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连
【拼音】: ā lián 【注音】: ㄚㄌ一ㄢˊ 【结构】: 阿(左右结构)连(半包围结构) 【简体】: 阿连 【繁体】: 阿連阿连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宋书.谢灵运传》﹕'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宋王安石《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阿连空复梦中来。'按﹐'春草'指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
基础解释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
引证解释⒈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引《宋书·谢灵运传》:“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宋王安石《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阿连空復梦中来。”按,“春草”指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宋梅尧臣《寄公异弟》诗:“无由梦阿连,诗句何能好。”郁达夫《寄曼兄》诗:“记取当时灯下语,阿连有力争訶纷。”
网络解释阿连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后亦泛指兄弟。
综合释义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宋书·谢灵运传》:“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宋王安石《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阿连空復梦中来。”按,“春草”指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宋梅尧臣《寄公异弟》诗:“无由梦阿连,诗句何能好。”郁达夫《寄曼兄》诗:“记取当时灯下语,阿连有力争訶纷。”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宋书.谢灵运传》﹕'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宋王安石《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阿连空复梦中来。'按﹐'春草'指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
网友释义南宋诗人谢灵运的弟弟
汉语大词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宋书·谢灵运传》:“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宋王安石《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阿连空复梦中来。”按,“春草”指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宋梅尧臣《寄公异弟》诗:“无由梦阿连,诗句何能好。”郁达夫《寄曼兄》诗:“记取当时灯下语,阿连有力争诃纷。”
国语辞典南朝宋谢灵运对其从弟谢惠连的爱称。惠连工诗,灵运甚爱之,常呼之为「阿连」。见《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后人因借以称别人的弟弟。
英语Aliende
其他释义1.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从弟谢惠连。《宋书.谢灵运传》﹕'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宋王安石《寄四侄旊》诗之一﹕''春草已生'无好句﹐阿连空复梦中来。'按﹐'春草'指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后因以为兄弟的代称。
阿连造句
1.阿连原来就不大有小家碧玉的味道;这一戴上首饰;越觉她那张鹅蛋脸雍容华贵;决不像摇船人家的女儿。
2.可请他去的是阳和卫经历,这厮金大有略有耳闻,出了名的刚正不阿,连指挥使大人都敢顶撞,自己落到此人手里前途难料啊。
3.离开阿连特茹阿尔加维通过,世界最大的软木树地区,前往塞图巴尔,重要的渔业。
4.记忆力是单薄的,而生命又极其短暂,一切来得那么匆促,我们来不及看一看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不可能测度一下行动的后果。我们相信时间的虚构,相信现在、过去和将来。然而也可能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时发生的。伊莎贝尔·阿连德
5.度假村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埃武拉大区阿连特茹平原的中心,距离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埃武拉古镇(Evora)驱车前往仅需15分钟。
6.想挖苦人的人可以把这些都说成是给予阿连德的某种形式的经援.
7.但愿我的任务是生活,我的使命不是延长仇恨。伊莎贝尔·阿连德
8.海梅回想起她年轻时候的模样,蓬松的头发、颈上的玻璃珠串、银铃般的笑声,以及那副喜欢幻想、听信各种荒诞不经的言论的天真无邪的样子——这些都曾让他失魂落魄。为什么让她走掉?两个人白白丢掉一段大好时光,他不由得暗骂自己一句。伊莎贝尔·阿连德
9.阿连德后来杀身成仁,倒使他的政治色彩不那么显目了。
10.“她有的是钱,干嘛要这样生活?”埃斯特万喊道。“因为除了钱以外,她一无所有。”克拉腊用甜丝丝的声音反驳说。伊莎贝尔·阿连德
关于阿连的诗词
《寄叔韶弟·阿连试邑有成规》 《郊园即事·阿连句里欲回春》 《柳州·阿连身殉国》 《出郊韵·金屋无人唤阿连》 《送人纸笔·阿连诗语已通神》
阿连的单词
Aliende
包含阿连的歇后语
黄连水做饭
阿的拼音: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阿的拼音: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阿字UNICODE编码U+963F,10进制: 38463,UTF-32: 0000963F,UTF-8: E9 98 BF。
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阝、可声
详细解释◎ 阿的拼音: ē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waterside]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nearby;near]。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 阿的拼音: ē
〈词性:动〉
(1) 曲从;迎合 [pander to;play up to]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词性: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5) 另见ā;ǎ;à;a
连(連)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 )牍。
⒉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⒊ 就是,既使,甚至于:连我都不信。
⒋ 联合:外连东吴。
⒌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连长。
⒍ 姓。
⒎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⒏ 古同“链”,铅矿。
连字UNICODE编码U+8FDE,10进制: 36830,UTF-32: 00008FDE,UTF-8: E8 BF 9E。
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連
company、connect、join、link、even、in succession、including
会意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详细解释◎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名〉
(1) (会意。从辵( chuò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man-drawn carriage]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affinity;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吕嘉]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company]。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conjunction]
(7) 古州名 [Lian prefecture]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fragrant thoroughwort (Eupatorium fortunei )]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lead ( plumbum )]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a mandrawn carrriage]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动〉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link;joint connect]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in succession;one after another;repeatedly]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involve;implicate]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ally oneself with;join;unite]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gain simultaneous]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include]。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介〉
(1) 自;从 [from]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together]。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形〉
(1) 艰难 [hard]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full]。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词性:副〉
连续;多次 [continuously]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 连的拼音:
連 lián
<连>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even]。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连比、连璧、连鬓胡子、连城之璧、连词、连带、连抵其隙、连队、连发、连罚、连杆、连亘、连拱、连贯、连贯性、连锅端、连合、连衡、连环、连环画、连枷、连接、连襟、连累、连理、连连、连络、连袂、连绵、连忙、连蒙带骗、连年、连辟公府不就、连篇、连篇累牍、连翘、连橇、连任、连日、连声、连手、连手、连书、连署、连锁、连天、连通、连通器、连同、连系词、连线、连宵、连写、连续、连夜、连用、连载、连珠、连珠炮、连缀、连字符、连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