曾季貍《艇斋诗话》:“老杜‘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韦苏州‘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皆曲尽其妙。不问诗题,杜诗知其宿僧房,韦诗知其为邦君之居也,此为写物之妙。”清方文《蔡中郎八分书歌》:“寄语邦君覆以屋,勿令风雨生苔痕。”

汉语大词典(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孔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后汉书·阴识传》:“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馀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此又《春秋》之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题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2).指刺史等地方官。唐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老杜‘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韦苏州‘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皆曲尽其妙。不问诗题,杜诗知其宿僧房,韦诗知其为邦君之居也,此为写物之妙。”清方文《蔡中郎八分书歌》:“寄语邦君覆以屋,勿令风雨生苔痕。”

邦君造句

1.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心亡。

2.我们是礼仪之邦,君子国度,季布一诺,重于千金。

3.惟兹三风十愆,官员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4.而周自大王以后,世载其德,自西土邦君、御事小子,皆克用文王教。(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邦君造句)

关于邦君的诗词

《喜雨·共说邦君祷雨时》 《卫公堂·寥寥相望两邦君》 《题问政山·冯轼邦君侈画熊》 《仲子叔明二邦君兼济子安德和文明四使者同过》 《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君》 《冶厅·邦君临治意何如》 《赵再可邦君六月雨应祷》

邦的意思

  拼音  bāng   注音  ㄅㄤ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DTBH  仓颉  QJNL  郑码  CIY  四角  5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21  区位  1678  统一码  90A6  笔顺  一一一ノ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邦的拼音:bāng(ㄅㄤ)  

⒈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统一码

邦字UNICODE编码U+90A6,10进制: 37030,UTF-32: 000090A6,UTF-8: E9 82 A6。

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邫峀䢶

汉英互译

nation、sta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阝、丰声

English

nation, country, st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词性变化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动〉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常用词组

邦交、邦联

  拼音  jūn   注音  ㄐㄨㄣ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VTKD  五笔98  VTKF  仓颉  SKR  郑码  XMAJ  四角  17607  结构  上下电码  0689  区位  3093  统一码  541B  笔顺  フ一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君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⒉ 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⒊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统一码

君字UNICODE编码U+541B,10进制: 21531,UTF-32: 0000541B,UTF-8: E5 90 9B。

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on、gentleman、monarch、sovereig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overeign, monarch, ruler, chief, pri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君的拼音: jūn  

〈词性: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sovereign;ruler]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lord]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your]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sir;husband;wife]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master]。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词性变化

君的拼音: jūn  

〈词性:动〉

(1) 主宰、统治 [dominate]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常用词组

君侧、君临、君权、君上、君王、君长、君主、君主国、君子、君子兰、君子协定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