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阿本郎的拼音_ ā běn láng是什么意思

阿本郎

【拼音】: ā běn láng 【注音】: ㄚㄅㄣˇㄌㄤˊ 【结构】: 阿(左右结构)本(独体结构)郎(左右结构)

阿本郎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主人。阿本郎[āběnláng]⒈主人。

引证解释⒈主人。《太平广记》卷七六引此作“阿郎”。参见“阿郎”。引唐赵璘《因话录·角》:“及杨(杨凭)自京尹謫临贺尉,使使候先生……使还,先生曰:‘报汝阿本郎,不久即归,勿忧也。’未几,杨果移杭州长史。”

网络解释阿本郎唐赵璘《因话录·角》:“及杨(杨凭)自京尹谪临贺尉,使使候先生……使还,先生曰:‘报汝阿本郎,不久即归,勿忧也。’未几,杨果移杭州长史。”《太平广记》卷七六引此作“阿郎”。参见“阿郎”。

综合释义主人。唐赵璘《因话录·角》:“及杨(杨凭)自京尹謫临贺尉,使使候先生……使还,先生曰:‘报汝阿本郎,不久即归,勿忧也。’未几,杨果移杭州长史。”《太平广记》卷七六引此作“阿郎”。参见“阿郎”。阿本郎[āběnláng]主人。唐赵璘《因话录·角》:“及杨(杨凭)自京尹谪临贺尉,使使候先生……使还,先生曰:‘报汝阿本郎,不久即归,勿忧也。’未几,杨果移杭州长史。”《太平广记》卷七六引此作“阿郎”。参见“阿郎”。

其他释义1.主人。

阿的意思

  拼音  ā ē   注音  ㄚ ㄜ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SKG  仓颉  NLMNR  郑码  YAJ  四角  71220  结构  左右电码  7093  区位  1602  统一码  963F  笔顺  フ丨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其他字义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统一码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造字法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词性变化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拼音  běn   注音  ㄅㄣ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SGD  仓颉  DM  郑码  FAVV  四角  5023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9  区位  1730  统一码  672C  笔顺  一丨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本的拼音:běn(ㄅㄣˇ)  

⒈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⒉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⒊ 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

⒋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

⒌ 原来:本来。本领。

⒍ 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统一码

本字UNICODE编码U+672C,10进制: 26412,UTF-32: 0000672C,UTF-8: E6 9C AC。

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㮺夲楍

汉英互译

root、this、current、capital、principal

相关字词

原、末、标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root, origin, source; basi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2) 同本义 [root of a plant]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patriarchal clan]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5)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foundation;basis;origin]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 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7)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钱 [capital;principal]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9)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10) 根源,本源 [source;origin]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农业生产 [agriculture]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3)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14) 底本 [a copy for the record or for reproduction;master copy]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16) 奏章 [memorial to an emperor]。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书册,本子 [book]。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base on;in according to]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形〉

(1) 原来的;本来的 [native;original]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2)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础的,基本的 [basic;fundamental]。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动〉

(1) 执掌,统辖 [preside over;hold]。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2) 推究,推原 [examine;study]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代〉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one's own;itself]

本姓曹。——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3) 现今的 [current;this;present]。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4) 这,那 [this]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量〉

(1)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3) 又如:二十本葱

本的拼音: běn  

〈词性:副〉

原先,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常用词组

本班、本本、本本分分、本本主义、本部、本埠、本草、本草纲目、本朝、本底、本地、本地人、本分、本该、本干、本固枝荣、本国、本行、本籍、本纪、本家、本届、本金、本科、本科生、本来、本来面目、本垒、本利、本领、本名、本命年、本末、本末倒置、本能、本年度、本钱、本人、本色、本身、本世纪、本事、本题、本体、本土、本位、本位主义、本文、本务、本息、本乡、本乡本土、本心、本性、本性难移、本业、本义、本意、本影、本源、本愿、本章、本着、本真、本职、本质、本主儿、本字、本子

  拼音  láng làng   注音  ㄌㄤˊ ㄌㄤ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YVCB  五笔98  YVBH  仓颉  IINL  郑码  SXY  四角  37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45  区位  3241  统一码  90CE  笔顺  丶フ一一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郎的拼音:láng(ㄌㄤˊ)  

⒈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⒉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⒊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⒋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⒌ 姓。

其他字义

郎的拼音:làng(ㄌㄤˋ)  

⒈ 〔屎壳郎〕“蜣螂”的俗称。

统一码

郎字UNICODE编码U+90CE,10进制: 37070,UTF-32: 000090CE,UTF-8: E9 83 8E。

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n

English

gentleman, young man; husb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郎的拼音: l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 古地名。春秋鲁邑 [Lang town]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3)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4)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an official title under the monarchy]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6)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7)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my darling;husband]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9) 女婿,女儿的丈夫 [son-in-law]。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10) 称别人的儿子 [son]。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11)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youth]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12)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worker]。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13)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man]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15) 仆人称主人为郎 [landlord]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16)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17)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18)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veranda;covered corridor]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19) 通“廊”。朝廷 [court]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常用词组

郎才女貌、郎当、郎当、郎舅、郎君、郎中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