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剌
【拼音】: ā là 【注音】: ㄚㄌㄚˋ 【词性】: 拟声词。 【结构】: 阿(左右结构)剌(左右结构)阿剌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象声词。呵叱声。阿剌[ālà]⒈象声词。呵叱声。
引证解释⒈象声词。呵叱声。引《元诗纪事》卷四五引元孔齐《至正直记》:“盖敬仁颇尚朔气,习国语,乘怒必先以‘阿剌’‘花剌’等叱人,人咸以为誚也。”
网络解释阿剌阿剌(?-1454)蒙古首领。原在瓦剌也先部任知院。正统四年(1439)脱灌死,也先嗣位,称太师淮王,此后,也先杀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田盛(天盛)大可汗,建号添元(天元),设左右丞相及行省,又采取一系列统治措施。也先荒于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景泰五年(1454)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
综合释义象声词。呵叱声。《元诗纪事》卷四五引元孔齐《至正直记》:“盖敬仁颇尚朔气,习国语,乘怒必先以‘阿剌’‘花剌’等叱人,人咸以为誚也。”
汉语大词典象声词。呵叱声。《元诗纪事》卷四五引元孔齐《至正直记》:“盖敬仁颇尚朔气,习国语,乘怒必先以‘阿剌’‘花剌’等叱人,人咸以为诮也。”
其他释义1.象声词。呵叱声。
阿剌造句
1.卜答失里遂欲正名定分,立子阿剌忒纳剌答一作喇特纳达喇。
2.事出意外,不颜昔班的妻子、铁木真之女阿剌海别,万万没有想到,刚刚才得知父亲与公爹的胜利喜讯,转眼间就失去了丈夫,公爹也命丧九泉。(https://www.chazidian.com/zj-301/查字典造句网)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剌的拼音:là(ㄌㄚˋ)
⒈ 违背常情、事理:乖剌。剌谬。剌戾。
剌的拼音:lá(ㄌㄚˊ)
⒈ 同“拉”。
剌字UNICODE编码U+524C,10进制: 21068,UTF-32: 0000524C,UTF-8: E5 89 8C。
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剌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瘌
会意:从刂、从束
slash, cut in two; contradict
详细解释◎ 剌的拼音: lá
〈词性:动〉
(1) 割开;划开 [slit;cut]。如:手剌破了
(2) 另见 là
◎ 剌的拼音: là
〈词性:形〉
(1) (会意。从束,从刀。本义:乖戾;违背)
(2) 同本义 [perverse;disagreeable;eccentric and unreasonable]
愎佷遂过曰剌。——《周书·谥法》
不乖剌。——《礼记·礼运》注
至少卿乃教以 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剌戾(违逆);剌谬(违背;悖谬)
(4) 邋遢 [slovenly;sloppy]。如:剌塔(剌搭,剌达,剌答。邋塔);剌塌醉(大醉;烂醉);剌撒(拉屎撒尿;也作“剌剌撒撒”。舒展,宽松)
(5) 辣辣。形容燥热 [hot]。如:剌剌(也作“辣辣”。象声词。咬牙声)
(6) 另见 l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