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壤
【拼音】: bāng rǎng 【注音】: ㄅㄤㄖㄤˇ 【结构】: 邦(左右结构)壤(左右结构)邦壤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乡邦;乡土。邦壤[bāngrǎng]⒈乡邦;乡土。
引证解释⒈乡邦;乡土。《晋书·郗鉴传》:“邑人张寔先求交於鉴,鉴不许。至是,寔於午(陈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引鉴谓寔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寔大惭而退。”《梁书·孝行传·甄恬》:“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网络解释邦壤邦壤,读音为bāngrǎngㄅㄤㄖㄤ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乡邦;乡土。
综合释义乡邦;乡土。《晋书·郗鉴传》:“邑人张寔先求交於鉴,鉴不许。至是,寔於午(陈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鉴谓寔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寔大惭而退。”《梁书·孝行传·甄恬》:“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邦壤[bāngrǎng]乡邦;乡土。
网友释义邦壤,读音为bāngrǎngㄅㄤㄖㄤ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乡邦;乡土。
汉语大词典乡邦;乡土。《晋书·郗鉴传》:“邑人张寔先求交于鉴,鉴不许。至是,寔于午(陈午)营来省鉴疾,既而卿鉴。鉴谓寔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寔大惭而退。”《梁书·孝行传·甄恬》:“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其他释义1.乡邦;乡土。
邦的拼音:bāng(ㄅㄤ)
⒈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邦字UNICODE编码U+90A6,10进制: 37030,UTF-32: 000090A6,UTF-8: E9 82 A6。
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邫峀䢶
nation、state
国
形声:从阝、丰声
nation, country, state
详细解释◎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动〉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邦交、邦联
壤的拼音:rǎng(ㄖㄤˇ)
⒈ 松软的土,可耕之地:土壤。沃壤。壤土。
⒉ 地,与“天”相对:霄壤。天壤之别。
⒊ 地区,区域:壤界。接壤。穷乡僻壤。
⒋ 古同“攘”,纷乱。
⒌ 古同“穰”,五谷丰收。
壤字UNICODE编码U+58E4,10进制: 22756,UTF-32: 000058E4,UTF-8: E5 A3 A4。
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壌
soil
霄
形声:从土、襄声
soil, loam, earth; rich
详细解释◎ 壤的拼音: rǎ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襄( xiāng )声。本义:柔土,即经耕作的土地)
(2) 土壤 [soil]
壤,柔土也。——《说文》
凡穿地四尺,为壤五尺,为坚三尺。——《九章算法》。按,息土曰壤,筑土曰坚。
厥土惟白壤。——《书·禹贡》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论衡·率性》
(3) 又如:壤坟(柔细肥沃,适于耕种的土地);壤芥(泥土和小草);沃壤
(4) 泛指泥土 [earth;soil;clay]
夫太山不辞壤石。——《说文·尊贤》
(5) 又如:霄壤;壤力(地力);壤未(地下);壤水(地下水;泉水);壤室(土室;土屋);壤陛(土做的台阶);天壤之别
(6) 也指一般的土地 [land]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李斯《谏逐客书》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列子·汤问》
(7) 又如:壤地(泛称土地或国土);壤策(土地政策)
(8) 地区 [area]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9) 又如:穷乡僻壤
(10) 边界线,疆域 [border]。如:接壤
(11) 数词。十秭为壤。又以万万秭为壤。亦泛指大数 [large number]
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陔,万万陔曰秭,万万秭曰壤。——《孙子算经》
(12) 通“穰”。丰收 [bumper harvest]
畏垒大壤。——《庄子·庚桑楚》
(13) 姓
◎ 壤的拼音: rǎng
〈词性:动〉
(1) 毗连;连接 [join]
且夫韩、 魏之所以重畏 秦者,为与 秦接境壤界也。——《史记》
(2) 凿地出土 [dig]
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谷梁传》
壤壤、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