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磕绰
【拼音】: ā kē chuò 【注音】: ㄚㄎㄜㄔㄨㄛˋ 【结构】: 阿(左右结构)磕(左右结构)绰(左右结构) 【繁体】: 阿磕綽阿磕绰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阿磕绰'。亦作'阿可绰'。象声词。
基础解释见‘阿各绰/'。
引证解释⒈见“阿各绰”。
网络解释阿磕绰阿磕绰:元曲词汇。伴随有力动作发出的声音。
汉语大词典见“阿各绰”。《汉语大词典》:阿各绰(阿各绰) 拼音:āgèchuò亦作“阿磕绰”。亦作“阿可绰”。象声词。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我拖在这墙根底下,着这逼绰刀子搜开这墙。阿磕绰!我靠倒这墙,遮了这死尸。”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一折:“我一只手揪住这苫墙的柳枝,一只脚蹬住这缺墙,阿各绰!我跳过这粉墙来。”明无名氏《四春园》第二折:“天色晚也,来到这后花园中,我跳过这墙去。[做跳墙科,云]阿可绰!我跳过这墙来,一所好花园也。”
其他释义1.见'阿各绰'。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磕的拼音:kē(ㄎㄜ)
⒈ 碰在硬东西上:头磕破了。磕磕碰碰(喻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小冲突)。磕头碰脑。磕头(亦作“叩头”)。
⒉ 把东西向较硬处碰使附着物掉下来:磕打。磕烟袋锅儿。
磕字UNICODE编码U+78D5,10进制: 30933,UTF-32: 000078D5,UTF-8: E7 A3 95。
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礚
knock
形声:从石、盍声
hit; collide, knock into; sound
详细解释◎ 磕的拼音: kē
〈词性:象〉
(1) (形声。从石 hé 声。本义:石声或鼓声) 同本义 [bump]
(2) 石头撞击声
磕,石声。——《说文》
(3) 物相碰声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汉· 王褒《九怀尊嘉》
(4) 又如:磕擦擦(形容物体磨擦碰撞声或马蹄声);磕磕(物相碰声);磕扑扑(急促的脚步声)
(5) 眯稳莸犊痴渡鄙H磕叉(磕叉叉;磕擦。砍砸斩杀声)
◎ 磕的拼音: kē
〈词性:动〉
(1) 碰击,碰撞 [knock against sth.hard]
云缠风束乱敲磕。——杜牧《大雨行》
(2) 又如:磕打(捶打;比喻折磨);磕开(击开;撞开);磕撞(碰撞,撞击);磕竹(用两块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凶);磕牙料嘴(斗嘴,耍嘴皮子);磕绊(由说话引起的争端冲突)
(3) 通“嗑”( kè )。用上下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 [crack sth. between the teeth]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红楼梦》
(4) 叩头,旧时的跪拜礼 [kowtow]
爹!就这样跪着磕吧,别换衣服啦。——曹禺《北京人》
(5) 又如:磕头礼拜(叩头行礼);磕扑(双膝同时着地的声音)
(6) 倾侧倒下 [fall]。如:磕伏(俯卧;趴);磕爬四五六(方言。向前跌倒,即跌个狗吃尿)
(7) 通“瞌” [nap]。如:磕睡(睡眠,亦指倦极小睡);磕睡虫(神话中一种促人睡眠的虫)
(8) 套;戴;扣上 [put on]。如:帽子往头上一磕;磕脑(古代男子裹头的巾)
◎ 磕的拼音: kē
〈词性:形〉
凸出 [protruding]。如:磕额(额头凸出);磕膝盖(方言。膝盖)
◎ 磕的拼音: kē
〈词性:副〉
突然 [suddenly]。如:磕搭
(亦作“磕答”、“磕塔”。犹言一下子,突然)
磕巴、磕打、磕磕绊绊、磕头、磕头碰脑、磕头如捣蒜、磕头烧香
绰(綽)的拼音:chuò(ㄔㄨㄛˋ)
⒈ 宽裕,缓:宽绰。绰绰有余。
⒉ 舒缓柔美:绰约。绰姿。绰俏。
⒊ 〔绰号〕外号,诨名。
⒋ 古同“搅”,吹拂,搅乱。
绰(綽)的拼音:chāo(ㄔㄠ)
⒈ 匆忙地抓起,拿起:绰起一根棍子。
⒉ 同“焯2”。
绰字UNICODE编码U+7EF0,10进制: 32496,UTF-32: 00007EF0,UTF-8: E7 BB B0。
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绰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綽繛
形声:从纟、卓声
graceful, delicate; spacious
详细解释◎ 绰的拼音:
綽 chāo
〈词性:动〉
(1) 抓取 [grab]
绰枪上马。——《水浒传》
(2) 又如:绰起一根棍子
(3) 举起 [lif up]。如:绰起(立起,竖起)
(4) 顺;应 [comply with;conform to]。如:绰经(趁势;顺势)
(5) 另见 chuò;chuo
◎ 绰的拼音:
綽 chuò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mì ),卓声。本义:宽大,舒缓)
(2) 同本义 [ample;spacious;enough]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
(3) 又如:绰步(大步);绰板婆(大脚婆娘);绰绰(宽舒裕如)
(4) 姿态柔美 [gentle]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曹植《洛神赋》
(5) 又如:绰态(柔媚多姿);绰俏(漂亮;俊俏)
(6) 隐隐约约 [faintly]。如:绰见(瞧见,看见);绰注(琴声自下而上为绰,自上而下为注)
(7) 端正 [upright]
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蕊宫花拂面权。——唐· 元稹《酬孝甫见赠诗》
(8) 又如:绰立
◎ 绰的拼音:
綽 chuò
〈词性:动〉
(1) 吹拂 [(of breeze) gently pass]。如:拂绰(拂拭);绰尘(拂拭尘土)
(2) 搅乱 [confuse]。如:绰趣(逗乐);绰人眼光(搅乱视线)
(3) 另见 chāo,chuo
绰约
◎ 绰的拼音:
(1) 綽 chuo
(2) ——见“宽绰”( kuānchuo )
(3) 另见 chāo,ch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