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瞒
【拼音】: ā mán 【注音】: ㄚㄇㄢˊ 【结构】: 阿(左右结构)瞒(左右结构) 【简体】: 阿瞒 【繁体】: 阿瞞阿瞒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三国魏曹操的小名。唐玄宗的自称。阿瞒[āmán]⒈三国魏曹操的小名。⒉唐玄宗的自称。
引证解释⒈三国魏曹操的小名。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譙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裴松之注引三国吴无名氏《曹瞒传》:“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诗:“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清曹寅《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阿瞒心雄天厌足,平生只欠西陵哭。”⒉唐玄宗的自称。引唐南卓《羯鼓录》:“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花奴但端秀过人,悉无此相,固无猜也。”钱熙祚校:“上於诸亲常自称此号。”宋范成大《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阿瞒虚读相书来。”宋陆游《晓发金牛》诗:“阿瞒狼狈地,千古有遗伤。”
综合释义三国魏曹操的小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譙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裴松之注引三国吴无名氏《曹瞒传》:“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诗:“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清曹寅《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阿瞒心雄天厌足,平生只欠西陵哭。”唐玄宗的自称。唐南卓《羯鼓录》:“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花奴但端秀过人,悉无此相,固无猜也。”钱熙祚校:“上於诸亲常自称此号。”宋范成大《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阿瞒虚读相书来。”宋陆游《晓发金牛》诗:“阿瞒狼狈地,千古有遗伤。”阿瞒[āmán]唐玄宗自称。
汉语大词典(1).三国魏曹操的小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裴松之注引三国吴无名氏《曹瞒传》:“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诗:“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清曹寅《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阿瞒心雄天厌足,平生只欠西陵哭。”(2).唐玄宗的自称。唐南卓《羯鼓录》:“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阿瞒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花奴但端秀过人,悉无此相,固无猜也。”钱熙祚校:“上于诸亲常自称此号。”宋范成大《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阿瞒虚读相书来。”宋陆游《晓发金牛》诗:“阿瞒狼狈地,千古有遗伤。”
国语辞典人名:(1)曹操小字。参见「曹操」条。(2)唐玄宗自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志》。阿瞒[āmán]⒈人名:(1)曹操小字。参见「曹操」条。(2)唐玄宗自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志》。
辞典修订版人名:(1)曹操小字。参见「曹操」条。(2)唐玄宗自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志》。
其他释义1.三国魏曹操的小名。2.唐玄宗的自称。
阿瞒造句
1.因为有了我,凤雏不用挂了,曹阿瞒开办的魏国倒闭了。
2.这车轮居然是正六边形,你以为你是曹操曹孟德曹阿瞒曹丞相,还来个‘人生几何’?你丫几何学得不错呀,刚好六个边……
3.除非大耳刘、曹阿瞒、碧眼儿这般的开国太祖,这要和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同归于尽了,岂不是侮辱了他人中吕布的名头。
4.怎么说呢?孔融仗着八斗才高,以及士林的人望,一逮到机会就戏弄,甚至嘲笑曹阿瞒。
5.虽说曹阿瞒曾经称赞过张辽无坚不陷,可是那也要分情况啊!如果兵力少还要强行攻城,那可就不是勇气不勇气的问题了,完全是智商问题。
6.作为后世的一位有头脑有功夫的少校军官,他深知大耳刘、曹阿瞒、碧眼儿这般拥有太祖潜质的货色有多么可怕。
7.阿瞒再也不能游刃有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剑神,珠玉在前,但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无论阿瞒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剑神,逆天总有限度。
8.曹阿瞒割须弃袍小说:汉末之群雄逐鹿。
9.且看‘汉室宗亲’,获得上古兵家传承的刘渊——刘子鸿,如何收编猛将谋主,收尽绝世容颜,狂虐大耳阿瞒,痛扁吕布孙坚,称霸汉末!(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201/)
10.大老爷,侄少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氏阿瞒求见。
关于阿瞒的诗词
《浯溪·阿瞒南幸国几危》 《望秦川歌·阿瞒按舞长生殿》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瞒(瞞)的拼音:mán(ㄇㄢˊ)
⒈ 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
⒉ 〔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
⒊ 闭目的样子。
瞒(瞞)的拼音:mén(ㄇㄣˊ)
⒈ 惭愧的样子。
瞒字UNICODE编码U+7792,10进制: 30610,UTF-32: 00007792,UTF-8: E7 9E 92。
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瞞䐽
cozen、hornswoggle、jockey
形声
deceive, lie; eyes half-closed
详细解释◎ 瞒的拼音:
瞞 mán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眼睑低。闭目貌)
(2) 同本义 [eyelid lowed]
瞒,平目也。——《说文》
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荀子》
(3) 又如:瞒瞒(闭目貌)
(4) 通“满” [full]。如:瞒天(满天);瞒天智(喻极大的智慧)
(5) 通“颟” [muddle-headed]。如:瞒瞒顸顸(糊糊涂涂)
◎ 瞒的拼音:
瞞 mán
〈词性:动〉
(1) 隐藏实情 [conceal secret from;hide the truth from]
什么事瞒的过我?——《红楼梦》
(2) 又如:瞒产(隐瞒产量);瞒落(隐瞒留下);瞒藏(隐匿);瞒天瞒地(犹言瞒上欺下);瞒昧(隐瞒欺骗);瞒瞒昧昧(隐瞒欺骗)
(3) 欺骗(瞒当谩讲,是晚起字) [deceive]
我把你个泼猴!你瞒谁哩?——《西游记》
(4) 又如:瞒唬(欺骗吓唬);瞒心(昧着良心)
瞒哄、瞒上欺下、瞒天大谎、瞒天过海、瞒心昧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