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尖酸刻薄的生肖

词语意思 “尖酸刻薄”形容一个人说话带刺,态度冷酷苛刻,喜欢用尖刻的语言挖苦、嘲讽他人,对别人极为挑剔,不给人留情面。

可能对应的生肖 鸡 公鸡常常会表现出好斗的特性,而且在争斗或者日常行为中,动作较为尖锐。

从语言象征角度来说,鸡叫的声音尖锐刺耳,给人一种不那么温和友善的感觉,仿佛在发出尖锐的指责,这与“尖酸”有一定相似之处。

同时,母鸡护雏时对外界警惕且攻击性较强,显得有些“刻薄” 。

蛇 蛇的形象往往给人一种阴冷、狠毒的印象。

它们行动诡秘,攻击方式突然且致命。

在文化寓意中,蛇有时象征着心怀恶意、阴险狡诈的人,这种阴险的特质可能会延伸到言语和态度上,表现出尖酸刻薄的一面,比如用隐晦、恶毒的言语伤人 。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部首  小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IDU  仓颉  FK  郑码  KOGD  四角  90804  结构  上下电码  1423  区位  2866  统一码  5C16  笔顺  丨ノ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尖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尖锐。尖刻(说话尖酸刻薄)。尖酸。打尖。尖端。

⒉ 感觉敏锐:眼尖。

⒊ 声音高而细:尖脆。尖嫩。

⒋ 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技术尖子。

统一码

尖字UNICODE编码U+5C16,10进制: 23574,UTF-32: 00005C16,UTF-8: E5 B0 96。

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eedle、tine

相关字词

秃、背

造字法

会意:从小、从大

English

sharp, pointed, acute, ke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尖的拼音: ji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

(2) 同本义 [sharp-pointed;pointed]

尖,锐也。——《广韵》

(3) 按,“尖”是后起的会意字。又如:尖山(尖而高的山);尖屁股(借指坐不安稳);尖担担柴两头脱(比喻两头落空,什么也没捞着);尖顶木驴(尖头木驴。古代攻城战车)

(4) 音调细而高,刺耳 [shrill;high-pitched]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贾岛《客思》

(5) 又如:尖声;尖嗓子;尖儿(戏曲中指忽然高亢的唱腔);尖脆(形容声音尖细清脆);尖厉(形容声音高而刺耳)

(6) 新颖别致 [novel and unique]。如:尖新(新颖别致);尖巧(尖新奇巧);尖恰恰(形容尖而巧);尖颖(犹新颖;新奇)

(7) 感觉灵敏 [sensitive]。如:尖恰恰(尖巧可爱的样子)

(8) 尖刻;刻薄 [acrimonious]。如:尖快(说话锋利尖刻);尖言冷语(言语尖刻);尖灵(尖刻机灵);尖酸(言辞尖锐刁钻)

(9) 雄性的、与雄性有关的、具有雄性特征的[male]。如:尖脐

(10) 〈词性:方〉∶奸滑的;圆滑的 [crafty]。如:这个人可尖了

词性变化

尖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细长的手指 [slender finger]

歌彻阳春酒半醺,玉尖搦管蘸香云。——杨维桢《学书诗》

(2) 细削的末端 [point;tip]。如:笔尖,刀尖;针尖儿;塔尖儿;牛角尖;尖儿(物体细小锐利的尖端;脚尖;出众的;最好的;戏曲中忽然高亢的唱腔)

(3) 超出同类的人或物 [the best of it's kind]。如:冒尖;拔尖;尖儿货

尖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钻进,进入 [get into]。如:她把身尖到两个男人之间,坐了下来;有一阵风打窗缝里尖进来

(2) 工间或旅途中小憩并略进饮食 [take a rest]。如:尖站(大路上隔一定里程供休息吃饭的地方);尖后(途中打尖以后)

常用词组

尖瓣、尖笔、尖兵、尖齿,尖叉、尖刀、尖端、尖峰、尖拱、尖尖、尖叫、尖刻、尖冷、尖利、尖嫩、尖劈、尖锐、尖酸、尖酸刻薄、尖头、尖细、尖削、尖新、尖牙、尖子、尖嘴薄舌、尖嘴猴腮

  拼音  suān   注音  ㄙㄨㄢ   
部首  酉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SGCT  仓颉  MWICE  郑码  FDOR  四角  13647  结构  左右电码  6808  区位  4365  统一码  9178  笔顺  一丨フノフ一一フ丶ノ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酸的拼音:suān(ㄙㄨㄢ)  

