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
【拼音】: cān jīn 【注音】: ㄘㄢㄐ一ㄣ 【词性】: 名词。 【结构】: 餐(上下结构)巾(独体结构) 【简体】: 餐巾 【繁体】: 餐巾餐巾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餐巾cānjīn。(1)用餐时用来遮挡前胸和膝部的方块布。餐巾[cānjīn]⒈用餐时用来遮挡前胸和膝部的方块布。英napkin;tablenapkin;
基础解释宴会酒席上的一种专用保洁方巾。
引证解释⒈用餐时放在膝上或胸前的布巾(多用于西餐)。
网络解释餐巾餐巾是宴会酒席上的一种专用保洁方巾。据说在15、16世纪时的英国,因为还没有剃刀,男人们都留着大胡子。在当时还没有刀叉的情况下,手抓肉食时很容易把胡子弄得全是油腻,他们便址起衣襟往嘴上擦。于是,家庭主妇就在男人的脖子上挂块布巾,这是餐巾由来的一种说法。由于这种大块的餐巾使用时显得过于累赘,英国伦敦有一名裁缝想出了一种新主意,将餐巾裁成一块块的小方块,使用时挺方便,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宴席上用的餐巾
国语辞典用餐时铺在腿上或围在胸前的方巾。餐巾[cānjīn]⒈用餐时铺在腿上或围在胸前的方巾。英语napkin,CL:張|张[zhang1]法语serviette
辞典简编版用餐时铺在腿上或围在胸前的方巾。 【造句】正确的使用餐巾,也是用餐时的一种礼仪。
英语napkintowelettenapkinsnapkin paperchecked napkinserviettetable napkinnapkin ring
法语serviette de table
其他释义1.用餐时放在膝上或胸前的布巾(多用于西餐)。
餐巾造句
1.乱蓬蓬的头发粘着水迹,右肩挎着松垮的书包,左手捏着瓶水,右手握着团润湿的餐巾纸,衣服粘着灰尘。
2.记者对这家小作坊进行暗访发现,这家作坊只利用一台轧花机,简单地将用再生纸制造的卫生纸轧花变成餐巾纸,作坊工人竟称高温轧花就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3.是什么使你扯碎你的餐巾纸?
4.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
5.如果一些或者全部的餐巾都脏了,那些会被放入洗涤室的一个容器里清洗,而且清洁员又能拿到干净的餐巾。
6.血在慢慢的从手上流出,钟晨看到了,从书包里拿出了包餐巾纸,打开,抽出了一张递给了小新,小新接住了钟晨递来的纸。
7.在餐巾纸切割车间,一台机器将餐巾纸切割成巴掌大小,机器运转带起来的纸屑四处飞散。
8.采购产品纸餐巾,用纸糊桌巾,国际的礼品箱子,运送者袋子,现代的纺织品对于桌子和厨房。
9.护士因未给病人提供餐巾纸被掐喉咙致脑病。
10.袁克恒看着他,只是一些咸菜,馒头,豆浆,你也正经八本的用餐巾?袁克定却是正经八本的吃完。
关于餐巾的诗词
《写在餐巾上的文字》
餐巾的单词
napkin towelette napkins napkin paper checked napkin serviette table napkin napkin ring
餐的拼音:cān(ㄘㄢ)
⒈ 吃:餐具。餐厅。聚餐。风餐露宿。
⒉ 饭食:早餐。西餐。
⒊ 量词,指一顿饭:一日三餐。
餐字UNICODE编码U+9910,10进制: 39184,UTF-32: 00009910,UTF-8: E9 A4 90。
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䬸喰囋湌飡飱
eat、meal、food
形声
eat, dine; meal; food
详细解释◎ 餐的拼音:
飱、湌 c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 cán )声。本义:吃)
(2) 同本义 [eat]
餐,吞也。——《说文》
餐,食也。——《广雅》
相谒而餐。——《方言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魏风·伐檀》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帝纪》
(3) 又如:进餐;会餐;野餐;就餐;聚餐;餐玉(吞食玉屑。古时认为服食玉屑可以延寿)
(4) 吞食 [swallow]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汉· 枚乘《七发》
◎ 餐的拼音: cān
〈词性:名〉
(1) 饮食,食物 [food]
令其裨将传餐。——《汉书·韩信传》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2) 又如:餐卫(指饮食调养);早中晚三餐;素餐;中餐;西餐;夜餐
(3) [量词]∶一顿饭叫一餐 [meal]。如:一日三餐
餐车、餐刀、餐风宿露、餐馆、餐巾、餐具、餐厅、餐桌
巾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巾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巾巾英雄”)。
巾字UNICODE编码U+5DFE,10进制: 24062,UTF-32: 00005DFE,UTF-8: E5 B7 BE。
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䘜
a piece of cloth
象形
kerchief; towel; turban; KangXi radical number 50
详细解释◎ 巾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2) 同本义 [towel]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巾短情长。——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
(4)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 [a piece of cloth]
巾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领巾;围巾;巾带(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巾车(有帷幕装饰的车子);巾衣(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又指古代送葬时引柩所用的布
巾待于阼阶下。——《仪礼》
(6) 头巾 [turban]
愆礼巾,所以饰首。——《风俗通》
巾,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玉篇》
羽扇纶巾。——苏轼《赤壁怀古》
首戴方山巾。——李白《嘲鲁儒》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7) 又如:巾帻(头巾);巾冠(巾和冠);巾絮(头巾);巾囊(包裹,布袋);巾帽(头巾和帽子);巾卷(古代士族所用的头巾和书卷。引申为士族的代称)
(8) 巾箱 [turban box]
巾卷充街。——《文选·皇太子释奠会诗》
(9) 又如:巾笈(存放巾帛、书卷的小箱子);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笥(即巾箱);巾箧(巾箱)
◎ 巾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包裹;覆盖 [wrap; cover]
巾,犹衣也。珠丛云:以衣被车谓之巾。——《周礼·巾车》注
巾以文绣。(用绣巾盖着。)——《庄子》
(2) 又如:巾幂(用来覆盖礼器的布帛。引申为“覆盖”)
巾帼、巾帼英雄、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