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见贤思齐的生肖

见贤思齐打一生肖、见贤思齐猜一动物

见贤思齐解释什么意思

见贤思齐,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出自《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猜生肖

说法一:十二生肖中最好学最不耻下问的应当是狗,属狗人做事非常认真而且好学,每遇到有才能的人他都会不耻下问。因此见贤思齐打一生肖可以猜测是狗。

说法二:从字面意思看"思"和“巳”谐音。因此见贤思齐打一生肖可以猜测是蛇。

十二生肖排序和生肖文化

1、子鼠,首字母【S】:午夜23时至01时。五行属水。属于冬肖、红肖。农历十一月

2、丑牛,首字母【N】:凌晨01时至03时。五行属土。属于冬肖、绿肖。农历十二月

3、寅虎,首字母【H】:凌晨03时至05时。五行属木。属于春肖、蓝肖。农历正月

4、卯兔,首字母【T】:凌晨05时至07时。五行属木。属于春肖、绿肖。农历二月

5、辰龙,首字母【L】:上午07时至09时。五行属土。属于春肖、绿肖。农历三月

6、巳蛇,首字母【S】:上午09时至11时。五行属火。属于夏肖、蓝肖。农历四月

7、午马,首字母【M】:上午11时至13时。五行属火。属于夏肖、红肖。农历五月

8、未羊,首字母【Y】:下午13时至15时。五行属土。属于夏肖、红肖。农历六月

9、申猴,首字母【H】:下午15时至17时。五行属金。属于秋肖、蓝肖。农历七月

10、酉鸡,首字母【J】:下午17时至19时。五行属金。属于秋肖、红肖。农历八月

11、戌狗,首字母【G】:夜晚19时至21时。五行属土。属于秋肖、绿肖。农历九月

12、亥猪,首字母【Z】:午夜21时至23时。五行属水。属于冬肖、蓝肖。农历十月

从见贤思齐笔画去猜测生肖

还可以从见贤思齐的笔画入手去猜测生肖。”见“字4笔画,”贤“字8笔画,”思“字9笔画,”齐“字6笔画,4个字一共是4+8+9+6=27笔,而根据生肖每12一个轮回,27对应的生肖顺序则是3(27-12x2=3)。再根据十二生肖排序,排在第3的生肖为虎。

综上所述,见贤思齐打一生肖,最大可能是生肖狗、生肖蛇,其次是生肖虎。

  拼音  jiàn xiàn   注音  ㄐ一ㄢˋ ㄒ一ㄢˋ   繁体    
部首  见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MQB  仓颉  BHU  郑码  LR  四角  77212  结构  上下电码  6015  区位  2891  统一码  89C1  笔顺  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见(見)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⒉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⒊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⒋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⒌ 会晤:会见。接见。

⒍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⒎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其他字义

见(見)的拼音:xiàn(ㄒ一ㄢˋ)  

⒈ 古同“现”,出现,显露。

⒉ 古同“现”,现存。

统一码

见字UNICODE编码U+89C1,10进制: 35265,UTF-32: 000089C1,UTF-8: E8 A7 81。

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pear、catch sight of、meet with、opinion、refer to、see、vie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see;catch sight of]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meet;call on]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come into contact with;be exposed to]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kick]。如:见阎王

(9) 听到 [listen]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observe;know]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match]。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词性变化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1) 看法,见解 [opinion]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view]。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助〉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be+过去分词]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见的拼音:

jiàn  

〈词性:形〉

(1) 现有的 [available]。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visible]。如:见证;见人(证人)

(3) 〈词性:方〉∶每 [every]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常用词组

见爱、见报、见背、见财起意、见长、见称、见到、见得、见地、见多识广、见方、见访、见风使帆、见风是雨、见缝插针、见缝就钻、见怪、见怪不怪、见鬼、见好、见机、见骥一毛、见教、见解、见景生情、见老、见棱见角、见利忘义、见猎心喜、见马克思、见貌辨色、见面、见面礼、见钱眼开、见情、见仁见智、见上帝、见识、见事生风、见死不救、见所未见、见天、见兔放鹰、见兔顾犬、见外、见危授命、见微知萌、见微知著、见闻、见习、见习生、见下文、见贤思齐、见效、见笑、见笑大方、见新、见义勇为、见异思迁、见于、见责、见长、见证、见证人、见罪

