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畿
【拼音】: bāng jī 【注音】: ㄅㄤㄐ一 【结构】: 邦(左右结构)畿(上下结构) 【简体】: 邦畿 【繁体】: 邦畿邦畿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古代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属其管辖的地域:邦畿千里。后泛指国境疆域。邦畿[bāngjī]⒈古代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属其管辖的地域:邦畿千里。后泛指国境疆域。
引证解释⒈王城及其所属周围千里的地域。引《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毛传:“畿,疆也。”郑玄笺:“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后兆域正天下之经界,言其为政自内及外。”《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缓薄赋,牧邦畿,棃烝殷,四荒饥。”唐元稹《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命汝好爵,时予加恩,勉字邦畿,无虐黎献。”清唐甄《潜书·卿牧》:“近自邦畿,至于海隅,苦乐丰饥,其长不敢以闻。”⒉借指国家。引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侧闻吴国召戎衣,何日里静邦畿?”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序》:“邦畿地旷,薄海朝宗,不乏畸人,爰多軼事。”
网络解释邦畿邦畿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代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属其管辖的地域。
综合释义王城及其所属周围千里的地域。《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毛传:“畿,疆也。”郑玄笺:“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后兆域正天下之经界,言其为政自内及外。”《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缓薄赋,牧邦畿,棃烝殷,四荒饥。”唐元稹《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命汝好爵,时予加恩,勉字邦畿,无虐黎献。”清唐甄《潜书·卿牧》:“近自邦畿,至于海隅,苦乐丰饥,其长不敢以闻。”借指国家。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侧闻吴国召戎衣,何日里静邦畿?”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序》:“邦畿地旷,薄海朝宗,不乏畸人,爰多軼事。”邦畿[bāngjī]国境、疆域。《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五首之三》:「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汉语大词典(1).王城及其所属周围千里的地域。《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毛传:“畿,疆也。”郑玄笺:“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后兆域正天下之经界,言其为政自内及外。”《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缓薄赋,牧邦畿,梨烝殷,四荒饥。”唐元稹《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命汝好爵,时予加恩,勉字邦畿,无虐黎献。”清唐甄《潜书·卿牧》:“近自邦畿,至于海隅,苦乐丰饥,其长不敢以闻。”(2).借指国家。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侧闻吴国召戎衣,何日里静邦畿?”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序》:“邦畿地旷,薄海朝宗,不乏畸人,爰多轶事。”
国语辞典国境、疆域。邦畿[bāngjī]⒈国境、疆域。引《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五首之三》:「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近疆域
辞典修订版国境、疆域。《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五首之三》:「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邦畿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版图 国界 疆域 疆土
邦畿造句
1.帝俊八个子女分封诸国,帝国邦畿千里,金汤之固。
2.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3.一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二曰财聚民散,财散民聚;三曰善若水,明明德。
4.史前文化,源远流长;先商之始,邦畿之地;诸侯称雄,中山崛起;秦汉郡国,常山之富;门阀士族,佛教兴起。
5.《诗经》中说“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一城一池、一山一地,都是人民的居住地。
6.二道城垣面积达方圆而是多里;三道城垣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达四十五里,体现了当时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
7.我是广西横县石塘镇人,我们元肚、元新村陈氏一世祖邦畿公是在明朝时从广州府东莞县茶园村迁居广西南宁永淳县之北留村居住。
关于邦畿的诗词
《微·千里旧邦畿》
邦的拼音:bāng(ㄅㄤ)
⒈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邦字UNICODE编码U+90A6,10进制: 37030,UTF-32: 000090A6,UTF-8: E9 82 A6。
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邫峀䢶
nation、state
国
形声:从阝、丰声
nation, country, state
详细解释◎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动〉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邦交、邦联
畿的拼音:jī(ㄐ一)
⒈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畿辇。京畿。
⒉ 门限,门槛。
畿字UNICODE编码U+757F,10进制: 30079,UTF-32: 0000757F,UTF-8: E7 95 BF。
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畿字收录于 现通表 。
㙨
形声
imperial domain; area near capital
详细解释◎ 畿的拼音: jī
〈词性:名〉
(1) (形声。从田,幾省声。本义: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2)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district in and around the royal capital]
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说文》
邦畿方千里。——《周礼·大行人》
方千里曰王畿。——《周礼·职方式》
邦畿千里。——《诗·商颂·玄鸟》
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畿尉(卫戍京城的武官);畿限(王畿的界限);畿甸(京城效区);畿兵(驻京都的士兵)
(4) 王畿之外的九畿 [province]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注:“犹限也。”按,九畿,国畿及侯甸、男采、卫蛮夷也。唐虞称服,周称畿。
(5) 又如:畿岳(畿服。天下);畿疆(王畿和九畿的疆界);畿夏(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6) 疆界;地界 [bound]。如:畿略(疆域);畿封(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7) 门内;门槛 [indoor;threald]
薄送我畿。——《诗·邶风·谷风》
(8) 指田野 [field]
(9) 西汉末,王莽改国号为新时,长安西市称“畿” [west city of the Chang'an]
(10) 唐代县的等级名。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county]。如:畿赤(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
畿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