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意思 “红嘴红脚”直观描述的是嘴巴和脚呈现红色的特征 ,可用于形容某些动物外观特点。
可能对应的生肖 鸡 鸡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之一就是有着红色的鸡冠和爪子。
公鸡的鸡冠大而鲜红,十分醒目,鸡爪也是红色的。
而且鸡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其红嘴(鸡冠部分可视作广义的“嘴”呈现红色)红脚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鸡是比较符合“红嘴红脚”描述的生肖。
红(紅)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⒉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 )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⒊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⒋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⒌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⒍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红(紅)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红字UNICODE编码U+7EA2,10进制: 32418,UTF-32: 00007EA2,UTF-8: E7 BA A2。
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紅
red
白
形声:从纟、工声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详细解释◎ 红的拼音:
(1) 紅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female worker;woman worker]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livery of grief;mouring apparel]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merits and achivements]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 红的拼音:
紅 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pink]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re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Red;revolutionary]。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very popular]。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 红的拼音:
紅 hóng
〈词性:名〉
(1) 美人的代称 [beauty]。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red]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red silk]——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blood]。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flower]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weddings]。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dividends]。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grass]。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symbol of success]。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Hong]
秋,蒐于红。——《春秋》
◎ 红的拼音:
紅 hóng
〈词性:动〉
(1) 变红,呈现红色 [redden]。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红案,红案儿、红白喜事、红斑痤疮、红榜、红包,红包儿、红宝石、红不棱登、红布、红茶、红场、红尘、红澄澄、红蛋、红得发紫、红灯、红豆、红粉、红封、红汞、红光满面、红海、红河、红花、红火、红角,红角儿、红军、红口白牙、红利、红痢、红脸、红脸赤颈、红领巾、红楼梦、红绿灯、红罗、红煤、红模子、红娘、红女、红牌、红喷喷、红扑扑、红旗、红人、红润、红色、红色保险箱、红烧、红烧肉、红十字会、红事、红薯、红水河、红头文件、红外线、红卫兵、红细胞、红绡、红小鬼、红心、红星、红颜薄命、红眼、红眼病、红艳、红艳艳、红药、红药水、红衣主教、红殷殷、红缨枪、红与黑、红晕、红运、红枣、红肿、红妆、红装
嘴的拼音:zuǐ(ㄗㄨㄟˇ)
⒈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嘴巴。嘴头。嘴快。嘴严。嘴直。嘴软。嘴笨。嘴馋。张嘴。嘴甜心苦。
⒉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嘴。壶嘴儿。
嘴字UNICODE编码U+5634,10进制: 22068,UTF-32: 00005634,UTF-8: E5 98 B4。
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㭰咀觜
mouth、nib、puss、rostra、spigot、spile、bazoo、neb
形声:左形右声
mouth, lips
详细解释◎ 嘴的拼音: zuǐ
〈词性:名〉
(1)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 zuǐ )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2) 同本义 [horn-like hair on the owl-head]
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集韵》
(3) 鸟嘴 [beak]
(二郎)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西游记》
(4) 中古时期,嘴引申指人或动物的口腔器官 [mouth]
有一鱼,可长丈余,粗细大于臂…嘴尖,状如鲟鱼。——唐· 王度《古镜记》
他嘴头子又来得,左话右转,右话左转,翻蛆搭舌头的侪是他说话分。——《何典》
(5) 又如:嘴片子(嘴皮子。嘴唇);嘴瓜(嘴部附近的部位);嘴皮(嘴唇);嘴壳子(指鸟喙);嘴犄角(嘴角);嘴筒(嘴巴);嘴卢都(撅着嘴,鼓着嘴)
(6) 从鸟嘴外形突出引申出表示物体的突出部分 [sth.shaped or functioning like a mouth]
两盘一山嘴,转出东南。——《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7) 又如:山嘴;瓶嘴;茶壶嘴
(8) 脸 [face]。如:嘴鼻(面貌);嘴吃屎(脸向下跌倒);嘴啃地(指脸向下跌倒);嘴抢地(嘴啃地)
◎ 嘴的拼音: zuǐ
〈词性:动〉
(1) 说话 [speak]
要你们去献殷勤塌嘴?——《西游记》
真真这凤丫头越发贫嘴了。——《红楼梦》
(2) 又如:嘴喳喳(多嘴);嘴花捩撇(能说会道);嘴巴巴的(叽叽喳喳的);嘴舌(口舌争执);嘴打人(话说得生硬,厉害,刺伤人);嘴呐(说话吞吞吐吐);嘴抹儿(指口才,说话的能力);嘴骨弄(多言多语);嘴强(能说会道);嘴钝(话说迟钝;不善言辞);嘴短(形容话说不响);嘴清舌白(话说得明确清楚);嘴甜心苦(出言和善而居心狠毒);嘴痒(一有说话的机会就要说,不说觉得不痛快)
