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陈迹的拼音_chen ji是什么意思

陈迹

【拼音】: chén jì 【注音】: ㄔㄣˊㄐ一ˋ 【词性】: 名词。 【结构】: 陈(左右结构)迹(半包围结构) 【简体】: 陈迹 【繁体】: 陳跡

陈迹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陈迹chénjì。(1)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陈迹[chénjì]⒈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例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清·袁枚《祭妹文》六朝陈迹。英relics;athingofthepast;

引证解释⒈亦作“陈跡”。亦作“陈蹟”。旧迹;遗迹。见“陈迹”。引《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有所以迹哉。”唐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诗:“去去勿復言,衔悲向陈跡。”宋苏轼《送芝上人游庐山》诗:“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仙字蟫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蹟太辛酸。”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序》:“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次革命运动。”

网络解释陈迹(汉语词汇)词目:陈迹

综合释义亦作“陈跡”。亦作“陈蹟”。旧迹;遗迹。《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有所以迹哉。”唐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诗:“去去勿復言,衔悲向陈跡。”宋苏轼《送芝上人游庐山》诗:“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仙字蟫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蹟太辛酸。”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序》:“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次革命运动。”见“陈迹”。

网友释义词目:陈迹拼音:chénjì英译:[relics;athingofthepast]典源庄子》外篇·卷五下《天运》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释义“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有所以迹哉。”陈迹,遗迹。指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清·袁枚《祭妹文》。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 唐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诗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宋苏轼《送芝上人游庐山》诗仙字蟫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迹太辛酸。 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次革命运动。 鲁迅《南腔北调集·序》

汉语大词典亦作“陈迹”。亦作“陈迹”。旧迹;遗迹。《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有所以迹哉。”唐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诗:“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宋苏轼《送芝上人游庐山》诗:“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仙字蟫饥不食,故纸蝇钻不出,陈迹太辛酸。”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序》:“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次革命运动。”

国语辞典过去的事迹。陈迹[chénjī]⒈过去的事迹。引《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辞典修订版过去的事迹。《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辞典简编版过去的事迹。 【造句】我们到欧洲的古堡游览,凭吊往日的陈迹。

英语a thing of the past

其他释义①旧迹;遗迹:光阴已逝,陈迹依旧|历史的陈迹|凭吊陈迹。②过去的事情:那些早已成为陈迹,不值一提啦!

陈迹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痕迹 遗迹

反义词 新秀

陈迹造句

1.旧中国那种倍受帝国主义、军阀官僚残害压迫、饿莩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知识分子挣扎在失学失业的饥饿线上的贫困处境,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了。

2.将军墓列为木兰湖两大历史陈迹。

3.强齐霸图陈迹,但华山平野耸孤岑。

4.鲁甸回族社会的实际状况极尽描摹地彰显出国度意志的陈迹。

5.由古至今,屈指数英才,而烜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却为过眼烟云,早成历史陈迹。

6.用量凡是把持在涂擦后不有有火流状的陈迹。

7.其作品中试图磨灭现实的质感而替换以时间的陈迹。

8.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9.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0.我觉得这个创意很好,这种以画为媒、辅之于文字的手法,很抢人眼球,较好地展现了佛山的山川风物、人文景点、历史陈迹、文化名人等风貌。

关于陈迹的诗词

《送孙芝房使贵州·六年陈迹君能记》 《姑苏台·馆娃陈迹久蓬蒿》 《夜饮枕流次日以诗记陈迹》 《夜坐·哀乐尽陈迹》 《寄越友·茂竹修林已陈迹》 《庾岭·庾公陈迹已悠悠》 《题项羽庙·楚都陈迹久灰埃》 《寓泊金陵寻王荆公陈迹》 《三绝·莫话蒋陵陈迹》 《金陵即事·千年陈迹故难寻》

陈迹的单词

a thing of the past

陈的意思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繁体    
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BAIY  仓颉  NLKD  郑码  YHKO  四角  74294  结构  左右电码  7115  区位  1934  统一码  9648  笔顺  フ丨一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陈(陳)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⒉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⒊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⒋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⒌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⒍ 姓。

统一码

陈字UNICODE编码U+9648,10进制: 38472,UTF-32: 00009648,UTF-8: E9 99 88。

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陳迧軙敶

汉英互译

lay out、old、stale

相关字词

旧、新、鲜

造字法

原为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2) 古国名 [Chen state]。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陈,宛丘, 舜后妫( guí  )满之所封。——《说文》

陈, 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3) 陈朝 [Chen Dynasty]。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后被隋所灭

(4) 战阵;行列 [battle array]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5) 姓

词性变化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陈设,陈列 [put in order;display]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器陈告备。——《周礼·肆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

陈鱼而观之。——《左传·隐公五年》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陈献(陈设供奉);陈宝(陈列宝物)

(3) 述说 [explain;state]

吾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

跪敷衽以陈辞兮。——屈原《离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古诗十九首》

衡因上疏陈事。——《后汉书·张衡传》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详陈(详细述说);陈言(陈述)

陈的拼音:

chén  

〈词性:形〉

(1) 陈旧 [antiquated;outmoded]

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荀子·富国》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答李翊书》

(2) 又如:陈醋;陈迹;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常用词组

陈兵、陈陈相因、陈词滥调、陈醋、陈放、陈腐、陈谷子烂芝麻、陈规、陈规陋习、陈货、陈迹、陈酒、陈旧、陈列、陈米、陈年、陈皮、陈情、陈绍、陈设、陈述、陈述句、陈说、陈诉、陈套、陈奏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OPI  仓颉  YYLC  郑码  SNOW  四角  30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19  区位  2803  统一码  8FF9  笔顺  丶一ノ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迹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统一码

迹字UNICODE编码U+8FF9,10进制: 36857,UTF-32: 00008FF9,UTF-8: E8 BF B9。

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蹟跡脔䢌䟱

汉英互译

mark、remains、ruins、trace、vestige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亦声

English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迹的拼音:

跡、蹟   

〈词性: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词性变化

迹的拼音:   

〈词性: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常用词组

迹象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