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生肖 龙:龙在传统文化中是吉祥、权威与好运的象征。
古代皇帝自比为龙,被认为是受上天眷顾、拥有无上好运和福气之人。
民间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掌控自然力量,给人间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相信龙能带来祥瑞和庇佑,所以龙可被看作是带来幸运的生肖。
猪:猪在很多文化寓意里代表富足、福气满满。
它体态圆润,生活状态相对安逸,不愁吃穿。
在传统观念中,家庭富足往往被视为一种幸运,猪所代表的这种物质充裕的生活状态,意味着好运连连。
而且“肥猪拱门”是传统的吉祥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主动上门。
词语意思 “幸运之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汉语成语或固定词语,从字面理解,“幸运”指很难发生的好事竟然发生,侧重运气好、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免去灾祸;“之神”表示像神灵一样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存在 。
整体“幸运之神”指代能够给人带来好运、让好事降临的神秘力量或象征 。
幸的拼音:xìng(ㄒ一ㄥˋ)
⒈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幸运。侥幸。幸存。幸免。幸未成灾。
⒉ 福气:幸福。荣幸。
⒊ 高兴:庆幸。欣幸。幸甚。
⒋ 希望:幸勿推却。幸来告语之。
⒌ 宠爱:宠幸。得幸。
⒍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幸。
⒎ 姓。
幸字UNICODE编码U+5E78,10进制: 24184,UTF-32: 00005E78,UTF-8: E5 B9 B8。
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㚔倖婞羍
favour、good fortune、luckily、rejoice
会意
luck(ily), favor, fortunately
详细解释◎ 幸的拼音: xìng
〈词性:形〉
幸,吉而免凶也。——《说文》
幸而至于旦。——《礼记·檀弓》
不幸短命死矣。——《论语》。皇疏:“凡应死而生曰幸。应生而死曰不幸。”
幸甚。——曹操《步出夏门行》
生固幸而遇予。——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知幸与不幸。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三生有幸;荣幸(光荣而幸运);万幸(非常幸运);得此幸,不幸中的大幸;庆幸;天幸;不幸;万幸
◎ 幸的拼音: xìng
〈词性:副〉
(1) 通“倖”。侥幸 [luckily]
非分而得谓之幸。——《小尔雅》
朝无幸位。——《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
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
幸得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幸皆杀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三国演义》
(2) 又如:幸心(侥幸心理);幸生(侥幸偷生);幸民(侥幸于万一之民);幸位(侥幸得位);幸得(幸而);幸诡(侥幸和诡诈);幸赏(侥幸得赏)
(3) 幸亏 [fortunately]
幸大雪踰岭。——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诚门未有烧。——《广东军务记》
幸彼苍默佦
(4) 又如:幸为(幸而);幸然(幸亏);幸赖(幸亏依靠);幸得(幸亏);幸偶(幸运而偶然遇合)
(5) 表敬,副词,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 [be lucky]
亦幸赦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幸见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官入幸顾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6) 又如:幸叨(有幸得到他人的好处);幸蒙(有幸承蒙);请不吝赐教为幸
◎ 幸的拼音: xìng
〈词性:动〉.
