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番五次的生肖

可能的生肖 鸡:鸡每天都会定时打鸣,通常一天之中会多次鸣叫,早晨要打鸣报晓,白天偶尔也会啼叫几声。

这种频繁发声的习性,很符合“三番五次”所表达的多次重复做某件事的意思。

鼠:老鼠的活动十分频繁,它们经常在夜晚出没,在家里翻箱倒柜寻找食物,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窜到那儿,反复多次进行觅食、探索等活动。

而且老鼠繁殖能力强,频繁生育后代,从这个角度看,也体现了“三番五次”的特点。

词语意思 “三番五次”意思是一再,多次,形容次数很多 。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fān pān   注音  ㄈㄢ ㄆㄢ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TOLF  仓颉  HDW  郑码  PFKI  四角  20609  结构  上下电码  3972  区位  2312  统一码  756A  笔顺  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番的拼音:fān(ㄈㄢ)  

⒈ 遍数,次,回:三番五次。

⒉ 轮流更代:轮番。更(gēng   )番。

⒊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番邦。番茄。番薯。

⒋ 倍:产量翻了二番。

其他字义

番的拼音:pān(ㄆㄢ)  

⒈ 〔番禺〕地名,在中国广东省。

统一码

番字UNICODE编码U+756A,10进制: 30058,UTF-32: 0000756A,UTF-8: E7 95 AA。

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潘畨蕃蹯鄱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 take turns; a turn, a time; to repe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番的拼音: fān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①本义:兽足。②更替,替代,轮流)

(2) 更替,轮值 [take turns]

顿兵一万,番代往来。——《北史·贺弼传》

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番代(轮流更换);番休(轮流休息);番更(轮流巡夜)

(4) 用同“翻” [turn]。如:番将转来(翻转过来);番修(翻修);番身(翻身)

词性变化

番的拼音: fān  

〈词性:量〉

(1) 次,回 [time]

迭为三番。——《列子·汤问》

(2) 又如:几番风雨;番把(几次);番番是福(每件事都吉利)

(3) 种 [a kind of]。如: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滋味;一番江水一番鱼

(4) 片;枚;块 [piece]

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旧唐书》

(5) 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 [sheet]

[杜暹]秩满归,吏以纸万番赆之, 暹为受百番。——《新唐书》

(6) 倍 [time;fold]。如:翻番;翻了一番

番的拼音: fān  

〈词性:形〉

(1) 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 [foreign]。如:番西(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番钱(外族钱币);番王(少数民族的领袖);番客(指客居中国的外族人或外国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国人)

(2) 通“蕃”。草木茂盛 [luxuriant;flourishing]

子子孙孙,永永番昌。——汉《白石神君碑》

番的拼音: fān  

〈词性:名〉

(1) 通“藩”。篱笆 [fence]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  以泥茨涂屋)茨番阏( è  雍塞)也。——《荀子·礼论》。杨倞注:“番,读为藩。藩篱也。”

(2) 另见 pān  

常用词组

番邦、番菜、番瓜、番号、番茄、番薯

基本词义

番的拼音: pān  

〈词性:名〉

(1) 姓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诗·小雅》

(2) 另见 fān  

常用词组

番禺

  拼音    注音  ㄨˇ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GGHG  仓颉  MDM  郑码  BIX  四角  101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63  区位  4669  统一码  4E94  笔顺  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五的拼音:wǔ(ㄨˇ)  

⒈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统一码

五字UNICODE编码U+4E94,10进制: 20116,UTF-32: 00004E94,UTF-8: E4 BA 94。

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㐅伍

汉英互译

cinque、five

造字法

会意:从二、从

English

fiv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五的拼音:   

〈词性:形〉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cross]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词性变化

五的拼音: wu  

(1) 四加一的和 [five]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 宋· 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装有五车书,比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五方旗帜(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插上青、黄、赤、白、黑五色旗);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虫的合称);五木(泛指古时的形具,如枷、镣、铐等);五浮(上等土壤);五细(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五剽(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通“伍”

五,伍与五,音同义别,官府文书五作伍。——《正字通》

五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five]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pair;couple]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4) 五行 [the five elements]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troops]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five emperors]。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star's name]。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常用词组

五霸、五保、五倍子、五采、五彩、五彩缤纷、五常、五城、五城御史司坊、五代、五帝、五冬六夏、五斗橱、五斗柜、五毒,五毒儿、五毒俱全、五短三粗、五短身材、五反、五方、五方杂处、五更、五更转、五供、五古、五谷、五鼓、五谷丰熟、五官、五光十色、五行八作、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花大绑、五花肉、五黄六月、五荤、五讲四美、五角大楼、五角星[形]、五戒、五金、五经、五里云雾、五粮液、五陵、五岭、五律、五伦、五马、五马分尸、五马六猴、五内、五权宪法、五日京兆、五色、五色缤纷、五声、五十步笑百步、五世其昌、五四青年节、五四运动、五台、五体投地、五味、五线谱、五星红旗、五行、五刑、五言诗、五颜六色、五液、五一国际劳动节、五音、五月节、五岳、五蕴、五指山、五洲

  拼音    注音  ㄘˋ   
部首  欠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QWY  仓颉  IMNO  郑码  TDRO  四角  37182  结构  左右电码  2945  区位  2046  统一码  6B21  笔顺  丶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次的拼音:cì(ㄘˋ)  

⒈ 第二:次日。次子。次等。次要。

⒉ 质量、品质较差的:次品。次货。

⒊ 等第,顺序:次第。次序。名次。

⒋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次氯酸。

⒌ 中间:胸次。

⒍ 量词,回:次数(shù  )。初次。三番五次。

⒎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次。舟次。次所。

⒏ 姓。

统一码

次字UNICODE编码U+6B21,10进制: 27425,UTF-32: 00006B21,UTF-8: E6 AC A1。

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ypo-

相关字词

主、好

造字法

形声:从欠、冫声

English

order, sequence; nex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次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2) 同本义 [stop]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

(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词性变化

次的拼音:   

〈词性:形〉

(1) 第二,居其次 [the next in order;the second]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

(3) 副,贰 [second;vice]。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4) 属于质量差的 [subquality]。如:次品

次的拼音:   

〈词性:名〉

(1) 顺序,等第 [sequence;order]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2) 又如:二次曲线;次序(依次排列的顺序);次第(顺序,次序)

(3) 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order]。如:圆锥是二次曲线

(4) [量词]∶表示行动的回数 [times]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

(5) 又如:我回去过三次;一次就借了五十块钱

(6) 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stopover]。如:旅次

常用词组

次大陆、次等、次第、次第、次官、次货、次级、次贫、次品、次日、次数、次序、次要、次韵、次长、次之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