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意思 “名声狼藉”指的是人的名誉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声望和名誉已经完全丧失,被众人所厌恶和唾弃 。
可能对应的生肖 鼠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老鼠经常偷吃粮食、破坏物品,还会传播疾病。
自古以来,老鼠就不受人欢迎,有着诸多负面形象,成语“鼠目寸光”等也体现了人们对它的贬损,其名声可谓是臭名昭著,非常符合“名声狼藉”这一描述。
蛇 蛇大多外形阴冷,部分蛇类还带有剧毒,让人感到恐惧。
在文化中,蛇常常被赋予阴险、狠毒的象征意义,比如“农夫与蛇”的故事,蛇恩将仇报的形象深入人心,导致蛇在人们心中的名声不太好,也可与“名声狼藉”相对应。
名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⒉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⒊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⒋ 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⒌ 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⒍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⒎ 占有:不名一文。
⒏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名字UNICODE编码U+540D,10进制: 21517,UTF-32: 0000540D,UTF-8: E5 90 8D。
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䫤命詺銘
express、fame、famous、first name、firstname、reputation
实
会意:从口、从夕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详细解释◎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give name to]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tell]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lend one's name to an enterprise occasion]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own;possess]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understand]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名〉
(1) 名字;名称 [name]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influencial family]。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notable]。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fame;reputation;renown]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fame and position]。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titular]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number]。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形〉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well-known;famous]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big;great]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量〉
用于人的数量 [used in human number]。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名不副实、名不虚传、名册、名产、名称、名城、名菜、名垂青史、名词、名次、名刺、名从主人、名存实亡、名单、名额、名副其实、名贵、名号、名讳、名家、名将、名缰利锁、名句、名角,名角儿、名利、名列前茅、名流、名录、名落孙山、名满天下、名门、名门望族、名目、名目繁多、名牌、名片、名气、名人、名人录、名山大川、名声、名胜、名师、名实、名士、名手、名数、名堂、名帖、名下、名学、名言、名医、名义、名义、名义账户、名优、名誉、名噪一时、名正言顺、名著、名状、名字、名作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磬聲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形声:从耳、声殳声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 声的拼音:
聲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
狼的拼音:láng(ㄌㄤˊ)
⒈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狈。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进坏人)。
狼字UNICODE编码U+72FC,10进制: 29436,UTF-32: 000072FC,UTF-8: E7 8B BC。
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wolf
形声:从犭、良声
wolf
详细解释◎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 同本义 [wolf]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3)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4) 即俍人 [Lang nationality]。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5) 星名。即天狼星 [Sirius]。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6) 姓
◎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形〉
(1) 凶狠 [fierce and malicious]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2)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3) 急快 [hurry]。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4) 散乱,困窘 [in random]。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5) 笨,拙 [stupid;bulky]。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多肉少、狼狗、狼顾、狼孩、狼号鬼哭、狼毫、狼藉、狼井、狼吞虎咽、狼烟、狼烟四起、狼崽、狼子野心
藉的拼音:jiè(ㄐ一ㄝˋ)
⒈ 垫在下面的东西。
⒉ 衬垫:枕藉。
⒊ 同“借”。
⒋ 抚慰:慰藉。
⒌ 含蓄:蕴藉。
⒍ 假设,假使:“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践踏,凌辱:“人皆藉吾弟”。狼藉。
⒉ 进贡:“其藉于成周”。
⒊ 〔藉藉〕同“籍籍”。
⒋ 姓。
藉字UNICODE编码U+85C9,10进制: 34249,UTF-32: 000085C9,UTF-8: E8 97 89。
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藉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蒩借耤
形声:上形下声
mat, pad; rely on; pretext
详细解释◎ 藉的拼音: jí
〈词性:动〉
(1) 践踏;欺凌 [tread on;bully]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
(2) 进贡 [pay tribute]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3) 登记;记 [record]
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
(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confiscated property]。如:藉没(没收)
(5) 顾念;顾惜 [take good care of]。如:藉不得(顾不得)
(6) 用绳缚 [tie;bind]。如:藉靡(缚,捆绑)
◎ 藉的拼音: jí
〈词性:形〉
杂乱 [in disorder]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
◎ 藉的拼音: jí
〈词性:名〉
(1) 通“籍”
(2) 藉田 [field]。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3) 耕种藉田 [till]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
(4) 赋税 [taxes]。如:藉敛(征收税赋)
(5) 通“阼”。势位 [potency]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6) 另见 jiè
藉藉
◎ 藉的拼音: jiè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2) 同本义 [pad]
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
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
藉乃燔林。——《列子·黄帝》
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
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
◎ 藉的拼音: jiè
〈词性:动〉
(1) 衬垫 [mat]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3) 坐卧其上 [lean on]
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
(5) 践踏;欺凌 [bully]。如:凌藉(践踏;欺凌)
(6) 抚慰 [placate]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
(8) “借”的繁体字
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9) 另见 j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