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鄙夷的拼音_bǐ yi是什么意思

鄙夷

【拼音】: bǐ yí 【注音】: ㄅ一ˇ一ˊ 【词性】: 动词。 【结构】: 鄙(左右结构)夷(独体结构) 【简体】: 鄙夷 【繁体】: 鄙夷

鄙夷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鄙夷bǐyí。(1)轻视;鄙薄。鄙夷[bǐyí]⒈轻视;鄙薄。例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安也)我楚邦。——宋濂《燕书》英despise;disdain;scorn;

基础解释(书)(动)轻视;看不起。

引证解释⒈轻视;看不起。引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治。”明吾丘瑞《运甓记·帅阃宾贤》:“辱不鄙夷,光生莲幕。”叶圣陶《倪焕之》一:“现在树伯提起理想的话,虽没有鄙夷他的意思,他不禁也说了以上的辩解的话。”

网络解释鄙夷鄙夷,指轻视;鄙薄;蔑视;鄙视。语出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治。”

汉语大词典轻视;看不起。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治。”明吾丘瑞《运甓记·帅阃宾贤》:“辱不鄙夷,光生莲幕。”叶圣陶《倪焕之》一:“现在树伯提起理想的话,虽没有鄙夷他的意思,他不禁也说了以上的辩解的话。”

国语辞典轻视、瞧不起。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也作「鄙视」。鄙夷[bǐyí]⒈轻视、瞧不起。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也作「鄙视」。近鄙薄鄙视看不起轻视英语todespise,tolookdownupon,despicable德语verachten(V)​法语mépriser,dédaigner

辞典简编版轻视、瞧不起。 【造句】做人就要光明磊落,阴险狡诈会遭人鄙夷。

其他释义鄙视:他一心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痛苦着,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同他作对,都在冷落他,鄙夷他。

鄙夷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小看 渺视 鄙视 看轻 藐视 漠视 轻视 忽视 歧视 看不起 摇落

反义词 敬仰 敬慕 敬佩 看好 钦羡

鄙夷造句

1.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2.在这时,人们应该看到的是两个人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部分,不再孤独获得幸福,而不应该怀着不理解的心态随意嘲讽鄙夷。

3.我梦想有一天,能穿上背心骄傲地走在街上,路人是赞赏的眼光,而非鄙夷的眼神。

4.你比别人出众一点点,别人就会用嫉妒的目光鄙夷你,而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只会羡慕你。

5.他说话带着鄙夷的眼神,盛气凌人的气势让人胆怯。

6.他用鄙夷的目光看了看她。

7.青春,在嘲笑着我们.它嘲笑我们不懂得珍惜,嘲笑我们的世俗,嘲笑我们的懦弱.我们或许有无奈,但在青春的准则下却容不得你为自己便解.我们只能看着它带着鄙夷的目光,在有生之年里离我们远去。

8.怀着悲悯,甚至怀着苦痛,怀着鄙夷来注视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那不是随喜,唯有怀着感恩与菩提,使我们清和柔软,才是随喜。

9.兔子一向鄙夷乌龟,以为它跑不快,就问:“你敢跟我赛跑吗?”。

10.杨晓冬鄙夷地斜视了一眼敌人抛出来的香饵,冷冷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关于鄙夷的诗词

《有感·不顾群邻尽鄙夷》

鄙的意思

  拼音    注音  ㄅ一ˇ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KFLB  仓颉  RWNL  郑码  JEJY  四角  676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66  区位  1741  统一码  9119  笔顺  丨フ一一丨丨フ丨フ一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鄙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⒉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⒊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⒋ 轻蔑,看不起:鄙视。鄙夷。鄙弃。鄙薄。

⒌ 品质低劣:卑鄙。

⒍ 谦辞,用于自称:鄙人。鄙老。鄙见。

⒎ 吝啬:鄙吝。鄙诈(贪吝诈伪)。

统一码

鄙字UNICODE编码U+9119,10进制: 37145,UTF-32: 00009119,UTF-8: E9 84 99。

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ow、mean、despicable、my、despise、scorn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mean; 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鄙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啚(   )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 同本义 [Bi,five hundred families]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3) 采邑;小邑 [city;small city]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

(4) 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

(5) 边邑;边境 [border]

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

(7) 郊野;郊外 [outer suburbs;outskirts]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8) 又如:鄙生(乡野儒生)

词性变化

鄙的拼音:   

〈词性:形〉

(1) 小;狭 [small;narrow]

询天下之异文鄙(琐屑)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鄙狭(狭窄);鄙吝(形容心胸狭窄)

(3) 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mean]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人贱物亦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鄙朴(朴实粗俗);鄙萎(丑陋而没有精神)

(5) 粗俗,庸俗;质朴 [vulgar;simple]

性好作诗,词语鄙俚。——《金史·斜卯爱实传》

今之争斗,非鄙(粗俗,低下)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

(6) 又如:鄙俚(乡土的、朴实的。也转为粗俗的意思);鄙朴(朴实粗陋);鄙秽(粗俗恶劣)

