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前程似锦的生肖

前程似锦猜生肖 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尊贵和吉祥,代表着非凡的地位和成就。

传说龙能腾云驾雾,遨游天际,有着广阔无垠的活动空间和无限可能,寓意着能够一飞冲天,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这与“前程似锦”所表达的美好、光明且充满希望的前途高度契合。

人们常用龙来比喻那些有着远大抱负且极有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其未来一片锦绣。

马:马在古代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征战伙伴,代表着速度、活力与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匹良驹能够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帮助主人建功立业。

马奔跑起来气势磅礴,向着目标奋力疾驰,象征着积极进取、追求梦想。

这种不断奋进、追求成功的特质,预示着拥有美好的前程,如同踏上一条铺满鲜花的光明大道,符合“前程似锦”的寓意。

鸡:鸡每天清晨准时打鸣,唤醒人们迎接新的一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公鸡外形威武,头顶鲜艳的鸡冠,羽毛色彩斑斓,极具观赏性,展现出一种自信和骄傲的姿态。

在传统文化中,鸡也有勤奋努力、追求卓越的含义,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有望获得美好的前程,过上富足、荣耀的生活,与“前程似锦”所蕴含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相符 。

词语的意思 “前程似锦”意思是前程像锦绣那样,形容前途十分美好,通常用于祝福他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取得成功、获得幸福,拥有一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

 

  拼音  qián   注音  ㄑ一ㄢˊ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UEJJ  仓颉  TBLN  郑码  UAQK  四角  80221  结构  上下电码  0467  区位  3916  统一码  524D  笔顺  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前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⒉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⒊ 顺序在先的:前五名。

⒋ 向前行进:勇往直前。

统一码

前字UNICODE编码U+524D,10进制: 21069,UTF-32: 0000524D,UTF-8: E5 89 8D。

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偂歬

汉英互译

former、forward、front、preceding、restra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动〉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go forward;go ahead]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guide;lead]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call on (sb.holding high office)]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cut;trim]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词性变化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ahead;forward;front]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ago;before;former]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in advance;beforehand]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present]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China-cane]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形〉

(1) 从前的 [former;previous]。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future]。如:前景;前程;前途

常用词组

前摆、前半晌、前半天、前半夜、前辈、前臂、前不久、前部、前舱、前车之鉴、前尘、前程、前程万里、前仇、前此、前导、前导、前灯、前敌、前定、前额、前伐、前帆、前方、前锋、前夫、前俯后合、前赴后继、前功尽弃、前汉、前后、前呼后拥、前肩、前脚、前脚、前脚后脚、前襟、前进、前景、前科、前例、前烈、前路、前茅、前门、前面、前年、前排、前仆后继、前妻、前期、前前后后、前清、前情、前驱、前儿,前儿个、前人、前任、前日、前哨、前哨战、前身、前生、前世、前事、前所未闻、前所未有、前所未知、前台、前提、前体、前天、前厅、前庭、前头、前途、前途渺茫、前途未卜、前往、前桅、前卫、前夕、前嫌、前线、前胸、前言、前沿、前仰后合、前夜、前一阵子、前因、前因后果、前院、前月、前站、前兆、前者、前肢、前置、前置词、前缀、前奏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TKGG  仓颉  HDRHG  郑码  MFJC  四角  26914  结构  左右电码  4453  区位  1944  统一码  7A0B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程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规矩,法式:程式。程序。章程。规程。

⒉ 进展,限度:程度。进程。日程。过程。

⒊ 道路的段落:路程。行(xíng   )程。里程。启程。前程。

⒋ 衡量,考核:计日程功。

⒌ 姓。

统一码

程字UNICODE编码U+7A0B,10进制: 31243,UTF-32: 00007A0B,UTF-8: E7 A8 8B。

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rder、rule

造字法

形声:从禾、呈声

English

journey, trip; schedule, agend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程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禾,呈声。本义:称量谷物,并用作度量衡的总名)

(2) 度量衡的总称 [a general name of measurements of all kinds]

按度程。——《礼记·月令》

程者,物之准也。——《荀子·致仕》

(3) 法式;章程,规格 [rules;regulations]

张苍定章程。——《汉书·高帝纪》

(4) 又如: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程考(按科举常规考试);程品(法式;规范);程法(程式;法则)

(5) 典范;法度 [model;law;standard]

匪先民是程。——《诗·小雅》

后世以为法程。——《吕氏春秋·慎行》

(6) 又如:程律(法律);程墨(作为范本阅读的八股文选集)

(7) 限度;期限;定额 [limit;limitation;quota;norm]

明宵有程。——《魏都赋》

(8) 又如:程额(定额;定限);程期(期限);程限(达到的期限)

(9) 指以驿站邮亭或其他停顿止宿地点为起讫的一段路 [stage of a journey]。如:程顿(路程距离及途中可供食宿休止的地方);程头(站头。路程中休止处);程歇(谓行程中的食宿休止)

