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买
【拼音】: ā mǎi 【注音】: ㄚㄇㄞˇ 【结构】: 阿(左右结构)买(上下结构) 【繁体】: 阿買阿买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韩愈子侄的小名。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侄﹐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侄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
基础解释韩愈子侄的小名。
引证解释⒈韩愈子侄的小名。引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姪,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姪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宋陈师道《酬颜生惠茶库纸》诗:“老子尚堪哦七字,阿买颇能书八分。”任渊注:“退之诗:‘阿买不识字,颇能书八分。’此借用似言其子也。”
网络解释阿买阿买是韩愈子侄的小名,韩愈曾在诗中提到。
综合释义韩愈子侄的小名。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姪,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姪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宋陈师道《酬颜生惠茶库纸》诗:“老子尚堪哦七字,阿买颇能书八分。”任渊注:“退之诗:‘阿买不识字,颇能书八分。’此借用似言其子也。”韩愈子侄的小名。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侄﹐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侄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
汉语大词典韩愈子侄的小名。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侄,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侄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宋陈师道《酬颜生惠茶库纸》诗:“老子尚堪哦七字,阿买颇能书八分。”任渊注:“退之诗:‘阿买不识字,颇能书八分。’此借用似言其子也。”
其他释义1.韩愈子侄的小名。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侄﹐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侄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
包含阿买的歇后语
小孩买个花棒槌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买(買)的拼音:mǎi(ㄇㄞˇ)
⒈ 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买卖。买办(①采购货物的人;②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的中间人和经纪人)。买名。买好。买笑(旧指到妓院寻欢作乐)。买主。买方。买春(买酒,唐代酒名多带“春”字)
⒉ 招致:买祸。
⒊ 姓。
买字UNICODE编码U+4E70,10进制: 20080,UTF-32: 00004E70,UTF-8: E4 B9 B0。
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買
buy
购、卖
原为会意
buy, purchase; bribe, persuade
详细解释◎ 买的拼音:
買 mǎ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本义:买进,购进)
(2) 同本义 [purchase;buy]
买,市也。——《说文》
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
买粥易也。——《墨子·经说》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曲礼》
(3) 又如:买嘴吃(买零食吃);买市(旧市官方或豪绅定期召集商贩开市,以买卖财物为名,犒赏百姓);买山(购置山地,作为隐居之处);买骨(买马骨。比喻求贤之切);买菜求益(买菜求小便宜,要求多给一点菜。比喻斤斤计较)
(4) 雇,租[hire]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买棹(雇船;乘船);买帆(买舟,买船,买棹,雇船);买佣(雇用工人);买活(雇用)
(6) 用金钱或其他手段取得;收买,买通 [buy over;bribe]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李白《梁园吟》
(7) 又如:买和(为使对方放弃诉讼,理亏的一方付与对方一定数目的钱财);买上告下(对官府上上下下行贿求告);习官(用钱财以求得官位);习邻(先选择好的邻居再买房子);买路钱(旧时出丧时沿途抛洒金奶纸钱;旧时盗贼拦路抢劫,称所得为买路钱);买休(犯罪的人花钱了结事情)
(8) 招惹,引起 [provoke;incure]
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战国策·韩策》
(9) 又如:买忧(招惹忧愁);买出(招惹出;引起);买憔悴(寻烦恼,惹祸患)
(10) 博取;追逐 [try to gain;contend for;pursue]。如:买乖儿(取巧);买笑追欢(寻欢作乐);买誉(博取名誉);买声儿(博取声誉);买名(以钱财换取名声;追逐名誉);买交(花钱交朋友)
买办、买春、买得起、买椟还珠、买方、买关节、买好、买价、买进、买进卖出、买空卖空、买路钱、买卖、买卖人、买面子、买通、买笑、买庸而决窦、买账、买主、买嘱、买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