(7) 自称的谦词 [my]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8) 又如:鄙老(老人自谦之词);鄙事(对自己所做琐事的谦词)

鄙的拼音:   

〈词性:动〉

(1) 视为浅陋 [belittle;despise]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如:鄙笑(轻视而嘲笑);鄙厌(鄙视厌恶);鄙慢(轻视怠慢)

(3) 闭目塞听,蔽固不通 [be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如:鄙蔽(蔽固,不通达);鄙滞(蔽固阻滞)

常用词组

鄙薄、鄙夫、鄙见、鄙贱、鄙陋、鄙弃、鄙人、鄙视、鄙俗、鄙屑、鄙夷、鄙意

  拼音    注音  一ˊ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GXWI  仓颉  KN  郑码  GDYZ  四角  50802  结构  镶嵌电码  1138  区位  5036  统一码  5937  笔顺  一フ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夷的拼音:yí(一ˊ)  

⒈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⒉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  )。

⒊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夷。

⒋ 弄平:夷为平地。

⒌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⒍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夷”。

⒎ 古代的锄类工具。

⒏ 古同“怡”,喜悦。

⒐ 古同“痍”,创伤。

⒑ 姓。

统一码

夷字UNICODE编码U+5937,10进制: 22839,UTF-32: 00005937,UTF-8: E5 A4 B7。

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夷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㹫侇跠恞痍

汉英互译

exterminate、foreigner、raze、safe、smooth

相关字词

English

ancient barbarian trib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夷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 同本义 [Yi nationality]。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萊夷也。”

四夷八蠻。——《周礼职方式》

(3)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蠻(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稱)

(4) 旧时往往用以稱外囶或外囯人 [foreign country;foreigner]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东军务记》

与夷决战。

馀夷脱逃。

(5) 又如:夷场(即“洋场”。旧时上海人指租界地);夷馆(清代称外囯人在中囯的馆舍)

(6) 倚輩;同輩 [same kind]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夷,猶倚也。”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候世家》

(7) 又如:夷等(同列,同辈)

(8) 古囯名 [Yi state]。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9) 姓

词性变化

夷的拼音:   

〈词性:形〉

(1) 平坦 [level]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

驰骋夷道。——《淮南子原道》

船背稍夷。——明魏学洢《核舟記》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記》

(2) 又如:夷延(地势平坦而广阔);夷阻(平坦和险阻)

(3) 太平 [peaceful]。如:夷一(太平統一);夷世(太平之世)

(4) 平和;平易 [gentle;modest]

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夷坦(平和坦蕩);夷伍(平易而放达);夷易(平易,平正);夷泰(平和闲靜);夷淡(性情平和淡泊);夷雅(平和闲雅);夷道(平易之道);夷远(平和而高远);夷为(平和通达);夷粹(平和纯正);夷澹(平易恬靜);夷简(平易質人)

(6) 平正 [flat;level]。如:夷姡(公平美好);夷陂(平正和偏頗);夷易(平易,平正);夷庭(平正,平直)

(7) 经常,常道 [usual]

王极之传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順。——《史記》

(8) 傲慢 [arrogant]

由礼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

(9) 安闲 [leisurely]。如:夷由(从容自得);夷白(安于清贫,洁身自好);夷坦(安祥自若的样子)

(10) 通“怡”。喜悅 [happy;joyful]

云胡不夷?——《诗歌郑风风雨》

我心则夷。——《诗.召南.草蟲》

羡馀术兮可夷。——《楚辞.九怀》

夷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平,拉平;铲平 [level to the ground]

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往而夷夫。——《吕氏春秋.似顺》

芟夷大乱。——《资治通鉴》如:夷为平地;夷岳;夷拔(鏟平攻破)平定 [put down]

乱生不夷,靡囯不泯。——《诗.大雅.桑柔》

实靖夷我邦。——《诗.大雅.召》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2) 又如:夷难(平定祸乱)

(3) 伤,受伤 [be wounded]

夷于左股。——《易.明夷》

芟夷我农功。——《左传.成公十三年》

(4) 又如:夷伤(创伤;死伤)

(5) 攻破 [capture]。如:夷拔(攻破);夷破(攻破)

(6) 铲除;消灭;诛灭 [exterminate;put to death]

是以人夷其宗庙。——《囯语.周语下》

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苏建传》

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三囯演义》

(7) 又如:夷三族(古代的酷刑。一人犯罪,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同坐)

(8) 毁灭 [ruin]。如:夷毁(毁灭)

(9) 犹豫,迟疑 [hesitate]。如:夷由(犹豫;迟疑不前);夷与(迟疑不前)

(10) 锄草 [root out]

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周礼.秋官》

常用词组

夷旷、夷戮、夷陵、夷门、夷灭、夷平、夷然、夷犹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