⒈ 像醋的气味或味道:酸菜。酸溜溜。酸梅。酸甜。酸奶。酸枣。

⒉ 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分“无机酸”、“有机酸”两大类:盐酸。碳酸。硝酸。硫酸。酸碱度。

⒊ 讥讽人的迂腐:穷酸。寒酸。

⒋ 悲痛,伤心:酸楚。辛酸(亦作“酸辛”)。酸苦。酸怆。酸怀。

⒌ 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酸痛。腰酸腿疼。

统一码

酸字UNICODE编码U+9178,10进制: 37240,UTF-32: 00009178,UTF-8: E9 85 B8。

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酸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erbity、ache、acid、grieved、tartness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tart, sour; acid; stiff; spoil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酸的拼音: su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酉( yǒu  ),“酉”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酉”,与酒、酪等有关。本义:醋)

(2) 同本义 [vinegar]。如:酸醋(即醋。因其味酸,故名)

(3) 像醋一样的气味或味道 [sour;tart]

杏子还没熟,太酸

(4) 又如:酸辛(酸味和辣味);酸苦(酸味和苦味);酸醨(味酸而薄的酒)

(5) 特指胃酸,胃液 [gastric juice]。如:酸水(胃液)

(6) 杂剧脚色之一,主要扮演青年文人,因此亦用作对文人的蔑称 [scholar]

“孤”谓官;“酸”谓秀士。凡称“酸”,谓正末扮秀士当场也。——清· 焦循《剧说》

(7) 小雨 [drizzle]。如:酸然(下小雨的样子)

(8) 酸类物质名 [aci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的一种化合物(如盐酸、硫酸或苯甲酸);如溶于水,则其水溶液呈酸味,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与某些金属(如铁,锌,锡)反应放出氢气;一种含氢化合物(HX),在水溶液中产生水合氢离子(如H 3 O + )和阴离子X - ,强酸(如硝酸、盐酸或三氯醋酸)的稀溶液电离程度基本完全,弱酸(如醋酸或苯甲酸)的电离度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极弱的酸(如氢氰酸或硼酸)的电离度远小于百分之一

词性变化

酸的拼音: suān  

〈词性:形〉

(1) 寒酸;迂腐。形容读书人的贫寒 [pedantic;poor]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宋·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元· 王实甫《西厢记》

(2) 又如:酸丁(对贫寒的读书人的贬称);酸子(对文人、书生的蔑称);酸款(装模作样地款待人);酸论(陈腐的论调);酸文假醋(假斯文);酸黄韭烂豆腐(讥笑读书人的话);酸寒(形容穷读书人的生活言行窘困的样子);酸士(酸丁);酸不溜丢(形容文人的迂腐);酸迂(酸腐,迂腐)

(3) 悲伤;凄凉 [sad;miserable]。如:酸心落泪(人受屈后伤心地流泪);酸挤挤(心中辛酸难耐的样子);酸切(悲切;凄切);酸哽(心中悲伤忧闷以致喉头哽咽);酸急(形容声音悲凄而急促)

(4) 悲痛 [grieved;sorrowful]

日磾观状,益增酸哽。—— 北齐· 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

对酒不能言,感慨怀酸辛。——晋· 阮籍《咏怀》

妻乃轻服诣(董)卓门,跪自陈情,辞甚酸怆。——《后汉书·皇甫规妻传》

(5) 又如:酸怆(哀伤悲痛);酸咽(悲伤哭泣而抽咽起来);酸恨(悲痛遗憾);酸伤(伤心)

(6) 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 [(feeling of) jealousy]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 凤姐大闹 宁国府。——《红楼梦》

(7) 又如:酸风(比喻醋意);酸眉苦脸(形容又嫉妒又苦恼的神色)

酸的拼音: suān  

〈词性:动〉

(1) 通“痠”。酸痛,因疾病或疲劳引起的筋肉微痛而无力的感觉 [ache;tingle]

山高谷深,不觉脚酸。——《乐府诗集·陇头流水歌辞》

四肢酸重。——《晋书·皇甫谧传》

(2) 又如:酸哀(酸痛无力)

(3) 突然刺痛;抽搐 [twitch]。如:酸重(因疾病或疲劳而引起身体微痛乏力的感觉)