(1) 使…欢乐、愉快或欣喜;庆幸 [rejoice over one’s happiness or good fortune]
愿大王以幸天下。——《汉书·高帝纪下》
(2) 宠爱 [favor]
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瞧瞧,把他幸的这个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红楼梦》
(3) 又如:幸私(古谓帝王对人宠爱);幸昵(宠爱亲近);幸待(宠爱优待);幸媚(亲近宠幸);幸近(宠幸亲近);幸嬖(宠爱狎昵)
(4) 感受到怜悯之心 [sympathize]
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吕氏春秋·至忠》
(5) 希望 [I hope;I trust]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吾子幸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蒙其赏。——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幸宁吾心。——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6) 又如:幸为(希望);幸存照鉴(希望留存查照);幸来(希望前来);幸愿(希望);幸勉(望其勉力);幸望,幸翼(希望)
(7) 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of emperor)visit]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 汉武帝封禅的故事。——《醒世恒言》
(8) 又如:幸顾(帝王临幸垂顾);幸听(皇帝亲临听讲);幸学(皇帝巡视学校);幸御(帝王巡游时驻跸)
(9) 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 [(of emperor’) sexual intercourse]
妇女无所幸。——《史记·项羽本纪》
(10) 又如:得幸;御幸;王因幸之
(11) 遇 [meet]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2) 使…活命 [save sb.’s life]
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吕氏春秋》
◎ 幸的拼音: xìng
〈词性:名〉
(1) 幸福 [happiness]
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三国演义》
(2) 受宠的人 [favourite]
妾媵盈宫,非无爱幸也。——《申鉴》
(3) 姓
幸存、幸而、幸福、幸好、幸进、幸亏、幸免、幸甚、幸事、幸喜、幸运、幸运儿、幸灾乐祸
运(運)的拼音:yùn(ㄩㄣˋ)
⒈ 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zhuàn )。
⒉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⒊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⒋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命运。幸运。国运。
⒌ 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⒍ 姓。
运字UNICODE编码U+8FD0,10进制: 36816,UTF-32: 00008FD0,UTF-8: E8 BF 90。
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运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運
carry、fortune、luck、motion、movement、use、wield
形声:从辶、云声
run; simplified form of 運 luck, fortune; ship, transport
详细解释◎ 运的拼音:
運 yùn
〈词性:动〉
(1) (会意。从辵( chuò ),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2) 同本义 [revolve]
運,移徙也。——《说文》
日、月运行。——《易·系辞》
日运为躔,月运为逡。——《方言》。注:“犹行也。”
是鸟也,海运。——《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运衡(指运转的玉衡星);运玑(谓运转测天之器。玑,璇玑);运斡(运转);运掌(放在手掌上运转。比喻极为轻易的事情)
(4) 搬运;运输 [transport]
运量万物而不匮。——《庄子·知北游》
运,转也。——《广雅》
三卜之运也。——《公羊传·定公十五年》
将运舟而下浮兮。——《楚辞·九章·哀郢》
浑元运物。——班固《幽通赋》
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建兴)九年, 亮复出 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三国魏· 嵇康《嵇中散集》
运一大石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运行李;运兵;运粮;运漕(由水路运粮);运船(载运物资的船只)
(6) 运用 [use;utilize;wield]
或运智御世,不婴祸故。——嵇康《嵇中散集》
(7) 又如:运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运智(运用智慧计谋);运谋(运用谋略)
(8) 挥动 [wield]。如:运斤(挥动斧头砍削)
(9) 运筹 [devise strategies]。如:运算(运筹计算);运帷(运筹帷幄)
(10) 行驶 [go;ply;travel]。如:运舟(行船)
(11) 玩弄,拨弄 [play with]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履,问之蚤莫,虽请退可也。——《礼记》
◎ 运的拼音:
運 yùn
〈词性:名〉
(1) 运气,命运 [luck]
运穷福艾。——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运隆祚永(国运隆盛兴旺,帝统传世久远);运乖时蹇(运气很不好);运合中兴(气数到了复兴的时候);好运;走运
(3) 地之南北距离曰运 [northsouth distance]
勾践之地,…广运百里。——《国语》
(4) 春秋莒邑 [Yun town]。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也作“郓”
