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意思 “身强力壮”形容身体强壮有力,精力充沛。
常用来描绘人的体魄健壮、体能良好,具备较强的力量和耐力 。
可能对应的生肖 牛:牛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勤劳且力量的象征。
无论是耕地拉车,还是负重前行,牛都展现出强大的体力和耐力。
它们体型庞大,肌肉发达,浑身充满力量感,完全符合“身强力壮”的特点。
虎:老虎是百兽之王,拥有矫健的身姿和强大的爆发力。
其四肢粗壮有力,能轻松追捕猎物,威风凛凛,尽显强壮威猛之势,从外形到能力都体现出“身强力壮”的特质。
龙:龙在神话传说中是一种威力无比、神通广大的神物。
它身形巨大,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具有超凡的力量,虽然现实中不存在,但在想象和描述里,龙无疑是身强力壮的典型代表。
身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⒉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⒊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⒋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
⒌ 孕,娠:身孕。
⒍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身字UNICODE编码U+8EAB,10进制: 36523,UTF-32: 00008EAB,UTF-8: E8 BA AB。
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dy、life、one's conduct、oneself
象形:像女人怀孕腹大之形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详细解释◎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life]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status]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怀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take on]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量〉
用于衣服 [suit]。如:一身衣服
身败名裂、身板,身板儿、身不由己、身材,身才、身长、身段、身法、身分、身分不明、身分证、身怀六甲、身高、身个儿、身故、身后、身家、身家性命、身价、身价百倍、身价倍增、身架,身架儿、身教、身经百战、身量,身量儿、身临其境、身名俱灭、身前、身强力壮、身轻言微、身躯、身上、身世、身势学、身手、身受、身态、身体、身体力行、身条,身条儿、身外之物、身亡、身无分文、身先士卒、身心、身心健康、身形、身腰、身影、身孕、身在曹营心在汉、身重、身姿、身子、身子骨儿
强的拼音:qiáng(ㄑ一ㄤˊ)
⒈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⒉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⒊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⒋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⒌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⒍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强的拼音:qiǎng(ㄑ一ㄤˇ)
⒈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强的拼音:jiàng(ㄐ一ㄤˋ)
⒈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强字UNICODE编码U+5F3A,10进制: 24378,UTF-32: 00005F3A,UTF-8: E5 BC BA。
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強犟彊
better、by force、strive、strong
弱
会意
strong, powerful, energetic
详细解释◎ 强的拼音:
強、彊 jiàng
〈词性:形〉
(1) 倔强;固执 [stubborn]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2) 又如:强气(倔强脾气);强颜(指人不知羞耻);强团练(宋代杭州俗谚。指性情倔强,对人倔傲的人);强头别脑(形容倔强的神气)
(3) 僵硬 [stiff]
一连吃了四五剂,口不歪了,只是舌根还有些强。——《儒林外史》
(4) 另见 qiáng,qiǎng
强嘴
◎ 强的拼音:
強 qi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2) 同本义 [a black insect]
(3) 通“襁”。襁褓 [swadding clothes]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 强的拼音:
彊 qiáng
〈词性:形〉
(1) (通彊。弱的反义词)
(2) 弓有力 [strong;forceful]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4) 强盛;势力大 [strong and prosperous]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老子》
赵强而 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弱为强。——《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强则国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强家(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强雄(强盛);强寿(强盛而长久);强对(强大的对手);强元(以强大立足天下);强兵(强大的军队);强阵(强大的军队);强旅(强大的军队);强弱(强大与弱小)
(6) 强健;健壮,有力 [strong;powerful]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强仕(四十岁。这年龄的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强力壮;强死(人尚壮健而死于非命)
(8) 刚强;坚决 [firm]
四十曰强。——《礼记·曲礼》
强立而不反。——《礼记·学记》。注:“临事不惑也。”
彊而义。——《书·皋陶谟》。传:“无所屈挠也。”
彊忍不义。——《国语·楚语》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9) 又如:强果(坚强果敢); 强执(坚强固执)
(10) 强横 [brutal and unreasonable]
凶强侠气。——《世说新语·自新》
(11) 又如:强悍(强横勇猛);强戾(强横凶暴);强虐(强横暴虐);强狠(强横凶狠)
(12) 强暴 [violent]
彊,暴也。——《尔雅》
侯彊侯以。——《诗·周颂·载芟》
曾是彊御。——《诗·大雅·荡》
(13) 又如:强俊(强暴而又才智出众);强虏(强暴的敌人);强塞(强暴固执);强鸷(强暴凶狠)
(14) 优越;好 [better;surpass]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强起(强如。胜过;比…更好);比他强;比昨天强;我们的劳动条件一年比一年强;博闻强记;强处
(16) 略多于…的 [slightly more than]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木兰诗》
(17) 又如:三分之一强
◎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名〉
(1) 强有力的弓 [powerfulbow]
挽弓当挽强。——杜甫《前出塞》
(2) 强者 [powerhouse]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
(3) 姓
◎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动〉
(1) 使强,加强 [reinforce;strengthen]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辞过》
(2) 另见 jiàng;qiǎng
强暴、强暴、强辩、强刺激、强大、强盗、强敌、强调、强度、强渡、强队、强夺、强风、强干、强攻、强国、强悍、强横、强化、强击、强记、强奸、强健、强将、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劲、强力、强梁、强梁、强烈、强令、强龙不压地头蛇、强蛮、强扭的瓜不甜、强弩之末、强取、强取豪夺、强权、强人、强韧、强身、强盛、强手、强似、强酸、强徒、强袭、强心剂、强行、强行军、强音、强硬、强占、强者、强直、强制、强中、强中自有强中手、强壮、强壮剂
