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时断时续的生肖

时断时续指的是生肖蛇和生肖鸡。

时断时续是什么生肖(猜什么生肖)的具体解析

1、我们由“不连续的  ”可以想到蛇,因为蛇有时候受到攻击会被分成几段有时像死了,有时又可以攻击人类。由此时断时续可以猜测是蛇。

2、我们还可以从“时”字入手可以联想到跟它读音相似的“十”字,从而我们可以猜到排位第十的生肖也就是鸡。

时断时续是什么意思

【时断时续的拼音】:shí duàn shí xù

【简拼】:sdsx

【解释】: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示例】:看台上人声如潮夹着裁判的哨音和~的喇叭声。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十二生肖排序 十二生肖文化

生肖对应的英文:鼠(rat)、牛(ox)、虎(tiger)、兔(rabbit)、龙(dragon)、蛇(snake)、马(horse)、羊(goat)、猴(monkey)、鸡(rooster)、狗(dog)、猪(pig)

生肖和守护神:鼠(千手观音)、牛(虚空藏菩萨)、虎(虚空藏菩萨)、兔(文殊菩萨)、龙(普贤菩萨)、蛇(普贤菩萨)、马(大势至菩萨)、羊(大日如来)、猴(大日如来)、鸡(不动尊菩萨)、狗(阿弥陀佛)、猪(阿弥陀佛)

生肖和天气的关系:鼠(雨)、牛(雨)、虎(风)、兔(风)、龙(风)、蛇(雷)、马(雷)、羊(雷)、猴(云)、鸡(云)、狗(云)、猪(雨)

生肖和农历的关系:鼠(农历十一月)、牛(农历十二月)、虎(农历正月)、兔(农历二月)、龙(农历三月)、蛇(农历四月)、马(农历五月)、羊(农历六月)、猴(农历七月)、鸡(农历八月)、狗(农历九月)、猪(农历十月)

生肖和琴棋书画的关系:鼠(棋肖)、牛(棋肖)、虎(书肖)、兔(琴肖)、龙(书肖)、蛇(琴肖)、马(书肖)、羊(画肖)、猴(画肖)、鸡(琴肖)、狗(棋肖)、猪(画肖)

生肖和神的关系:鼠(自由之神)、牛(开拓之神)、虎(威武之神)、兔(相思之神)、龙(炎黄之神)、蛇(通灵之神)、马(力量之神)、羊(和善之神)、猴(聪慧之神)、鸡(成功之神)、狗(忠诚之神)、猪(丰足之神)

生肖对应的星座:鼠(水瓶座)、牛(摩羯座)、虎(狮子座)、兔(天蝎座)、龙(天秤座)、蛇(处女座)、马(射手座)、羊(巨蟹座)、猴(双子座)、鸡(金牛座)、狗(白羊座)、猪(双鱼座)

生肖和花朵的关系:鼠(梅花)、牛(荷花)、虎(桃花)、兔(兰花)、龙(梨花)、蛇(竹花)、马(杏花)、羊(樱花)、猴(松花)、鸡(芩花)、狗(菊花)、猪(桂花)

生肖和器官的关系:鼠(胆)、牛(肝)、虎(肺)、兔(大肠)、龙(胃)、蛇(脾)、马(心)、羊(小肠)、猴(膀胱)、鸡(肾)、狗(心包经)、猪(三焦经)

生肖和方位的关系:鼠(北方)、牛(中央)、虎(东方)、兔(东方)、龙(中央)、蛇(南方)、马(南方)、羊(中央)、猴(西方)、鸡(西方)、狗(中央)、猪(北方)

生肖和四季关系:鼠(冬肖)、牛(冬肖)、虎(春肖)、兔(春肖)、龙(春肖)、蛇(夏肖)、马(夏肖)、羊(夏肖)、猴(秋肖)、鸡(秋肖)、狗(秋肖)、猪(冬肖)

生肖和颜色的关系:鼠(红)、牛(绿)、虎(蓝)、兔(绿)、龙(绿)、蛇(蓝)、马(红)、羊(红)、猴(蓝)、鸡(红)、狗(绿)、猪(蓝)

生肖和五行之间的关系:鼠(水)、牛(土)、虎(木)、兔(木)、龙(土)、蛇(火)、马(火)、羊(土)、猴(金)、鸡(金)、狗(土)、猪(水)