嘴巴、嘴笨、嘴岔,嘴岔儿、嘴馋、嘴长、嘴唇、嘴大喉咙小、嘴多舌长、嘴尖、嘴角、嘴紧、嘴快、嘴懒、嘴里牙多、嘴脸、嘴皮子、嘴贫、嘴勤、嘴软、嘴上春风、嘴是两张皮、嘴松、嘴碎、嘴损、嘴甜、嘴头,嘴头儿、嘴稳、嘴严、嘴硬、嘴直、嘴子
红(紅)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⒉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 )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⒊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⒋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⒌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⒍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红(紅)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红字UNICODE编码U+7EA2,10进制: 32418,UTF-32: 00007EA2,UTF-8: E7 BA A2。
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紅
red
白
形声:从纟、工声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详细解释◎ 红的拼音:
(1) 紅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female worker;woman worker]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livery of grief;mouring apparel]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merits and achivements]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 红的拼音:
紅 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pink]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re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Red;revolutionary]。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very popular]。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 红的拼音:
紅 hóng
〈词性:名〉
(1) 美人的代称 [beauty]。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red]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red silk]——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blood]。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flower]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weddings]。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dividends]。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grass]。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symbol of success]。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Hong]
秋,蒐于红。——《春秋》
◎ 红的拼音:
紅 hóng
〈词性:动〉
(1) 变红,呈现红色 [redden]。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红案,红案儿、红白喜事、红斑痤疮、红榜、红包,红包儿、红宝石、红不棱登、红布、红茶、红场、红尘、红澄澄、红蛋、红得发紫、红灯、红豆、红粉、红封、红汞、红光满面、红海、红河、红花、红火、红角,红角儿、红军、红口白牙、红利、红痢、红脸、红脸赤颈、红领巾、红楼梦、红绿灯、红罗、红煤、红模子、红娘、红女、红牌、红喷喷、红扑扑、红旗、红人、红润、红色、红色保险箱、红烧、红烧肉、红十字会、红事、红薯、红水河、红头文件、红外线、红卫兵、红细胞、红绡、红小鬼、红心、红星、红颜薄命、红眼、红眼病、红艳、红艳艳、红药、红药水、红衣主教、红殷殷、红缨枪、红与黑、红晕、红运、红枣、红肿、红妆、红装
脚的拼音:jiǎo(ㄐ一ㄠˇ)
⒈ 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脚心。脚掌。脚背。脚跟。脚步。脚印。脚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脚镣。脚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
⒉ 最下部:脚注。山脚。墙脚。
⒊ 剩下的废料,渣滓:下脚料。
⒋ 〔脚本〕表演戏剧或拍摄影视所依据的底本。
⒌ 旧时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háng )。脚钱。拉脚。
脚字UNICODE编码U+811A,10进制: 33050,UTF-32: 0000811A,UTF-8: E8 84 9A。
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卻腳踋
feet、footsie、pettitoes、trilby
足、手、头
会意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详细解释◎ 脚的拼音:
脚 ji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shank]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foot]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base]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dregs;residue]。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step]。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porter]。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helper]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end]。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脚板、脚本、脚脖子、脚步、脚灯、脚凳、脚底、脚垫、脚夫、脚杆、脚跟,脚根、脚弓、脚孤拐、脚光、脚后跟、脚户、脚迹、脚劲,脚劲儿、脚力、脚镣、脚路、脚轮、脚门、脚盆、脚气、脚钱、脚色、脚手架、脚踏车、脚梯、脚腕子、脚位、脚窝、脚心、脚印,脚印儿、脚掌、脚爪、脚趾、脚肿、脚踵、脚注、脚镯、脚子油、脚资、脚踪
◎ 脚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role;part]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