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阿衡的拼音_ā heng是什么意思

阿衡

【拼音】: ā héng 【注音】: ㄚㄏㄥˊ 【结构】: 阿(左右结构)衡(左中右结构) 【简体】: 阿衡 【繁体】: 阿衡

阿衡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1.商代官名。师保之官。2.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3.伊斯兰教中,阿衡即阿訇的亦称。阿衡[āhéng]⒈商代官名。师保之官。⒉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

引证解释⒈商代官名。师保之官。引《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孔传:“阿,倚;衡,平。言不顺伊尹之训。”伊尹曾任此职,故以指伊尹。《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毛传:“阿衡,伊尹也。”北周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之一》:“殷汤受命,委任于阿衡。”元柯丹丘《荆钗记·逼嫁》:“岂不闻商相埋名,版筑巖前曾避世;阿衡遯跡,躬耕莘野未逢时。”⒉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引《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刘孝标注引晋徐广《历纪》:“导阿衡三世,经纶夷险,政务宽恕,事从简易,故垂遗爱之誉也。”宋司马光《机权论》:“伊尹躬受汤命,阿衡王家,故不得不放诸桐宫也。”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阁部重轻》:“张江陵以受遗当阿衡之任,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儷。”章炳麟《吊伊藤博文赋》:“明本味於割烹兮,亦阿衡之故也。”⒊指汉相匡衡。引《汉书·匡衡传》称:“无説《诗》,匡鼎来;匡説《诗》,解人颐。”宋黄庭坚《奉谢刘景文送团茶》诗:“收藏残月惜未碾,直待阿衡来説《诗》。”

网络解释阿衡(词语解释)阿衡,拼音ēhénɡ,意思是商代官名师保之官。

综合释义商代官名。师保之官。《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孔传:“阿,倚;衡,平。言不顺伊尹之训。”伊尹曾任此职,故以指伊尹。《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毛传:“阿衡,伊尹也。”北周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之一》:“殷汤受命,委任于阿衡。”元柯丹丘《荆钗记·逼嫁》:“岂不闻商相埋名,版筑巖前曾避世;阿衡遯跡,躬耕莘野未逢时。”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刘孝标注引晋徐广《历纪》:“导阿衡三世,经纶夷险,政务宽恕,事从简易,故垂遗爱之誉也。”宋司马光《机权论》:“伊尹躬受汤命,阿衡王家,故不得不放诸桐宫也。”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阁部重轻》:“张江陵以受遗当阿衡之任,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儷。”章炳麟《吊伊藤博文赋》:“明本味於割烹兮,亦阿衡之故也。”指汉相匡衡。《汉书·匡衡传》称:“无説《诗》,匡鼎来;匡説《诗》,解人颐。”宋黄庭坚《奉谢刘景文送团茶》诗:“收藏残月惜未碾,直待阿衡来説《诗》。”

网友释义阿衡,拼音ēhénɡ,意思是商代官名师保之官。

汉语大词典(1).商代官名。师保之官。《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孔传:“阿,倚;衡,平。言不顺伊尹之训。”伊尹曾任此职,故以指伊尹。《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毛传:“阿衡,伊尹也。”北周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之一》:“殷汤受命,委任于阿衡。”元柯丹丘《荆钗记·逼嫁》:“岂不闻商相埋名,版筑岩前曾避世;阿衡遁迹,躬耕莘野未逢时。”(2).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刘孝标注引晋徐广《历纪》:“导阿衡三世,经纶夷险,政务宽恕,事从简易,故垂遗爱之誉也。”宋司马光《机权论》:“伊尹躬受汤命,阿衡王家,故不得不放诸桐宫也。”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三·阁部重轻》:“张江陵以受遗当阿衡之任,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章炳麟《吊伊藤博文赋》:“明本味于割烹兮,亦阿衡之故也。”指汉相匡衡。《汉书·匡衡传》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宋黄庭坚《奉谢刘景文送团茶》诗:“收藏残月惜未碾,直待阿衡来说《诗》。”