十二生肖和时辰关系:鼠(午夜23时至01时)、牛(凌晨01时至03时)、虎(凌晨03时至05时)、兔(凌晨05时至07时)、龙(上午07时至09时)、蛇(上午09时至11时)、马(上午11时至13时)、羊(下午13时至15时)、猴(下午15时至17时)、鸡(下午17时至19时)、狗(夜晚19时至21时)、猪(夜晚21时至23时)

十二生肖排序

1、子鼠,2、丑牛,3、寅虎,4、卯兔,5、辰龙,6、巳蛇,7、午马,8、未羊,9、申猴,10、酉鸡,11、戌狗,12、亥猪

时断时续打一数字

从时断时续的笔画入手去猜测数字。”时“字7笔画,”断“字11笔画,”时“字7笔画,”续“字11笔画,4个字一共是7+11+7+11=36笔。因此时断时续打一数字是36。

  拼音  shí   注音  ㄕˊ   繁体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JFY  仓颉  ADI  郑码  KDS  四角  64000  结构  左右电码  2514  区位  4217  统一码  65F6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时(時)的拼音:shí(ㄕˊ)  

⒈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⒉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⒊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⒋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⒌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⒍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⒎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⒏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

⒐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⒑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⒒ 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⒓ 姓。

统一码

时字UNICODE编码U+65F6,10进制: 26102,UTF-32: 000065F6,UTF-8: E6 97 B6。

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時旹峕㫑

汉英互译

days、hour、occasionally、opportunity、seanson、time

English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时的拼音:

時、旹 shí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o’clock]。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词性变化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副〉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代〉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常用词组

时辈、时弊、时不可失、时不时、时不我待、时差、时常、时辰、时代、时而、时乖命蹇、时光、时过境迁、时候、时或、时机、时价、时间、时节、时局、时刻、时空、时来运转、时令、时髦、时期、时气、时区、时日、时尚、时时刻刻、时事、时势、时势造英雄、时俗、时速、时态、时望所归、时文、时务、时下、时鲜、时贤、时限、时效、时新、时行、时兴、时序、时彦、时谚、时样、时宜、时移势迁、时誉、时运、时运亨通、时针、时钟、时转、时装

  拼音  duàn   注音  ㄉㄨㄢˋ   繁体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ONRH  仓颉  VDHML  郑码  UFZD  四角  227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1  区位  2247  统一码  65AD  笔顺  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断(斷)的拼音:duàn(ㄉㄨㄢˋ)  

⒈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⒉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⒊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⒋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统一码

断字UNICODE编码U+65AD,10进制: 26029,UTF-32: 000065AD,UTF-8: E6 96 AD。

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斷㫁

汉英互译

break、break off、give up、sever、snap、sto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 同本义 [cut 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3)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断裳衣)

(4) 断开;断绝 [break;snap]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不断。——《韩非子·内储说下》

天门中断 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5) 又如:断纹(琴上涂漆的裂纹);断头香(燃至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者以为再烧此香,即对神佛不敬,来世必遭报应)

(6) 拦截;拦劫 [intercept]

坐断兵马禀缣。——《后汉书·杜茂传》

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后汉书·盖勋传》。注:“断,谓割截。”

(7) 又如:断取(截取);断盗(拦截抢劫)

(8) 判断;裁决 [judge]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9) 又如:断配(判决发配);断决(判决);断冤(审理冤狱);断遣(断决,处理);断没(判断没收归公)

(10) 分;区分;划分 [divide]

断,段也,分为异段。——《释名》

(11) 又如:断限(划定的年代界限);断方(划为方形)

(12) 禁止 [inhibit]。如:断酒(禁止酿酒);断尽(禁绝);断渡(禁渡,停渡)

(13) 戒掉,有意地抑制自己不行动 [abstain from]。如:断酒

(14) 斩杀,宰杀 [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15) 又如:断除(除灭,杀掉);断杀(砍杀);断首(砍头)

(16) 治理,治,管理…的事物 [administer]。如:断遗(处理;处分)

词性变化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

断无消息石榴红。——唐· 李商隐《无题》

(2) 又如:他的话断不可信;断无此理;断无(绝无);断省(明断);断黑(全黑);断喝(极严厉的吆喝)

断的拼音:

duàn  

〈词性:形〉

(1) 残缺;片断 [broken]。如:断想(片断的感想);断碎(残缺破碎);断霞(片断的云霞)

(2) 陡峭 [abrupt]。如:断壁(峭壁);断石(陡峭的岩石)

