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朔
【拼音】: bǎoshuò 【结构】: 饱(左右结构)朔(左右结构) 【繁体】: 飽朔 【拼音】: bǎoshuò饱朔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谓饱餐朔食。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故称。饱朔[bǎoshuò]⒈谓饱餐朔食。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故称。
引证解释⒈谓饱餐朔食。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故称。引清姚鼐《怀陈伯思》诗:“奉粟几时能饱朔,合尊何处更留髠。”
网络解释饱朔饱朔,读音为bǎoshuò,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饱餐朔食。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
网友释义饱朔,拼音bǎoshuò,汉语词语,饱餐朔食。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
汉语大词典谓饱餐朔食。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故称。清姚鼐《怀陈伯思》诗:“奉粟几时能饱朔,合尊何处更留髡。”
其他释义1.谓饱餐朔食。朔食,古代帝王﹑贵族于每月初一食物较平日丰盛,故称。
饱(飽)的拼音:bǎo(ㄅㄠˇ)
⒈ 吃足了,与“饿”相对:饱餐。饱暖。
⒉ 足、充分:饱满。饱和。饱学(学识丰富)。饱含。饱览。饱受。一饱眼福。
饱字UNICODE编码U+9971,10进制: 39281,UTF-32: 00009971,UTF-8: E9 A5 B1。
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飽飹䭋
be fill、full、plump
鼓、饥、饿
形声:从饣、包声
eat heartily; eat one's fill
详细解释◎ 饱的拼音:
飽 bǎo
〈词性:形〉
(1) (形声。从食,包声。本义:吃足)
(2) 同本义。与“饥”相对 [have eaten one's fill]
饱,厌也。——《说文》
饱,满也。——《广雅》
既醉既饱。——《诗·小雅·执竞》
乐岁(丰年)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食不饱,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酒足饭饱;饱食暖衣(吃得饱,穿得暖。比喻生活富裕安乐)
(4) 充足,多 [full]
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文心雕龙·事类》
(5) 又如:饱参(参悟真理甚多)
◎ 饱的拼音:
飽 bǎo
〈词性:动〉
(1) 饱满 [plump;full]。如:谷粒很饱
(2) 满足 [satisfy]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诗·大雅·既醉》
(3) 又如:一饱眼福;饱德(饱足以德,备受德惠)
◎ 饱的拼音:
飽 bǎo
〈词性:副〉
足足地 [fully;to the full]。如:饱餐一顿
饱餐、饱尝、饱读、饱嗝儿、饱含、饱和、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饱经忧患、饱览、饱满、饱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受、饱学、饱眼福、饱以老拳、饱绽、饱胀
朔的拼音:shuò(ㄕㄨㄛˋ)
⒈ 农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⒉ 始:“皆从其朔”。
⒊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朔字UNICODE编码U+6714,10进制: 26388,UTF-32: 00006714,UTF-8: E6 9C 94。
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朔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new moon、north
形声
first day of lunar month; the north
详细解释◎ 朔的拼音: shuò
〈词性:名〉
(1) (会意。从月,从屰,屰( nì )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2) 同本义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月言朔。——《白虎通·四时篇》
朔月奠。——《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朔参官(能在朔日朝参的官员);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祭祀的礼节);朔望之辰(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朔晦(朔日和晦日);朔法(确定朔日的方法);朔数(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朔食(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4) 朔政,历政,指中国古代帝王每年冬季发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政事于诸侯,诸侯亦于月初告祖庙,受而行之 [calendar policy]
颁告朔于邦国。——《周礼》
(5) 凌晨,清晨 [early morning]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6) 初,始 [beginning]
皆从其朔。——《礼记·礼运》
(7) 北方 [north]
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
平在朔易。——《书·尧典》
朔,北方也。——《尔雅》
(8) 又如:朔风凛凛(北风寒冷);朔北(长城以北);朔土(北方地区);朔垂(西北边远地区);朔门(北方边境之地);朔庭(北方异族政权);朔客(北方边地的将领);朔气(北方之寒气);朔野(北方荒野之地);朔雪(北方的雪)
(9) 车辕。一说,车上的旗 [bar]
月之旦为朔,车之輈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西京杂记》
◎ 朔的拼音: shuò
〈词性:动〉
(1) 生,出现 [bear]
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后汉书》
(2) 每月初省视 [visit in the beginning of each moon]
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逸周书》
朔方、朔风、朔漠、朔气、朔日、朔望、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