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踏雪寻梅的生肖

词语意思 “踏雪寻梅”意思是在雪地中行走,寻找梅花。

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富有诗意、高雅的行为,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如梅花所代表的高洁品质)的追求和欣赏,也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

可能对应的生肖 马 在古代,文人雅士常骑着马出行赏景。

“踏雪寻梅”这样富有诗意的活动中,马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骏马在雪地上奔腾前行,马蹄踏雪留下串串脚印,骑手悠然前往寻觅梅花,画面感十足。

而且马身姿矫健,气质优雅,与踏雪寻梅这种高雅活动相契合。

狗 狗喜欢跟随主人外出活动。

在踏雪寻梅的情境中,狗可以陪伴主人一同在雪地行走。

狗在雪地里奔跑跳跃,留下杂乱的脚印,增添了一份活泼的气息。

有些猎犬嗅觉灵敏,或许还能凭借敏锐的嗅觉帮助主人找到梅花所在之处 。

羊 羊性情温顺,行动较为缓慢。

在冬季雪景中,羊慢悠悠地在雪地中走过,也有“踏雪”的意味。

而且羊本身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与踏雪寻梅所营造的宁静、雅致氛围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

 

  拼音    注音  ㄊㄚˋ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KHIJ  仓颉  RMEA  郑码  JIKK  四角  62169  结构  左右电码  6431  区位  4404  统一码  8E0F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丨フノ丶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踏的拼音:tà(ㄊㄚˋ)  

⒈ 用脚踩:踏步。踏板。踏青(春天到郊外散步。亦称“踏春”)。踏雪。踏月。践踏。糟踏。脚踏实地。

⒉ 亲自到现场去:踏看。踏勘。踏查。踏访。

统一码

踏字UNICODE编码U+8E0F,10进制: 36367,UTF-32: 00008E0F,UTF-8: E8 B8 8F。

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蹋蹹

汉英互译

hoof、step、trea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足、沓声

English

step on, trample, tread on, wal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踏的拼音:   

〈词性:动〉

(1) 落下 [fall]。如:蹋顿(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2) 下垂 [hang]。如:蹋翼(耷拉着翅膀。颓丧无所作为的样子)

(3) 另见   

常用词组

踏实、踏踏实实

基本词义

踏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沓(   )声。本义:足着地;踩 )

(2) 同本义 [step on;tread]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3)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4) 边走边唱;打拍 [beat time]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 王建《水夫谣》

(5) 又如:踏场(按照乐调节拍舞蹈);踏臂(连臂而歌,踏地打节拍);踏蹄(歌舞时以足踏地为节)

(6) 查,勘察 [survey]。又如:踏逐(寻求,觅取);踏验(实地勘察);踏灯(元宵节上灯市看灯);踏缉(察访搜捕);踏察(勘察,探测)

(7) 迈步 [take a step]。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时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动);踏踵(漫步);踏屣(犹行步);踏实(行步稳健;落实)

(8) 吞咽 [swallow]

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唐· 李贺《感讽五首》

(9) 跟随 [follow]。如:踏肩(一个紧接一个);踏故习常(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10) 游赏 [tour and enjoy]。如:踏花(踏青,游春);踏赏(踏青赏景)

(11) 踢 [kick]。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种踢球运动)

(12) 蹬 [press down with the foot]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词性变化

踏的拼音:   

〈词性:名〉

(1) 脚凳,搁脚的矮几 [footstool]。如:踏床(置于床前搁脚的小凳,用来防潮寒之气侵入脚底);踏床板(踏床);踏垫(门口除鞋尘的垫子);踏凳(踏脚凳)

(2) 鞋 [shoes]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温庭筠《观舞妓》

(3) 另见   

常用词组

踏板、踏步、踏步不前、踏查、踏春、踏访、踏歌、踏勘、踏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踏青、踏雪、踏月

  拼音  xuě   注音  ㄒㄩㄝˇ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FVF  仓颉  MBSM  郑码  FVXB  四角  10177  结构  上下电码  7185  区位  4909  统一码  96EA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雪的拼音:xuě(ㄒㄩㄝˇ)  

⒈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⒉ 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⒊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⒋ 姓。

统一码

雪字UNICODE编码U+96EA,10进制: 38634,UTF-32: 000096EA,UTF-8: E9 9B AA。

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䨮彐

汉英互译

grue、snow

造字法

形声:从雨、彗省声

English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  )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snow]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词性:形〉

(1) 借喻白色 [white]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词性:形〉

(1)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illied]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词性变化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动〉

(1) 下雪 [snow]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wipe out;rehabilitate]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wipe]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常用词组

雪白、雪豹、雪暴、雪崩、雪冰、雪车、雪尘、雪耻、雪堤、雪貂、雪堆、雪盖、雪糕、雪恨、雪花、雪茄、雪晶、雪镜、雪卷、雪壳、雪栏、雪里红,雪里蕻、雪亮、雪盲、雪泥鸿爪、雪片、雪橇、雪桥、雪青、雪山、雪上加霜、雪水、雪松、雪线、雪冤、雪原、雪照云光、雪中送炭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ㄨㄣˊ   繁体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FU  仓颉  SMDI  郑码  XBDS  四角  17347  结构  上下电码  1416  区位  4916  统一码  5BFB  笔顺  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寻(尋)的拼音:xún(ㄒㄨㄣˊ)  

⒈ 找,搜求:寻找。寻觅。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

⒉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统一码

寻字UNICODE编码U+5BFB,10进制: 23547,UTF-32: 00005BFB,UTF-8: E5 AF BB。

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尋㝷

汉英互译

look for、seek

相关字词

觅、找

English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词性变化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动〉

(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副〉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介〉

(1) 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常用词组

寻常、寻短见、寻根究底、寻花问柳、寻欢作乐、寻机、寻开心、寻觅、寻摸、寻求、寻思、寻死、寻死觅活、寻索、寻味、寻问、寻隙、寻衅、寻绎、寻幽访胜、寻章摘句、寻枝摘叶、寻址

  拼音  méi   注音  ㄇㄟ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STXU  五笔98  STXY  仓颉  DOWY  郑码  FMZY  四角  48957  结构  左右电码  2734  区位  3523  统一码  6885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梅的拼音:méi(ㄇㄟˊ)  

⒈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⒉ 姓。

统一码

梅字UNICODE编码U+6885,10进制: 26757,UTF-32: 00006885,UTF-8: E6 A2 85。

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坆某栂楳槑

汉英互译

plum

造字法

形声:从木、每声

English

plums; prune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梅的拼音:

楳、槑 mé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2) 同本义 [nanmu ( Phoebe zhennan )]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3) 梅树 [Japanese apricot;plum]。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4)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又如: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5)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plum]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陆疏:“杏类也。”

(6) 又如:梅仁(梅实之仁);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7) 梅树的花 [plum blossom]。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如:梅英(梅花);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梅骨(梅花的风骨)

(8) 节候名 [the rainy season]。如: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9) 通“枚”。马鞭 [horsewhip]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10) 通“莓”。[berry]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11) 姓

常用词组

梅毒、梅花、梅花岭记、梅兰芳、梅香、梅雨、梅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