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意思 “江南七怪”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组合人物。
他们是活跃在江南地区的七位武林高手,分别是柯镇恶(绰号“飞天蝙蝠”)、朱聪(“妙手书生”)、韩宝驹(“马王神”)、南希仁(“南山樵子”)、张阿生(“笑弥陀”)、全金发(“闹市侠隐”)、韩小莹(“越女剑”)。
七人虽然性格各异、武功路数不同,但情同手足,行侠仗义,在江湖上颇有声名,并且收郭靖为徒,对郭靖的成长和武学启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能对应的生肖 马:韩宝驹绰号“马王神”,擅长马术,与马关系紧密,所以从他这一特征来看,生肖可能有马。
马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武侠世界中,善于驾驭马匹也是闯荡江湖的一项本领,韩宝驹凭借高超的马术在江湖上扬名,马这一形象与他关联较大。
狗:柯镇恶双目失明却能在江湖行走,靠的是远超常人的听觉和嗅觉,如同狗一般灵敏。
狗忠诚且警觉性高,柯镇恶对朋友忠义,面对敌人时警惕性十足,在某种程度上二者有相似之处。
而且狗在很多时候能凭借敏锐的感官帮助主人发现危险,柯镇恶也常凭借自己独特的感知能力带领江南七怪应对各种危机 。
牛:南希仁被称作“南山樵子”,樵夫的形象往往给人踏实、勤劳的感觉,这与牛踏实肯干、默默劳作的特质相符。
牛象征着坚韧和勤劳,南希仁在江南七怪中或许也是以稳重、实干的形象存在,如同牛一样,虽不张扬,但在团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江的拼音:jiāng(ㄐ一ㄤ)
⒈ 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gān )(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⒉ 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⒊ 姓。
江字UNICODE编码U+6C5F,10进制: 27743,UTF-32: 00006C5F,UTF-8: E6 B1 9F。
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river
形声:从氵、工声
large river; yangzi; surname
详细解释◎ 江的拼音: ji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2) 同本义 [Changjiang River]
江,江水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3)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4) 江河的通称 [river]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洛河”、“渭河”、“漳河”
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 钱塘浙江,有 吴通陵江。——《论衡·书虚》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史记·伍子胥列传》
(5) 又如: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江燕引雏(江边的燕子,为避灾祸,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江州车儿(一种独轮推车)
(6) 江苏省的简称 [Jiangsu province]。如:江浙
(7) 中国古国名 [Jiang state]。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年灭于楚
(8) 是中古州名 [Jiang prefecture]。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
(9) 姓
江北、江表、江盗、江东、江都、江防、江干、江河、江河日下、江湖、江湖骗子、江湖医生、江湖艺人、江郎才尽、江轮、江门、江米、江米酒、江南、江宁、江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江苏、江天、江天一色、江西、江心补漏、江右、江猪、江左
南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⒉ 姓。
南的拼音:nā(ㄋㄚ)
⒈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南字UNICODE编码U+5357,10进制: 21335,UTF-32: 00005357,UTF-8: E5 8D 97。
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outh
北
象形
south; southern part; southward
详细解释◎ 南的拼音: nā
另见 nán
南无
◎ 南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2) 方位名。和“北”相对 [south]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 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4) 南方;南面 [South]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 阮居道北。——《新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南风(南方势力);南酒(黄酒,南方酿造);南宗(佛教指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惠能所创立);南夏(泛指中国的南部);南客(客居南方);南浦(南面的水边);南琛(南方所产的珍宝);南乡(南方);南邻(古指南方金邻国;南边的近郊);南荣(房屋的南檐;南方之地);南鄙(南方边境地区);南迁(迁都南方);南徼(南方边陲);南馔(南方口味的菜肴);南关(南方的关塞)
(6) 官爵名。通“男” [baron]
郑伯,男南也。——《孔子家语·正论解》。注:“南,《左传》作男,古字作男,亦多用作此南,连言之,犹言公侯也。”
(7) 对《诗经》中《周南》、《召南》的简称 [Nan]
周始二《南》,《风》兼六代。——《晋书》
(8) 姓
◎ 南的拼音: nán
〈词性:动〉
(1) 向南走;向南移动 [move toward south]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 象郡。
(3) 又如:南辕(车辕向南)
◎ 南的拼音: nán
〈词性:副〉
(1) 向南 [toward south]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面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3) 另见 nā
南半球、南北、南边、南部、南朝[420—589]、南方、南风、南宫、南瓜、南冠、南郭处士、南国、南海、南海、南货、南极、南极潇湘、南柯一梦、南岭、南美洲、南门、南面、南亩、南腔北调、南沙群岛、南唐、南山、南温带、南亚、南亚次大陆、南阳、南阳西鄂、南洋、南夷、南辕北辙、南针
七的拼音:qī(ㄑ一)
⒈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⒉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⒊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七字UNICODE编码U+4E03,10进制: 19971,UTF-32: 00004E03,UTF-8: E4 B8 83。
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柒
seven
会意
seven
详细解释◎ 七的拼音: qī
〈词性:数〉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seven times]。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 七的拼音: qī
〈词性: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七…八…、七八成、七八成、七病八痛、七长八短、七尺之躯、七大八小、七大洲、七高八低、七绝、七拉八扯、七老八十、七零八落、七律、七略、七庙、七拼八凑、七平八稳、七七、七七事变、七巧板、七窍、七窍生烟、七情、七擒七纵、七色板、七上八下、七声、七十二变、七十二行、七手八脚、七夕、七弦琴、七言诗、七曜、七一、七折八扣、七嘴八舌
怪的拼音:guài(ㄍㄨㄞˋ)
⒈ 奇异,不平常:怪诞(离奇古怪)。怪事。怪物。怪讶。怪圈(quān )。怪话。怪异。奇形怪状。
⒉ 惊奇:大惊小怪。怪不得。
⒊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怪。妖怪。
⒋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怪癖(古怪的癖好)。怪僻(古怪)。
⒌ 很,非常:怪好的天气。
⒍ 怨,责备:不怪你。怪罪。怪怨。
怪字UNICODE编码U+602A,10进制: 24618,UTF-32: 0000602A,UTF-8: E6 80 AA。
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恠
monster、bewildering、wonder at、blame、odd、queer、strange、quite、rather
形声:从忄、圣声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详细解释◎ 怪的拼音:
恠 guà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圣( kù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bewildering;odd;strange;fantastic]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名〉
(1) 妖精,鬼物 [devil]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动〉
(1) 责怪 [blame]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wonder]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副〉
[口] 很,非常 [quite; very]——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怪不得、怪不得、怪诞、怪诞不经、怪道、怪话、怪杰、怪里怪气、怪秘、怪模怪样、怪念头、怪癖、怪僻、怪气、怪人、怪声怪气、怪胎、怪味、怪物、怪相、怪讶、怪样、怪异、怪异、怪异、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