(5) 日月周围的光圈 [halo]
画隨灰而月运朔。——《淮南子·览冥》
其经运十,其别九十。——《周礼·春官·大卜》
(6) 姓
◎ 运的拼音:
運 yùn
〈词性:形〉
(1) 远 [distant]
帝德广运。——《书·大禹谟》
(2) 纵,竖 [vertical]
翼大七尺,目大运寸。——《庄子》
(3) 浑浊 [muddy]
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管子·水地》
(4) 眩晕。通“晕” [dizziness]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灵枢经》
(5) 又如:运眩(眼花)
运笔、运程、运筹、运筹帷幄、运筹学、运单、运动、运动、运动场、运动会、运动员、运动战、运费、运河、运货员、运价、运脚、运量、运命、运气、运气、运神、运输、运输量、运数、运思、运送、运算、运销、运行、运营、运用、运载、运载火箭、运转、运作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神的拼音:shén(ㄕㄣˊ)
⒈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农。神甫。神权。鬼使神差。
⒉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神秘。神奇。神异。神话。神机妙算。
⒊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勇。神医。神通。神圣。神速。
⒋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神。凝神。神魂颠倒。
⒌ 表情:神色。神采。神姿。神志。
⒍ 精神:神清气爽。
⒎ 姓。
神字UNICODE编码U+795E,10进制: 31070,UTF-32: 0000795E,UTF-8: E7 A5 9E。
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䰠
clever、deity、divinity、infinite、numen、omniscience、spirit
形声:从礻、申声
spirit, god, supernatural being
详细解释◎ 神的拼音: shén
〈词性:名〉
(1)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2)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god;deity]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3)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4) 泛指神灵 [gods]
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说卦》
百神受职焉。——《礼记·礼运》
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
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上》
百神尔主矣。——《诗·大雅·卷阿》
神,灵也。——《广韵》
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无神论;女神;门神;神惠(祭神食品);神道(神像);神厨(供奉神灵的石室或龛子);神祸(祭神所用的纸人纸马等东西);神煞(神威,威势);神语(神敕;神的言语);神路(指亡灵所经的路径);神魂(灵魂);神理(灵魂);神躬(犹言神魂)
(6) 精神 [spirit]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7) 又如:凝神;劳神;聚精会神;神王(谓精神旺盛。王,通“旺”);神用(精神的功能);神光(精神;神采);神合(精神会合);神越(精神超逸;精神散失);神魂飘荡(形容精神飘忽)
(8) 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 [talent]。如:神工(指能工巧匠)
(9) 神韵;韵味 [romantic charm]。如:神味(神韵趣味);神骨(神韵风骨);神致(神韵神致);神趣(神韵趣旨)
(10) 表情;神色 [expression]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红楼梦》
(11) 又如:神和(情意相投);神色自若(神情面色镇定如常);神守(犹神情);神候(神情;气宇);神崖(神情傲岸);神仪(神情仪表)
(12) 肖像 [portrait]。如:神争(布帛或纸上描画的神像);神子(神仙的遗像);神座(神像座位);神帐(祖先神主或神佛像前的帐幕)
(13) 姓
◎ 神的拼音: shén
〈词性:形〉
(1) 神奇;神异 [magic]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神井(神奇灵异的井);神枪(火枪);神獒(一种非常机敏而凶恶的大狗);神水眼(眼睛。神水,指眼内津液);神狗(骂人的话。古怪的狗东西);神方(神奇的方术);神巧(神奇巧妙);神秀(神奇秀美);神区(神奇深幽处);神逸(神奇超逸);神诞(神奇怪诞);神贤(神奇美善);神剑(神奇的宝剑);神骏(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神机(神异的禀赋)
(3) 灵验 [divine]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神验
(5) 〈词性:方〉∶聪明 [clever;smart]。如:他真神,一下子就会了
神不守舍、神不知鬼不觉、神采、神采飞扬、神采焕发、神采奕奕、神差鬼使、神出鬼没、神吹、神道、神道碑、神殿、神父、神甫、神工鬼斧、神怪、神鬼、神汉、神乎、神乎其神、神化、神话、神话故事、神昏、神魂、神魂颠倒、神机妙算、神机莫测、神交、神京、神经、神经病、神经病患者,神经质者、神经错乱、神经官能症、神经末梢、神经失常、神经衰弱、神经痛、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战、神经质、神龛、神力、神聊、神灵、神领、神秘、神秘莫测、神妙、神明、神农、神女、神品、神婆、神奇、神气、神气十足、神器、神枪手、神情、神权、神人、神色、神色不动、神色怡然、神色自若、神伤、神社、神圣、神示、神思、神似、神速、神算、神态、神通、神通广大、神童、神往、神往心醉、神威、神位、神武、神悟、神仙、神仙会、神仙中人、神像、神效、神学,宗教学、神乐、神医、神异、神意、神勇、神游、神佑、神宇、神谕、神韵、神祗、神职,圣职、神志、神志不清、神智、神州、神主、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