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联
【拼音】: bāng lián 【注音】: ㄅㄤㄌ一ㄢˊ 【词性】: 名词。 【结构】: 邦(左右结构)联(左右结构) 【简体】: 邦联 【繁体】: 邦聯邦联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邦联bānglián。(1)几个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邦联[bānglián]⒈几个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英confederation;
基础解释几个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引证解释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目的而组成的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网络解释邦联邦联,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根据条约组成的国家联合体。邦联一般拥有一个由各成员代表组成的邦联会议,负责协调邦联成员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但邦联没有统一的中央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也没有统一的军队和财政预算,邦联成员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各有其最高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军队和财政预算;邦联成员国公民各有本国国籍,没有邦联的统一国籍;邦联本身不是国际法主体,无权代表邦联成员行使外交权,邦联成员国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能够独立进行国际交往。
国语辞典有若干保有主权及政府组织的小国,为保障彼此的安全或促进共同目的而组成的联合组织体。邦联[bānglián]⒈有若干保有主权及政府组织的小国,为保障彼此的安全或促进共同目的而组成的联合组织体。英语confederation法语confédération
辞典简编版由若干保有主权及政府组织的国家,为保障彼此的安全或达成共同目的而组成的联合组织体。
英语form a confederacy
其他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目的而组成的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邦联造句
1.九个州脱离联邦政府,成立了自己的邦联政府。
2.敦豪方面说它肯定会反咬一口的,反咬的方式是利用它和联邦联合快递合同的收入,还有就是通过重新设计其地面快递网络以此来提供更加便宜的服务,这将是联邦联合快递和联邦快递服务替代品。
3.格里弗斯将军从邦联的行伍间走了出来。他是一位毫无怜悯、坚决果断的战略奇才。
4.他们似乎认为我把邦联的国库给拐走了。
5.人群叽叽咋咋,袁月浩第一次感到了轻松,从这里看到,淳朴如邦联村村民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亲如兄弟,情同手足,这是在放逐城所见不到的。
6.天攸邦联总共有五个华区,二十二普区,陈暮所在东商卫城,便是普居区之一的东行区内的一个城市。
7.塔苏斯害怕性命难保,而且不相信邦联会保护他,因此逃离了奥尔托。
8.邦联开发这种碟型机器人炮艇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在克隆人战争中战功赫赫、威力巨大的共和国攻击炮艇。
9.邦联舰队敲开科洛桑的防线,带着被俘的议长逃之夭夭。
10.绘著独立星系邦联六角形的蓝白徽章,兀鹰机器人可以在很多战场上侵袭绝地和复制人飞行员,包括决定性的科罗森之役。
邦联的单词
form a confederacy
邦的拼音:bāng(ㄅㄤ)
⒈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邦字UNICODE编码U+90A6,10进制: 37030,UTF-32: 000090A6,UTF-8: E9 82 A6。
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邫峀䢶
nation、state
国
形声:从阝、丰声
nation, country, state
详细解释◎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 邦的拼音: bāng
〈词性:动〉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邦交、邦联
联(聯)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连结,结合:联合。联结。联系。联络。联盟。联邦。联袂。联名。联想。联姻。联营。珠联璧合。
⒉ 对偶的语句:对联。挽联。楹联。上联。下联。
⒊ 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
联字UNICODE编码U+8054,10进制: 32852,UTF-32: 00008054,UTF-8: E8 81 94。
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聯聨聫聮䏈
couplet、join、unite
形声:从耳、关声
connect, join; associate, ally
详细解释◎ 联的拼音:
聯 lián
〈词性:动〉
(1)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2) 同本义 [join;link]
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说文》。段注:“ 周人用联字, 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
聯,聯绵不绝也。——《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
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3) 又如:联垂(一种发式。周围头发梳成许多根细辫子);联襟(即连襟。姊妹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联缀(连系,联集在一块);联珠(连串的珍珠);联华(花开并蒂);联裾(联袂)
(4) 联合;联系 [unite;ally oneself with;contact;relate]
臣恐羌复结联他种,宜未及然为之备。——《汉书·赵充国传》
三曰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犹合也。”
联名请益王即位。—— 清· 吴研人《痛史》
(5) 又如:联衔(联合签具职衔名位);联拳(群聚的样子);联屯(联合屯兵);联事(联合处理事务);联步(同行);联带(谓互相挈带或联系);联姻,联婚(结亲);联吏(同僚);联曹(同在一署任职);联职(同事);联大(联合国组织的大会。简称联大);联合战线(协力合作。如:甲国与乙国因利害关系相同,团结一致对抗第三者,以求贯彻某种目的。也称统一战线);联教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简称,又称教科文组织);联营公司(与其他公司发生经营关系的公司,其关系或为隶属,或为共同管理,或为同受控制)
(6) 缝 [sew]
[宋敦]穿了一件新联的洁白湖绸道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7) 又如:一件新联的道袍
◎ 联的拼音:
聯 lián
〈词性:名〉
对联 [antithetical couplet]。如:春联;门联;贺联;挽联;联牌(刻有对联的木牌)
◎ 联的拼音:
聯 lián
〈词性:量〉
对;双 [pair]。如:联单,联票(一式数纸相联的单据)
联邦、联璧、联播、联大、联队、联防、联合、联合、联合国、联欢、联接、联句、联军、联络、联络、联袂、联盟、联绵、联绵词,联绵字、联名、联翩、联赛、联署、联锁、联体、联席、联系、联想、联谊、联姻、联营、联运、联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