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引火烧身的生肖

引火烧身打一生肖、引火烧身是什么生肖

引火烧身猜生肖

说法一:从释义我们在这里可以猜测是龙,在很多问学作品种龙都是可以在满身是火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引火烧身打一生肖可以猜测是龙。

说法二:还可以是鼠,鼠经常去做一些偷偷摸摸的事情,甚至还会搞一些破坏这无疑是在自掘坟墓。  因此引火烧身打一生肖可以猜测是鼠。

说法三:还可以从引火烧身的笔画入手去猜测生肖。”引“字4笔画,”火“字4笔画,”烧“字10笔画,”身“字7笔画,4个字一共是4+4+10+7=25笔,而根据生肖每12一个轮回,25对应的生肖顺序则是1(25-12x2=1)。再根据十二生肖排序,排在第1的生肖为鼠。

综上所述,引火烧身打一生肖,最大可能是生肖鼠、生肖龙。

十二生肖排序和生肖文化

生肖英文

鼠【Rat】、牛【Ox】、虎【Tiger】、兔【Hare】、龙【Dragon】、蛇【Snake】、马【Horse】、羊【Sheep】、猴【Monkey】、鸡【Cock】、狗【Dog】、猪【Boar】

生肖与时辰

鼠【午夜23时至01时】、牛【凌晨01时至03时】、虎【凌晨03时至05时】、兔【凌晨05时至07时】、龙【上午07时至09时】、蛇【上午09时至11时】、马【上午11时至13时】、羊【下午13时至15时】、猴【下午15时至17时】、鸡【下午17时至19时】、狗【夜晚19时至21时】、猪【午夜21时至23时】

生肖与农历

鼠【十一月】、牛【十二月】、虎【正月】、兔【二月】、龙【三月】、蛇【四月】、马【五月】、羊【六月】、猴【七月】、鸡【八月】、狗【九月】、猪【十月】

生肖与五行

金肖:鸡、猴。木肖:虎、兔。水肖:鼠、猪。火肖:蛇、马。土肖:牛、龙、羊、狗

生肖与季节

春肖:虎、兔、龙。夏肖:蛇、马、羊。秋肖:猴、鸡、狗。冬肖:猪、鼠、牛

生肖与颜色

红肖:鼠、马、羊、鸡。绿肖:牛、兔、龙、狗。蓝肖:虎、蛇、猴、猪。

生肖与文房四宝

棋肖:鼠、牛、狗。书肖:虎、龙、马。琴肖:兔、蛇、鸡。画肖:羊、猴、猪

生肖与家野

家肖:牛、马、羊、鸡、猪。书肖:虎、龙、马。野肖:鼠、虎、兔、龙、蛇、猴、狗。

生肖与天地

天肖:牛、兔、龙、马、猴、猪。地肖:鼠、虎、蛇、羊、鸡、狗

生肖与风雨雷电

风肖:虎、兔、龙。雨肖:鼠、牛、猪。雷肖:蛇、马、羊。云肖:猴、鸡、狗

引火烧身解释什么意思

【拼音】:yǐn huǒ shāo shēn

【解释】: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示例】:谁胆敢发动战争,必定会引火烧身。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取灭亡、自取毁灭、自掘坟墓、玩火自焚、惹火烧身、自作自受

  拼音  yǐn   注音  一ㄣˇ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XHH  仓颉  NL  郑码  YZI  四角  1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14  区位  5093  统一码  5F15  笔顺  フ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引的拼音:yǐn(一ㄣˇ)  

⒈ 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⒉ 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⒊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⒋ 退却:引退。引避。

⒌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⒍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统一码

引字UNICODE编码U+5F15,10进制: 24341,UTF-32: 00005F15,UTF-8: E5 BC 95。

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引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㧈廴

汉英互译

casue、cite、lead、leave、lure、make、quote、stretch

English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动〉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com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词性变化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leather strap for pulling cart]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forward]。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license]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pass]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形〉

长久 [long]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量〉

长度单位 [formerly, a measure of distance]。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常用词组

引爆、引别、引柴、引产、引车、引出、引导、引得、引逗、引渡、引而不发、引狗入寨、引鬼上门、引吭高歌、引号、引河、引火、引火烧身、引见、引荐、引进、引经据典、引咎、引决、引来、引狼入室、引力、引领、引流、引起、引桥、引擎、引人入胜、引人注目、引入、引入、引入迷途、引商刻羽、引蛇出洞、引申、引胜、引首、引手、引述、引水、引水入墙、引头、引退、引文、引嫌、引线穿针、引信、引言、引以为戒、引用、引诱、引语、引玉之砖、引喻、引喻失义、引着、引证、引锥刺股、引子

  拼音  huǒ   注音  ㄏㄨㄛˇ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OOOO  仓颉  F  郑码  UO  四角  90800  结构  单一电码  3499  区位  2780  统一码  706B  笔顺  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火的拼音:huǒ(ㄏㄨㄛˇ)  

⒈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⒉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⒊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⒋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⒌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⒎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⒏ 姓。

统一码

火字UNICODE编码U+706B,10进制: 28779,UTF-32: 0000706B,UTF-8: E7 81 AB。

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夥灬煷

汉英互译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火焰形

English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词性变化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动〉

(1) 焚烧;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cook]。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anger;temper]。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形〉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red]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urgent;pressing]。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常用词组