基本词义

见的拼音:

xiàn  

〈词性:动〉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appear]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recommend]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词性变化

见的拼音:

xiàn  

〈词性:形〉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available;ready-made]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now]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拼音  xián   注音  ㄒ一ㄢˊ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JCMU  仓颉  LEBO  郑码  KDXL  四角  27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43  区位  4745  统一码  8D24  笔顺  丨丨フ丶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贤(賢)的拼音:xián(ㄒ一ㄢˊ)  

⒈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⒉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贤弟。贤侄。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统一码

贤字UNICODE编码U+8D24,10进制: 36132,UTF-32: 00008D24,UTF-8: E8 B4 A4。

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賢贒䝨

汉英互译

a worthy person、virtuous、worthy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virtuous, worthy, good; 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贤的拼音:

xi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 有德行;多才能 [virtuous;talented]

贤,多才也。——《说文》

以财分人之谓贤。——《庄子·徐无鬼》

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

闲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贤声远达(好的名声远扬四处);贤歌(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贤才(德才并美之人);时贤(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

(4) 对人的敬称 [my dear;used for people of the same generation or lower generation]

凡与人言……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

分明是如贤所教,但是小生自小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新编五代史评话》

(5) 又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姪的敬称);贤弟;贤甥

(6) 良,美善 [fine;good]

东家有贤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非不贤也。——《吕氏春秋·察今》

(7) 又如:贤否(好的与坏的);贤妻(贤淑的妻子);贤慧(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

(8) 艰难;劳苦 [work hard]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小雅·北山》

词性变化

贤的拼音:

xián  

〈词性:名〉

(1) 有才德的人;人才 [virtuous person;talented person]

三曰进贤。——《周礼·太宰》。注:“有善行也。”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唐贤今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尊贤而重士(贤,形容词作名词用,贤人)。——汉· 贾谊《过秦论》

思贤如渴。——《三国志》

(2) 又如:贤圣(圣贤);前贤(有才德的前辈);先贤(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圣贤(圣人和贤人)

(3) 人的贤能 [worth;ability]

其贤不及孔子。——唐· 韩愈《师说》

贤的拼音:

xián  

〈词性:动〉

(1) 胜过,超过 [surpass]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赵策》

贤于己者。——清· 刘开《问说》

(2) 尊重;崇尚 [advocate]

子夏说:“贤贤易色”。——《老残游记》

(3) 又如:贤贤易色(学习贤美的品德来改变好色之心)

常用词组

贤才君子、贤从、贤达、贤德、贤惠、贤劳、贤良、贤良方正、贤路、贤明、贤能、贤契、贤人、贤士、贤淑、贤哲

  拼音  sī sāi   注音  ㄙ ㄙㄞ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NU  仓颉  WP  郑码  KIWZ  四角  60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35  区位  4328  统一码  601D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思的拼音:sī(ㄙ)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其他字义

思的拼音:sāi(ㄙㄞ)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统一码

思字UNICODE编码U+601D,10进制: 24605,UTF-32: 0000601D,UTF-8: E6 80 9D。

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䰄恖楒

汉英互译

consider、long for、think、think of、thought

相关字词

念、想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

English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思的拼音: sāi  

〈词性:形〉

(1) 多须的样子 [heavily bearded]。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基本词义

思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  ),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think;consider]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long for]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lament]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词性变化

思的拼音:   

〈词性: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thought]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plot]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lawsuit]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one of the poetry's style]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思的拼音:   

<叹>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常用词组

思潮、思忖、思过、思考、思恋、思量、思路、思虑、思谋、思慕、思念、思前想后、思情、思索、思维、思维能力、思想、思想、思想包袱、思想家、思想交流、思想抛锚、思绪、思议

  拼音  qí jì zī zhāi   
注音  ㄑ一ˊ ㄐ一ˋ ㄗ ㄓㄞ   繁体    
部首  齐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JJ  仓颉  YKLL  郑码  SOND  四角  00224  结构  上下电码  7871  区位  3875  统一码  9F50  笔顺  丶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齐(齊)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⒉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⒊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⒋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⒌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⒍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其他字义

齐(齊)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

⒉ 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

⒊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

⒋ 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

其他字义

齐(齊)的拼音:zī(ㄗ)  

⒈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其他字义

齐(齊)的拼音:zhāi(ㄓㄞ)  

