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邦甸的拼音_bāng dian是什么意思

邦甸

【拼音】: bāng diàn 【注音】: ㄅㄤㄉ一ㄢˋ 【结构】: 邦(左右结构)甸(半包围结构) 【简体】: 邦甸 【繁体】: 邦甸

邦甸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古代称王都郊外的地方。2.泛指京城管辖的地区。邦甸[bāngdiàn]⒈古代称王都郊外的地方。⒉泛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基础解释古代称王都郊外的地方。泛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引证解释⒈古代称王都郊外的地方。引《书·武成》:“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孔传:“邦国甸侯卫服诸侯皆大奔走於庙执事。”⒉泛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引南朝宋谢庄《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异采腾於軫墟,紫烟蔼於邦甸。”元柯丹丘《荆钗记·堂试》:“简命分专邦甸,报国存心文献。”清顾炎武《北岳庙》诗:“赫赫我皇明,区分入邦甸。”王蘧常汇注:“《明史》志《地理》一:阳曲县为京师所统一百一十六县之一,故曰‘区分入邦甸’也。”

网络解释邦甸含义古代称王都郊外的地方

汉语大词典(1).古代称王都郊外的地方。《书·武成》:“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孔传:“邦国甸侯卫服诸侯皆大奔走于庙执事。”(2).泛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南朝宋谢庄《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异采腾于轸墟,紫烟蔼于邦甸。”元柯丹丘《荆钗记·堂试》:“简命分专邦甸,报国存心文献。”清顾炎武《北岳庙》诗:“赫赫我皇明,区分入邦甸。”王蘧常汇注:“《明史》志《地理》一:阳曲县为京师所统一百一十六县之一,故曰‘区分入邦甸’也。”

国语辞典古代天子直辖的地方。邦甸[bāngdiàn]⒈古代天子直辖的地方。引《书经·武成》:「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辞典修订版古代天子直辖的地方。《书经.武成》:「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邦的意思

  拼音  bāng   注音  ㄅㄤ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DTBH  仓颉  QJNL  郑码  CIY  四角  5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21  区位  1678  统一码  90A6  笔顺  一一一ノ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邦的拼音:bāng(ㄅㄤ)  

⒈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统一码

邦字UNICODE编码U+90A6,10进制: 37030,UTF-32: 000090A6,UTF-8: E9 82 A6。

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邫峀䢶

汉英互译

nation、sta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阝、丰声

English

nation, country, st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词性变化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动〉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常用词组

邦交、邦联

  拼音  diàn tián shèng   
注音  ㄉ一ㄢˋ ㄊ一ㄢˊ ㄕㄥˋ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QLD  仓颉  PW  郑码  RYKI  四角  2762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3949  区位  2173  统一码  7538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甸的拼音:diàn(ㄉ一ㄢˋ)  

⒈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⒉ 田野的出产物:“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⒊ 治理。

其他字义

甸的拼音:tián(ㄊ一ㄢˊ)  

⒈ 古同“畋”,打猎。

其他字义

甸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古同“乘”,古代划分田、里的名称。

统一码

甸字UNICODE编码U+7538,10进制: 30008,UTF-32: 00007538,UTF-8: E7 94 B8。

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甸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勹、田声

English

suburbs of capital; govern; cr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甸的拼音: diàn  

〈词性:名〉

(1)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2)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outer suburbs]

甸,天子五百里地。——《说文》。段注:“甸,王田也。”

五百里甸服。——《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

千里之内曰甸。——《礼制·王制》

甸服。——《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

(3) 又如:甸地;甸邑;甸服(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甸畿(古代九畿之一。京畿方千里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称畿)

(4) 田野 [field]

潮平见楚甸,天际望 维扬。—— 唐· 刘希夷《江南曲》

(5) 田野出产物 [output of the field]

(6) 又如:甸粟(京畿王田生产的谷物);甸役(田猎的力役);甸祝(古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管四时田猎祭祀之事)

(7) 古代管理柴薪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firewood]

诸侯宾至,甸设庭燎。——《左传》

(8) 甸师,古代管理田事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field]

甸粟而纳之三宫。——《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甸,甸师,掌田之官也。”

(9) 又如:甸人(古官名。掌管藉田及供野物等事务);甸师(即甸人);甸官(甸畿官署)

(10) 用以放牧动物的土地或适用于这一用途的土地 [pasture]。如:四丘为甸

词性变化

甸的拼音: diàn  

〈词性:动〉

(1) 治理 [manage]

维禹甸之。——《诗·小雅·信南山》

(2) 又如:甸邑(治理县邑)

(3) 挺 [stand upright]

常用词组

甸儿、甸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