(10) 路程;行程 [journey;distance travelled]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11) 又如:全程(全部路程);程老(谓在路途中死亡)

(12) 学习、办事的进展安排 [order]。如:日程,课程,进程

(13) 指一段时间 [time]。如: 一程子;这程子;前些程子

(14) 步骤;过程 [procedure]。如: 流程; 疗程;历程

词性变化

程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衡量;品评 [measure;weigh;judge]。如:计日程功;程才(衡量考较才能);程量(衡量)

常用词组

程度、程控、程式、程限、程序

  拼音  sì shì   注音  ㄙˋ ㄕ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WNYW  仓颉  OVIO  郑码  NZOD  四角  28200  结构  左右电码  0138  区位  4338  统一码  4F3C  笔顺  ノ丨フ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似的拼音:sì(ㄙˋ)  

⒈ 相类,像:相(xiāng   )似。类似。似是而非。

⒉ 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似应如此。

⒊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似一个。

其他字义

似的拼音:shì(ㄕˋ)  

⒈ 〔似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似似”。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统一码

似字UNICODE编码U+4F3C,10进制: 20284,UTF-32: 00004F3C,UTF-8: E4 BC BC。

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価㐶

汉英互译

appear、like、seem、similar

造字法

形声:从亻、以声

English

resemble, similar to; as if, se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似的拼音: shì  

〈词性:助〉

(1) 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

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水浒传》

(2) 另见   

常用词组

似的

基本词义

似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2) 同本义 [look like;similar]

似,象也。——《说文》

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墨子经上》

见似目瞿。——《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

寡人虽无似也。——《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

似,类也。——《广雅》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吕氏春秋·疑似》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吕氏春秋·察今》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似起(像,如);似像(相同的样子,模样);似有若无(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似许(如此,如许);似漆如胶(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似类(相类;相似;像);似若(好像)

(4) 似乎 [seem;look as if]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似不足信;似如(好像);似若(好像);似是而非

(6) 给予,送给 [give]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贾岛《剑客》

(7) 继承 [inherit]

是以似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似续妣祖。——《诗·小雅·斯干》

(8) 又如:似续(继承;继续);召公是似

词性变化

似的拼音:   

〈词性:介〉

(1) 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 [than]

今年衰似去年些。——宋· 刘克庄《浪淘沙·纸帐素屏遮》

(2) 又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

(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影响及于他处,相当于“与”、“向” [to]

今朝别有承恩处,鹦鹉飞来说似人。——罗邺《宫中》

(4) 另见 shì  

常用词组

似曾、似…非…、似非而是、似乎、似是而非

  拼音  jǐn   注音  ㄐ一ㄣˇ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QRMH  仓颉  OPHAB  郑码  PNLI  四角  86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930  区位  2985  统一码  9526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丨フ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锦(錦)的拼音:jǐn(ㄐ一ㄣˇ)  

⒈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旗。锦屏。锦标。锦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锦锦山河”、“锦锦前程)”。锦上添花。

⒉ 鲜明美丽:锦霞。锦缎。锦笺。锦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统一码

锦字UNICODE编码U+9526,10进制: 38182,UTF-32: 00009526,UTF-8: E9 94 A6。

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ight and beautiful、brocade

造字法

形声:从帛、金声

English

brocade, tapestry; embroider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锦的拼音:

jǐn  

〈词性:名〉

(1) (形声。从帛,金声。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brocade]

锦,襄邑织文。——《说文》。 朱骏声按,染丝织成文章也。 汉襄邑县贡织文。”

皆奉玉锦束请觌。——《仪礼·聘礼》。注:“玉锦,锦之文纤缛者也。”

衣锦尚絅。——《礼记·中庸》

锦衣狐裘。——《诗·秦风·终南》

(3) 又如:锦囊(锦制的袋子);锦衾(锦制的大被);锦帆(锦制的帆);锦覆(以织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护)

(4) 古指锦袍 [brocade gown]。如:锦襕衣(华美的袈裟);锦衣纨绔(指华美服装,也指豪华生活)

(5) 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your]。如:锦念;锦注(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关注。也称锦念);锦郎(书轴的别名);锦素(书信)

词性变化

锦的拼音:

jǐn  

〈词性:形〉

(1) 比喻鲜艳华美的 [bright and beautiful]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锦文(鲜明华丽的花纹);锦石(有色彩花纹的石头);锦瑟(装饰华丽的瑟);锦币(鲜丽的彩帛)

(3) 在锦上绣花的 [embroidered on brocade]。如:锦字

常用词组

锦标、锦标赛、锦缎、锦鸡、锦纶、锦囊妙计、锦披、锦旗、锦上添花、锦西、锦绣、锦绣河山、锦衣卫、锦衣玉食、锦州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