⒈ 同“斋”。

⒉ 斋戒:齐三日而后行。

⒊ 庄敬:齐庄。齐严。

统一码

齐字UNICODE编码U+9F50,10进制: 40784,UTF-32: 00009F50,UTF-8: E9 BD 90。

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齊亝斉斊

汉英互译

all ready、neat、similar、simultaneously、together、unifor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even, uniform, of equal leng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齐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剂”。调味品 [flavouring]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

(2) 合金 [alloy]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周礼·考工记·辀人》

(3) 通“跻”。登,升 [ascend]

帝命不违,至於汤齐。——《诗·商颂·长发》

(4) 另见   

基本词义

齐的拼音: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2) 同本义 [neat;even]

齊,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立如齐。——《礼记·曲礼》

(3) 整齐 [in good order;neat;uniform]

其君齐明衷正。——《国语·周语》

为齐敬也。——《国语·楚语》

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王羲之《题笔阵图》

进退得齐焉。——《白虎通·礼乐》

(4) 又如:齐均(整齐均匀);齐贝(整齐的贝壳。即“编贝”);齐肃(整齐严肃)

(5) 平等 [equal]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无偏无颇也。”

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6) 又如:齐等(平等)

(7) 全,齐全 [all present;all ready;complete]

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史记·平准书》

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红楼梦》

(8) 又如:齐全人(指家里的长辈及丈夫都全的妇女,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都到齐了

(9) 好 [good]

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唐· 王勃《滕王阁序》

(10) 疾,敏捷 [quick;fast;speed]

齐,疾也。——《尔雅》

齐疾而均,速若飘风。——《商君书·弱民》

齐给如响。——《荀子·臣道》

多闻而齐给。——《尚书·大传》

(11) 通“斋”( zhai  )。肃敬 [solemn and silence]

而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下》

词性变化

齐的拼音:

  

〈词性:动〉

(1) 同等,相等 [equal; of the same class,rank,or status]

以给水火之齐。——《周礼·亨人》。注;“多少之量也。”

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

与日月齐光。——《楚辞·屈原·涉江》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齐生(指自然中万物生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齐死(指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贤愚,长寿短命,其死则同,死而必为腐骨亦同);齐同(一致,同等);齐物(万事万物从大道的眼光来看,没有生死、成毁、美丑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事都有其发生的意义)

(3) 整治 [govern]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4) 又如:齐正(平定)

(5) 达到同样高度 [be on a level with;reach a certain point or line]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使整齐 [trim]

马不齐髦。——《仪礼·既夕礼记》

(7) 又如:齐叶

(8) 集合 [assemble]。如:齐人(把人召集齐全)

(9) 正好对着 [right down to]。如:齐头子(劈头盖脸);把玉米秆齐着根儿砍断

(10) 通“斋”( zhāi  )。斋戒 [fast]

齐则缁之。——《仪礼·士冠礼》

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述而》

(11) 通“资”。资助 [finance;subsidize;support]

齐的拼音:

  

〈词性:名〉

(1) 朝代名 [Qi Dynasty]。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2) 齐国 [Qi state]。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3) 又

质于齐。

齐兵乃出。

齐楚之精英。—— 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齐刀(古代齐国的钱币名);齐人(齐国的人);齐言(齐国的语言)

(5) 通“脐”。肚脐 [umbilicus]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

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素问·奇病论》

(6) 通“脐”。中央 [centre]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注:“齐,中也。”

齐的拼音:

  

〈词性:副〉

(1) 同,并,一齐,皆 [same;in common;simultaneously]

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两儿齐哭。

百千齐作。

众枪齐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齐行(商人共同抬高市价);齐力(并力,合力);齐手(众人一致,同时动手);齐交(共同交往);齐叫(同声呼喊);齐肩(并肩,同等);齐首(头相齐并列);齐盟(同盟,诸国合盟);齐驱(并列驰驱)

齐的拼音:

  

〈词性:介〉

(1) 从 [from]

县官把那两通卷子都齐头看了,都圈点了许多,都在卷面上画了个大圈。——《醒世姻缘传》

(2) 又如:齐头(从头)

(3) 另见   

常用词组

齐备、齐步、齐步走、齐唱、齐齿、齐楚、齐次、齐东野语、齐发、齐放、齐集、齐眉、齐民要术、齐名、齐平、齐巧、齐全、齐射、齐声、齐同、齐头、齐心、齐心协力、齐一、齐崭崭、齐账、齐整、齐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