常用词组

断案、断案、断壁、断壁残垣、断编残简、断层、断肠、断炊、断代、断代史、断档、断点、断电、断定、断断、断断续续、断顿、断发文身、断根、断喝、断黑,断黑儿、断后、断鹤续凫、断乎、断魂、断火、断机、断齑画粥、断简残编、断交、断金、断经、断井颓垣、断句、断绝、断开、断口、断粮、断裂、断流、断垄、断路、断面、断命、断奶、断念、断片、断七、断气、断然、断水、断死、断送、断头、断头台、断瓦残垣、断弦、断线、断线风筝、断想、断行、断续、断言、断语、断狱、断垣残壁、断章取义、断折、断肢、断种、断子绝孙、断奏

  拼音  shí   注音  ㄕˊ   繁体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JFY  仓颉  ADI  郑码  KDS  四角  64000  结构  左右电码  2514  区位  4217  统一码  65F6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时(時)的拼音:shí(ㄕˊ)  

⒈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⒉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⒊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⒋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⒌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⒍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⒎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⒏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

⒐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⒑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⒒ 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⒓ 姓。

统一码

时字UNICODE编码U+65F6,10进制: 26102,UTF-32: 000065F6,UTF-8: E6 97 B6。

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時旹峕㫑

汉英互译

days、hour、occasionally、opportunity、seanson、time

English

time, season; era, age, peri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时的拼音:

時、旹 shí  

〈词性:名〉

(1)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

(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4)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

(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唐· 韩愈《师说》

(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

(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

(14) 钟点 [o’clock]。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

(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

(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22) 姓

词性变化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

(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副〉

(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如:时冷时热

(6)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代〉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时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

(2)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3)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4)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5)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6)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常用词组

时辈、时弊、时不可失、时不时、时不我待、时差、时常、时辰、时代、时而、时乖命蹇、时光、时过境迁、时候、时或、时机、时价、时间、时节、时局、时刻、时空、时来运转、时令、时髦、时期、时气、时区、时日、时尚、时时刻刻、时事、时势、时势造英雄、时俗、时速、时态、时望所归、时文、时务、时下、时鲜、时贤、时限、时效、时新、时行、时兴、时序、时彦、时谚、时样、时宜、时移势迁、时誉、时运、时运亨通、时针、时钟、时转、时装

  拼音    注音  ㄒㄨ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XFND  仓颉  VMJNK  郑码  ZETG  四角  24184  结构  左右电码  4958  区位  4888  统一码  7EED  笔顺  フフ一一丨フ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续(續)的拼音:xù(ㄒㄨˋ)  

⒈ 连接,接下去:连续。继续。陆续。狗尾续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⒉ 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续编。续集。把茶续上。

⒊ 姓。

统一码

续字UNICODE编码U+7EED,10进制: 32493,UTF-32: 00007EED,UTF-8: E7 BB AD。

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續続

汉英互译

add、continue、continuous、extend

相关字词

绝、断

造字法

形声:从纟、卖声

English

continue, carry on; succe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续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卖(   )声。本义:连接起来,接上)

(2) 同本义 [link]

续,联也。——《说文》

续,继也。——《尔雅》

续衽钩边。——《礼记·深衣》

貂不足,狗尾续。——《晋书·赵王伦传》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韩非子·用人》

一时人急智生,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登时把弓弦续好。——《儒林外史》

(3) 又如:续弦;续篇;续编

(4) 继续 [continue]

岁时更续。——《周礼·巾车》

刑者不可复续。——《史记·扁仓传》

亡秦之续。——《史记·项羽本纪》

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三国志》

续发众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5) 又如:续终(继续到底);续续(相继不绝,连续不断);持续(延续不断)

(6) 继承 [inherit]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史记·太史公自序》

(7) 又如:续世(谓世代继承)

(8) 添,加 [add;supply more]。如:续添(增加,后援);往灶里续柴;给客人续水;续短(补充不足);续寿(添寿)

(9) 妻子死后再娶 [remarry after one’s wife dies]

才死了老婆…他在奶奶庙大会上见过 小芹一面,愿意续她。——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0) 又如:续母(继母);续弦;续继(妻死再娶)

(11) 传递 [transmit]

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矣。——《淮南子·脩务》

(12) 后同于前,旧事重演 [repeat]

谗言繁兴,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国语》

(13) 又如:续约(当一个条约的时效将终,再拟一个条约,作为辅助性条款,用以延续正约的期限或补充正约的不足者,谓之)

常用词组

续编、续航、续集、续假、续借、续篇、续娶、续弦、续续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