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红颜知己的生肖

可能的生肖 兔:在传统文化中,玉兔常伴嫦娥身边,嫦娥与玉兔之间有着深厚且亲密的情感联系。

玉兔乖巧温顺,善解人意,如同嫦娥的贴心知己。

这种形象契合红颜知己那种温柔、陪伴且懂人心意的特质 。

蛇:蛇往往给人神秘、柔美的印象。

传说中的白素贞美丽动人、聪明伶俐,她与许仙之间有着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交流。

白素贞作为女性形象,能够理解许仙的心思,在相处中给予支持和陪伴,符合红颜知己在情感上能深度共鸣的特点 。

词语意思 “红颜知己”指男性所拥有的,在精神层面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关系介于朋友和恋人之间的女性朋友。

她们通常容貌出众,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灵上与男性达到高度契合,倾听其心声、分享喜怒哀乐,给予情感上的慰藉和支持 。

 

  拼音  hóng gōng   注音  ㄏㄨㄥˊ ㄍㄨ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XAG  仓颉  VMM  郑码  ZBI  四角  21112  结构  左右电码  4767  区位  2676  统一码  7EA2  笔顺  フフ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红(紅)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⒉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  )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⒊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⒋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⒌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⒍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其他字义

红(紅)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统一码

红字UNICODE编码U+7EA2,10进制: 32418,UTF-32: 00007EA2,UTF-8: E7 BA A2。

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纟、工声

English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红的拼音:

(1) 紅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female worker;woman worker]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livery of grief;mouring apparel]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merits and achivements]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基本词义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pink]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re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Red;revolutionary]。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very popular]。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词性变化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名〉

(1) 美人的代称 [beauty]。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red]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red silk]——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blood]。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flower]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weddings]。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dividends]。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grass]。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symbol of success]。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Hong]

秋,蒐于红。——《春秋》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动〉

(1) 变红,呈现红色 [redden]。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常用词组

红案,红案儿、红白喜事、红斑痤疮、红榜、红包,红包儿、红宝石、红不棱登、红布、红茶、红场、红尘、红澄澄、红蛋、红得发紫、红灯、红豆、红粉、红封、红汞、红光满面、红海、红河、红花、红火、红角,红角儿、红军、红口白牙、红利、红痢、红脸、红脸赤颈、红领巾、红楼梦、红绿灯、红罗、红煤、红模子、红娘、红女、红牌、红喷喷、红扑扑、红旗、红人、红润、红色、红色保险箱、红烧、红烧肉、红十字会、红事、红薯、红水河、红头文件、红外线、红卫兵、红细胞、红绡、红小鬼、红心、红星、红颜薄命、红眼、红眼病、红艳、红艳艳、红药、红药水、红衣主教、红殷殷、红缨枪、红与黑、红晕、红运、红枣、红肿、红妆、红装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繁体  顏、顔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UTEM  仓颉  YHMBO  郑码  SUPG  四角  012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46  区位  4953  统一码  989C  笔顺  丶一丶ノ一ノノノノ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颜(顔)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

⒉ 色彩:颜料。五颜六色。

⒊ 姓。

统一码

颜字UNICODE编码U+989C,10进制: 39068,UTF-32: 0000989C,UTF-8: E9 A2 9C。

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顏顔

汉英互译

colour、face

造字法

形声:从页、彦声

English

face, facial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颜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彦( yàn  )声。从页( xié  ),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2) 印堂,两眉之间 [the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brows]

颜,眉目之间也。——《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3) 额头 [front]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班固《汉书》

(4) 又如:颜角(额角);颜题(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

(5) 面容,脸色 [face;countenance]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郑风》

(6) 又如:颜状(容颜状貌);颜厚(面有惭色,难为情);颜貌(容貌)

(7) 体面,容誉 [dignity;prestige]。如:颜汗(汗颜。惭愧的形像化说法);颜采(脸面上有光采);颜甲(指人脸皮厚如铁甲,不知羞耻);颜厚(脸皮厚,不知羞耻)

(8) 彩色 [color]。如:颜泽(颜色光泽)

(9) 前端,前头 [first]。如:颜行(先锋,在行伍的第一线)

(10) 姓

常用词组

颜料、颜面、颜色、颜体

  拼音  zhī zhì   注音  ㄓ ㄓˋ   
部首  矢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DKG  仓颉  OKR  郑码  MAJ  四角  86800  结构  左右电码  4249  区位  5410  统一码  77E5  笔顺  ノ一一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知的拼音:zhī(ㄓ)  

⒈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⒉ 使知道:通知。知照。

⒊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⒋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⒌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⒍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其他字义

知的拼音:zhì(ㄓˋ)  

⒈ 古同“智”,智慧。

统一码

知字UNICODE编码U+77E5,10进制: 30693,UTF-32: 000077E5,UTF-8: E7 9F A5。

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aware of、be in charge of、inform、know、notify、realize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矢

English

know, perceive, compreh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知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understand]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administer]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appreciate]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be close friends]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词性变化

知的拼音: zhī  

〈词性:名〉

(1) 知识 [knowledge]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consciousness]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bosom friend]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wisdom;ability]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常用词组

知道、知底、知恩报恩、知法犯法、知府、知根知底、知过必改、知己、知己知彼、知觉、知类、知冷知热、知了、知名、知命、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青、知情、知情不报、知情达理、知情人、知趣、知人善任、知人之明、知人知面不知心、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分子、知识青年、知事、知疼着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悉、知县、知晓、知心、知音、知遇、知照、知足

  拼音    注音  ㄐ一ˇ   
部首  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NGN  仓颉  SU  郑码  YY  四角  17717  结构  单一电码  1569  区位  2826  统一码  5DF1  笔顺  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己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⒉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统一码

己字UNICODE编码U+5DF1,10进制: 24049,UTF-32: 00005DF1,UTF-8: E5 B7 B1。

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neself、personal

相关字词

人、彼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lf, oneself; personal, private; 6th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己的拼音:   

〈词性: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oneself]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词性变化

己的拼音:   

〈词性:名〉

(1) 天干的第六位 [the six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己的拼音:   

〈词性:动〉

借作“给” [give]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常用词组

己方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