常用词组

酸鼻、酸菜、酸楚、酸解、酸刻、酸苦、酸困、酸懒、酸溜溜、酸麻、酸梅、酸奶,酸牛奶、酸曲、酸乳,酸乳酪、酸软、酸涩、酸甜苦辣、酸头儿、酸味、酸心、酸辛

  拼音    注音  ㄎㄜ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YNTJ  仓颉  YOLN  郑码  SZOK  四角  028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66  区位  3144  统一码  523B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刻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⒉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⒊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⒋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⒌ 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⒍ 同“克”。

统一码

刻字UNICODE编码U+523B,10进制: 21051,UTF-32: 0000523B,UTF-8: E5 88 BB。

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racter、chisel

造字法

形声:从刂、亥声

English

carve, engrave; quarter hou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刻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 同本义 [engrave]

刻,镂也。——《说文》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尔雅·释器》

器不刻镂。——《礼记·哀公问》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

刻桓宫桷。

(4)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用胶泥刻字,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是日观道中石刻,其远方刻尽漫失。——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刻图章;刻刀(雕刻所用的刀具);刻木(在木质器物上雕刻);刻饰(雕刻装饰);刻铭(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刻划(雕刻;刻印);刻篆(指雕刻的文字、花纹)

(6) 绘画;修饰 [draw;adorn]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 西子也?——《世说新语·轻诋》

(7) 又如:刻句(推敲锻炼词句);刻桷(有绘饰的方椽);刻章琢句(修饰琢磨章句);刻励(琢磨推敲)

(8) 划,割 [cut]。如:刻蜡板;刻截(割断);刻漆(割漆)

(9) 严格要求 [rigorously demand]。如:刻己(严格要求自己);刻求(严格要求);刻责(严格要求);刻绳(限制要求)

(10) 限定 [restrict]

指日刻期,应时有验。——《白石神君碑》

(11) 又如:刻纳(限期归还)

(12) 伤害 [damage;prejudice]

山坐金,反自刻。——刘安《淮南子》

(13) 又如:刻虐(侵害);刻害(侵害,残害);刻贼(伤害;残害);刻烂(毁伤溃烂)

(14) 铭记 [engrave on one's mind]

刻骨攫新句。——刘得仁《陈情上知己》

(15) 又如:刻骨镂心(喻永志不忘。多用表达感激之情);刻心(谓铭记于心)

词性变化

刻的拼音:   

〈词性:名〉

(1) 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quarter of an hour]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六点一刻

刻的拼音:   

〈词性:形〉

(1) 刻薄;苛刻 [unkind;sarcastic]

性刻害,好发人阴私。——《汉书·杨恽传》

诜居官颇刻敛。——《唐书·孟诜传》

(2) 又如:刻峭(苛刻;严酷);刻碎(苛刻繁琐);刻诛(严酷的刑罚);刻酷(苛刻;严酷)

(3) 急迫 [urgent;pressing]。如:刻下(即刻;眼下);刻有(现有);刻不待时(时间紧迫)

(4) 刻苦 [assiduous]。如:刻励(刻苦勤勉);刻厉(刻苦自励)

常用词组

刻板、刻本、刻薄、刻不容缓、刻毒、刻度、刻骨、刻骨铭心、刻画、刻记、刻苦、刻漏、刻镂、刻期、刻丝、刻线、刻写、刻意、刻印、刻舟求剑、刻字

  拼音  báo bó bò   
注音  ㄅㄠˊ ㄅㄛˊ ㄅㄛ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86  AIGF  五笔98  AISF  仓颉  TEII  郑码  EVFD  四角  44142  结构  上下电码  5631  区位  1701  统一码  8584  笔顺  一丨丨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薄的拼音:báo(ㄅㄠˊ)  

⒈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⒉ 冷淡,不热情:薄待。

⒊ 味道淡:薄酒。

⒋ 土地不肥沃:薄田。

其他字义

薄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⒉ 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

⒊ 不庄重,不厚道:薄夫。薄幸(负心)。薄情。轻薄。刻薄。

⒋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⒌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

⒍ 迫近:薄近。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⒎ 古同“箔”,帘子。

⒏ 姓。

其他字义

薄的拼音:bò(ㄅㄛˋ)  

⒈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统一码

薄字UNICODE编码U+8584,10进制: 34180,UTF-32: 00008584,UTF-8: E8 96 84。

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䙏泊簿亳箔

汉英互译

thin、flimsy、weak、cold

相关字词

肥、浓、厚、深

造字法

形声:从艹、溥声〔字义

English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薄的拼音: báo  

〈词性:形〉

(1) [口]∶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thin]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infertile]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indifferent;be cold toward sb.;lack in warmth]。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tasteless; weak]。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bó;bò  

常用词组

薄荷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