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含笑动人的生肖

词语意思 “含笑动人”意思是面带笑容,模样十分吸引人,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侧重于形容外貌、神态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

可能对应的生肖 兔 兔子形象可爱,总是给人温和柔顺的感觉。

它那小巧的嘴巴微微上扬,仿佛时刻都带着一抹笑意,灵动的眼睛和毛茸茸的模样十分动人。

特别是玉兔的形象,在传说中更是美丽优雅,含笑的姿态让人觉得亲切又迷人。

蛇 蛇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美感。

有些蛇类在行动或静止时,头部微微抬起,身体曲线优美,眼神中似乎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透着一种冷艳动人的气质。

比如眼镜蛇,在特定姿态下,其神情仿佛带着一丝神秘的微笑,令人着迷。

鸡 公鸡有着漂亮的羽毛,昂首挺胸时气宇轩昂。

它打鸣时伸长脖子,鸡冠鲜艳夺目,脸上的神态仿佛带着自信的笑容,显得精神抖擞、动人十足。

母鸡则常常带着温和的神态,咯咯叫的时候也像是带着笑意,呵护小鸡的样子充满慈爱,十分动人 。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WYNK  仓颉  OINR  郑码  ODXJ  四角  80602  结构  上下电码  0698  区位  2612  统一码  542B  笔顺  ノ丶丶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含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  )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⒉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含。含义。含量。含苞。含蕴。含混。含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⒊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含情。

统一码

含字UNICODE编码U+542B,10进制: 21547,UTF-32: 0000542B,UTF-8: E5 90 AB。

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唅琀

汉英互译

cherish、contain、keep in mou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今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含的拼音: h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keep in the mouth]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contain]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bear;endure]。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cherish;nurse]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bring with;wear]。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10) 另见 hàn  

常用词组

含苞、含悲、含贝、含藏、含垢、含垢忍辱、含含糊糊、含恨、含糊、含糊不清、含糊其词、含混、含量、含怒、含情、含情脉脉、含沙射影、含水、含水量、含笑、含笑入地、含羞、含羞草、含蓄,涵蓄、含血喷人、含饴弄孙、含义、含英咀华、含油层、含有、含冤、含怨、含蕴

基本词义

含的拼音: hàn  

〈词性:名〉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a corpse]。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

大丧共(供)含玉。——《周礼·天官·玉府》

含者何,口实也。——《公羊传·文公五年》

贝玉曰含。——《谷梁传·隐公元年》

死则不得饭含。——《战国策·赵策三》

常用词组

含殓

  拼音  xiào   注音  ㄒ一ㄠˋ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TDU  仓颉  HHK  郑码  MMGD  四角  88804  结构  上下电码  4562  区位  4806  统一码  7B11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笑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笑容。笑颜。笑眯眯。谈笑风生。

⒉ 讥嘲:笑柄。笑话。笑谈。贻笑大方。嘲笑。见笑。耻笑。

统一码

笑字UNICODE编码U+7B11,10进制: 31505,UTF-32: 00007B11,UTF-8: E7 AC 91。

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㗛咲

汉英互译

laugh、laughter

相关字词

哭、啼

造字法

形声:从竹、夭声

English

smile, laugh, giggle; snick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笑的拼音: xi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smile; laugh]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ridicule]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joke;make fun of]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like]。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flow;open]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常用词组

笑柄、笑不唧儿、笑哈哈、笑呵呵、笑话、笑噱、笑嗑亚热、笑乐、笑里藏刀、笑脸,笑脸儿、笑料、笑林、笑骂、笑眯眯、笑面虎、笑纳、笑容、笑容可掬、笑声、笑谈、笑微微、笑纹、笑嘻嘻、笑谑、笑颜、笑靥、笑盈盈、笑语、笑逐颜开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FCLN  五笔98  FCET  仓颉  MIKS  郑码  BDZY  四角  14727  结构  左右电码  0520  区位  2215  统一码  52A8  笔顺  一一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动(動)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⒉ 使开始发生:发动。

⒊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⒋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⒌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⒍ 非静止的:动画。

⒎ 可变的:动产。

⒏ 行为:举动。动作。

⒐ 常常:动辄得咎。

统一码

动字UNICODE编码U+52A8,10进制: 21160,UTF-32: 000052A8,UTF-8: E5 8A A8。

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動働㣫

汉英互译

act、move、stir、u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act;break out;show effect]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move;stir]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wave;shake;shock]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response;move;touch]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bud;germinate]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do;operate;work]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use]。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change;alter]。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词性:方〉∶吃 [eat]。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词性变化

动的拼音:

dòng  

〈词性:副〉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常用词组

动笔、动兵、动不动、动产、动词、动粗、动掸、动荡、动荡、动电、动肝火、动工、动滑轮、动画片、动画影片、动火、动机、动静、动觉、动口、动力、动量、动乱、动脉、动脉硬化、动脉注射、动摩擦、动摩擦、动脑子、动能、动怒、动魄惊心、动片、动气、动情、动人、动人心弦、动容、动身、动手、动手术、动态、动弹、动听、动土、动问、动窝儿、动武、动物、动物园、动向、动心、动心骇目、动刑、动凶、动摇、动议、动因、动用、动员、动员令、动辄、动辄得咎、动嘴、动作

  拼音  rén   注音  ㄖㄣˊ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WWW  仓颉  O  郑码  OD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86  区位  4043  统一码  4EBA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统一码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亻儿

汉英互译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相关字词

己、我

造字法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English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词性变化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常用词组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