国语辞典职官名。为古代执政的大官。商汤时,由大臣伊尹掌权,商人遂以阿衡代指伊尹。阿衡[ēhéng]⒈职官名。为古代执政的大官。商汤时,由大臣伊尹掌权,商人遂以阿衡代指伊尹。引《书经·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阿,倚;衡,平也。伊尹汤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诗经·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辞典修订版职官名。为古代执政的大官。商汤时,由大臣伊尹掌权,商人遂以阿衡代指伊尹。《书经.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阿,倚;衡,平也。伊尹汤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诗经.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其他释义1.商代官名。师保之官。2.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

阿衡造句

1.此女柔婉慧悟,更兼粗通文墨,“能窥书传大略”,为人“醇谨不佻”,因此深得吴阿衡“怜爱”。

2.如果吴阿衡是醉酒被杀,既不会有赵万域的吊文,更不会有这个谥号。

3.“不要忘了,不要忘了,阿衡,阿衡,阿衡,……”郑医生喃喃,学着那少年的语调,语气大悲。他多么不舍得他的宝贝,不要忘了他的阿衡,可终究,渐渐忘却。书海沧生 

4.他多么不舍得他的宝贝,不要忘了他的阿衡,可终究,渐渐忘却。他已经忘记如何说话。所以,如何才能开口喊他的阿衡。书海沧生 

5.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

6.夜衣,你到底是谁?这般满腔冤气,难道是黑山老妖,阿衡!

7.言希把头埋进被中闷着,他说:“阿衡,成熟的男人,要当丈夫的男人不能哭,对不对?”,她抱着他说:“对,但是,阿衡的言希可以哭。”,这个男人像个孩子,抓着她的大衣衣角,红了眼睛。书海沧生 

8.前不久,清军分二路进至墙子岭、青山口,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中官郑希诏逃走。

9.阿衡猛地睁开眼睛,目光犀利而平静——“即使你们心中有许多不满,也是无法质疑这样的人生吗?只因为这是我选择的,所以无法也无能为力吗?”,达夷愣了——“难道不是?你的人生,别人怎么能替你妄下决定。”。书海沧生 

10.十年光阴流转,百转千回之后言希终于牵起了阿衡的手,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岁月静好。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温言不羡仙。书海沧生 

关于阿衡的诗词

《孔明·阿衡专美有商初》

阿的意思

  拼音  ā ē   注音  ㄚ ㄜ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SKG  仓颉  NLMNR  郑码  YAJ  四角  71220  结构  左右电码  7093  区位  1602  统一码  963F  笔顺  フ丨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其他字义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统一码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造字法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词性变化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拼音  héng   注音  ㄏ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TQDH  五笔98  TQDS  仓颉  HONKN  郑码  OIRG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5899  区位  2666  统一码  8861  笔顺  ノノ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衡的拼音:héng(ㄏㄥˊ)  

⒈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⒉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⒊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⒋ 平,对等:平衡。均衡。

⒌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星和银河)。

⒍ 古同“横”,纵横。

统一码

衡字UNICODE编码U+8861,10进制: 34913,UTF-32: 00008861,UTF-8: E8 A1 A1。

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udge、weigh、weighing apparatus

造字法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

English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crossbar]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3) 车辕前端的横木 [croobar]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4)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5) 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ridgepole]。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6) 秤杆,秤 [the graduated arm of a steelyard weighing apparatus]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7)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8) 衡阳的简称 [the Hengyang]。如:京广线衡广段

(9) 衡山的简称 [Hengshan Mountain]。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10) 水名。衡水的省称 [the Hengshui River]

求思望襄澨,叹息对 衡渚。—— 刘义恭《艳歌行》

词性变化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measure]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2) 衡量;评定 [judge;evaluate]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3)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4) 横亘,横贯 [lie across]。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5) 违逆 [disobey]。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6) 铨选 [select]。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形〉

(1) 横行;蛮横。通“横” [rude and unreasonable]。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2) 横。与“纵”相对 [traverse]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4) 平正 [fair]。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5) 同“横”,梗塞、不顺 [block]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组

衡量、衡门深巷、衡宇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