◎ 强的拼音:
強、彊 qiǎng
〈词性:动〉
(1) 强制,强迫 [force;strive]
强饮强食。——《考工记·梓人》
三君皆将强死。——《左传·文公十年》
(2) 又如:强匄(仗势索取);强媒硬保(强迫做媒,包办成亲);强劝架(连拉带劝;拉偏架);强邀(夺取);强风情(强作风流情事);强为(硬干;蛮干);强起(强迫不愿做官的人任官就职)
(3) 劝勉 [advise and encourage]
强之。——《周礼·司谏》。注:“犹劝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
◎ 强的拼音: qiǎng
〈词性:副〉
(1) 勉强 [do with difficulty]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务》
乃自强步。——《战国策·赵策》
不可强夺。——《聊斋志异·狼三则》
虽欲强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再四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牵强;强词夺正(强词夺理);强勉(勉强);强词(勉强说出来的话);强口(勉强);强应(勉强答应);强不知以为知
(3) 竭力;尽力 [forcedly]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注:“修业不敢倦。”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力(勉力);强仁(勉力行仁);强步(勉力步行)
(5) 另见 jiàng;qiáng
强逼、强辩、强不知以为知、强词夺理、强记、强劳、强留、强买强卖、强迫、强求、强人所难、强笑、强颜、强征
力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⒉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⒊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⒋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⒌ 姓。
力字UNICODE编码U+529B,10进制: 21147,UTF-32: 0000529B,UTF-8: E5 8A 9B。
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仂
all one's best、force、power、puissance、strength
象形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详细解释◎ 力的拼音: lì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force;power;strength]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ability;capability]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power;might;influence]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force]。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merit]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soldier]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 力的拼音: lì
〈词性:动〉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engage]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work;use]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 力的拼音: lì
〈词性:副〉
(1) 尽力,竭力 [do all one can;do one's utmost;try one’s best]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力臂、力不从心、力场、力促、力大无比、力度、力攻、力戒、力矩、力量、力偶、力排众议、力气、力求、力士、力所能及、力图、力挽狂澜、力心、力学、力学、力战、力争、力争上游、力主、力作
壮(壯)的拼音:zhuàng(ㄓㄨㄤˋ)
⒈ 大,有力,强盛: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
⒉ 增加勇气和力量:壮胆。壮行(xíng )。以壮声势。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壮族。壮锦。壮歌。
壮字UNICODE编码U+58EE,10进制: 22766,UTF-32: 000058EE,UTF-8: E5 A3 AE。
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壯壵
strong、able-bodied
形声:从土、丬声
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详细解释◎ 壮的拼音:
壯 zhuà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士,爿( pán )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2) 同本义 [tall and big;srong;robust]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3)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4) 豪壮;豪迈 [grand and heroic]
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晋书·谯刚王逊传》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壮游》
(5)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6) 勇壮 [brave and sturdy]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魏策三》
(7)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8) 宏伟 [grandeur]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纪》
(9)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10) 坚实,坚牢 [firm]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
◎ 壮的拼音:
壯 zhuàng
〈词性:动〉
(1) 增强 [strengthen]
《唐史拾遗》曰:“汝阳王王进尝于上前醉,不能下殿,上遣人掖出之。” 王进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
(2) 又如:给他壮胆;壮声势
(3) 长成年,长大 [grown-up]
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赌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管子》
(4) 以…为壮美;赞赏 [admire]
单于壮其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甚可壮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识者壮之。——《明史》
(5) 伤。通“戕”( qiāng ) [injure]
姤,女壮,勿用取女。——《易·姤》
韩安国 壮趾, 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汉书》
◎ 壮的拼音:
壯 zhuàng
〈词性:名〉
(1) 壮年 [prime of life]。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少壮不努力。——《乐府诗集·长歌行》
比后壮乃问其母。(壮:成年。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用。长大成人。)——晋· 干宝《搜神记》
(2) 灸法术语 [one moxacone]
(3) 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4) 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5) 壮族的省称 [Zhuang nationality]。原作“僮”
壮大、壮胆、壮丁、壮观、壮火、壮健、壮举、壮阔、壮丽、壮烈、壮美、壮年、壮士、壮硕、壮心、壮阳、壮语、壮志、壮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