火把、火伴、火爆,火暴、火并、火不登、火柴、火场、火车、火冲冲、火铳、火床、火地岛、火电、火毒、火夫、火攻、火怪、火光、火棍、火锅、火海、火海刀山、火红、火候、火呼呼、火花、火化、火环、火鸡、火急、火齐、火家、火架、火剪、火碱、火箭、火箭炮、火经、火井、火警、火镜、火居道士、火炬、火锯、火炕、火坑、火辣辣、火烙铁、火犁、火力、火力发电、火镰、火亮,火亮儿、火烈、火龙、火龙、火笼、火炉、火轮、火冒三丈、火帽、火媒、火煤,火媒,火媒儿、火门、火棉、火棉胶、火苗、火捻,火捻儿、火奴鲁鲁、火炮、火盆、火票、火漆、火气、火器、火钳、火枪、火墙、火情、火球、火圈、火热、火绒、火色、火山、火山灰、火山口、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烧云、火舌、火石、火势、火势、火树银花、火速、火炭、火塘、火烫、火头、火头军、火头上、火腿、火网、火险、火线、火硝、火星、火星人、火刑、火性、火性子、火眼金睛、火焰、火药、火药味、火印、火油、火源、火灾、火葬、火躁、火纸、火中取栗、火种、火烛、火主、火柱、火箸、火砖

  拼音  shāo   注音  ㄕㄠ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ATQ  仓颉  FJPU  郑码  UOHG  四角  95812  结构  左右电码  3599  区位  4153  统一码  70E7  笔顺  丶ノノ丶一フノ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烧(燒)的拼音:shāo(ㄕㄠ)  

⒈ 使东西着火:焚烧。燃烧。烧灼。烧毁。

⒉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烧水。烧饭。烧砖。烧焊。烧蓝。烧料。

⒊ 一种烹饪方法:烧茄子。烧鸡。

⒋ 体温增高:发烧。退烧。

⒌ 经烘烤制成的饼:烧饼。火烧。

⒍ 一种烈性白酒:烧酒。高粱烧。

⒎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统一码

烧字UNICODE编码U+70E7,10进制: 28903,UTF-32: 000070E7,UTF-8: E7 83 A7。

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燒焼㶮

汉英互译

bake、burn、cremation、cook、fever、grill

相关字词

焚、燃

造字法

形声:从火、尧声

English

burn; bake; heat; ro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烧的拼音:

sh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2) 同本义 [burn]

烧,爇也。——《说文》

雏烧。——《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

齐之北泽烧火。——《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资治通鉴》

(3) 又如: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烧焚祭品);烧丹炼汞(道家用朱砂水银等物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烧糊了卷子(喻外貌丑陋);烧埋钱(烧化埋葬死人的费用);烧冷灶(敷衍不得时的人);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烧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4) 烘烤;曝晒 [roast]。如:烧炙(烧烤);烧猪(烧烤猪肉);烧鸭(即烤鸭)

(5) 照耀;照射 [radiate;shine]。如:烧空(映红天空);烧眼(耀眼)

(6) 加热使物体发生变化 [fire]。如: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烧汞(指道教徒用水银炼药);烧金(指方术之士炼丹砂为黄金);烧银(指炼丹);烧炼(冶炼);烧药(炼制丹药;煎药);烧铄(炼熔)

(7) 烹调方法之一。先用油炸,再加汤汁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 [fry after stewing;stew after frying]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苏轼《新城道中诗》

(8) 体温升高,得热病 [have a tempeture;run a fever]。如:孩子连烧两天了;现在还烧着呢

词性变化

烧的拼音:

shāo  

〈词性:名〉

(1) 野火 [field fire]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白居易《秋思诗》

(2) 指烧酒 [liquid]。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又如:烧刀(强烈的酒。也称烧刀子)

常用词组

烧包、烧杯、烧饼、烧刀子、烧饭、烧高香、烧锅、烧焊、烧荒、烧毁、烧火、烧碱、烧焦、烧结、烧酒、烧烤、烧埋、烧卖、烧毛、烧瓶、烧伤、烧香、烧心、烧云、烧纸、烧制、烧灼、烧灼感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部首  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TMDT  仓颉  HXH  郑码  NC  四角  27400  结构  单一电码  6500  区位  4177  统一码  8EAB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身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⒉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⒊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⒋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

⒌ 孕,娠:身孕。

⒍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统一码

身字UNICODE编码U+8EAB,10进制: 36523,UTF-32: 00008EAB,UTF-8: E8 BA AB。

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dy、life、one's conduct、oneself

造字法

象形:像女人怀孕腹大之形

English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life]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status]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词性变化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怀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take on]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量〉

用于衣服 [suit]。如:一身衣服

常用词组

身败名裂、身板,身板儿、身不由己、身材,身才、身长、身段、身法、身分、身分不明、身分证、身怀六甲、身高、身个儿、身故、身后、身家、身家性命、身价、身价百倍、身价倍增、身架,身架儿、身教、身经百战、身量,身量儿、身临其境、身名俱灭、身前、身强力壮、身轻言微、身躯、身上、身世、身势学、身手、身受、身态、身体、身体力行、身条,身条儿、身外之物、身亡、身无分文、身先士卒、身心、身心健康、身形、身腰、身影、身孕、身在曹营心在汉、身重、身姿、身子、身子骨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