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八
【拼音】: ā bā 【注音】: ㄚㄅㄚ 【结构】: 阿(左右结构)八(独体结构)阿八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母亲。阿八[ābā]⒈母亲。
引证解释⒈母亲。引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韩退之《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
网络解释阿八(汉语词汇)阿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ābā,意思是母亲。
综合释义母亲。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韩退之《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阿八[ābā]母亲。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
网友释义词语:阿八拼音:ābā解释:母亲。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韩退之《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
汉语大词典母亲。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韩退之《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
其他释义1.母亲。
关于阿八的诗词
《偶题·阿八宫中酒未醒》
包含阿八的歇后语
王八碰桥桩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捌丷
eight
指事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八的拼音: bā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 八的拼音: bā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