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扬威抖擞的生肖

词语意思 “扬威抖擞”意思是振作精神、鼓起勇气来显示威风。

“抖擞”表示振作、奋发的样子,“扬威”则突出展示威风、威望。

可能对应的生肖 虎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天生具有威严的气势。

当它抖擞精神时,那种威风凛凛的模样尽显无遗。

它在山林中行走或捕猎时,通过自身的姿态、吼声等向其他动物展示自己的强大和威严,完美契合“扬威抖擞”的特质。

龙 龙在神话传说中是至高无上的神物,拥有超凡的力量和威严。

当龙现身时,往往伴随着风云变幻,它抖擞身姿,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无上威风,能让万物为之震撼,这与“扬威抖擞”所表达的展示强大威风的意思相符。

马 战马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响起,会抖擞精神,奋蹄奔腾。

它们身姿矫健,勇往直前,跟随战士们冲锋陷阵,展现出英勇无畏的气势,向敌人扬威。

马奔跑时鬃毛飞扬,充满力量感,也有“扬威抖擞”的意味 。

 

  拼音  yáng   注音  一ㄤˊ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RNRT  仓颉  QNSH  郑码  DYOD  四角  5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2254  区位  4979  统一码  626C  笔顺  一丨一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扬(揚)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簸动,向上播散:扬水。扬场(cháng   )。扬汤止沸。

⒉ 高举,向上: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

⒊ 在空中飘动:飘扬。

⒋ 称颂,传播:扬言。扬威。颂扬。扬弃。扬名。

⒌ 姓。

统一码

扬字UNICODE编码U+626C,10进制: 25196,UTF-32: 0000626C,UTF-8: E6 89 AC。

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揚飏敭䬗

汉英互译

raise、winno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catter, spread; pra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扬的拼音:

揚、敭 yá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昜( yáng  )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raise;lift]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fly high]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谷物等] 以便扇去废物 [winnow]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aloud]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develop;make the most of]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display vigor;high-spirited]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show;praise]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propagate]。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lift]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词性变化

扬的拼音:

yáng  

〈词性: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brow]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long branch]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Yang prefecture]。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

常用词组

扬长、扬长避短、扬长而去、扬场、扬程、扬帆、扬幡招魂、扬风,扬风儿、扬谷、扬谷机、扬花、扬剧、扬厉、扬眉吐气、扬名、扬旗、扬其波、扬起、扬气、扬弃、扬琴、扬清激浊、扬搉、扬声、扬声器、扬升、扬水、扬水站、扬汤止沸、扬威、扬言、扬扬、扬扬得意、扬州八怪、扬子鳄、扬子江

  拼音  wēi   注音  ㄨㄟ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DGVT  五笔98  DGVD  仓颉  IHMV  郑码  HMAZ  四角  5320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1218  区位  4594  统一码  5A01  笔顺  一ノ一フノ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威的拼音:wēi(ㄨㄟ)  

⒈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

⒉ 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

统一码

威字UNICODE编码U+5A01,10进制: 23041,UTF-32: 00005A01,UTF-8: E5 A8 81。

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y force、might、power

造字法

形声:从女、戌声

English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威力;威风 [might;power]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dignity]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terrible thing]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penalty]。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hundred families]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词性变化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词性:方〉∶漂亮的 [beautiful]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畏惧。通“畏” [fear]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shock]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常用词组

威逼、威德、威风、威风凛凛、威凤一羽、威福自己、威骇、威吓、威力、威厉、威烈、威灵、威猛、威名、威尼斯、威迫、威迫利诱、威容、威慑、威士忌,威士忌酒、威势、威望、威武、威武不屈、威显、威胁、威信、威信扫地、威严、威仪、威震天下、威重、威尊命贱

  拼音  dǒu   注音  ㄉㄡ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UFH  仓颉  QYJ  郑码  DTED  四角  54000  结构  左右电码  2122  区位  2222  统一码  6296  笔顺  一丨一丶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抖的拼音:dǒu(ㄉㄡˇ)  

⒈ 振动,甩动:抖去身上的土。

⒉ 哆嗦,战栗:发抖。颤抖。

⒊ 〔抖擞〕振作,振奋,如“抖抖精神”。

⒋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多含讥讽意):这两年抖起来了。

统一码

抖字UNICODE编码U+6296,10进制: 25238,UTF-32: 00006296,UTF-8: E6 8A 96。

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quiver、rouse、shake、shiver、tremble

造字法

形声:从扌、斗声

English

tremble, shake, rouse; give sha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抖的拼音: dǒu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斗声。本义:抖擞)

(2) 振动;甩动 [quiver;shake]。如:抖了抖翅膀;抖搜(同“抖擞”。振作[精神])

(3) 颤动,哆嗦 [shiver]。如:吓得浑身乱抖;抖索索(哆嗦);抖抖瑟瑟(抖抖簌簌,抖抖擞擞,抖索。颤抖);抖搐(颤抖抽搐);发抖;浑身直抖

(4) 把隐讳的事情揭露出来 [reveal;expose;bring to light]。如:抖漏(揭露);抖落(揭露);抖风(走露风声)

(5) 振作 [enliven;rouse]

抖起精神

(6) 讽刺人突然得势或生活水平突然提高 [get on in the world]。如:抖落(挥霍而败落)

(7) 讽刺或骂人耍威风 [mock or scold to win over]。如:抖威风;抖毛儿(野兽发威时往往抖动身上的毛,故骂人或开玩笑称人耍威风是抖毛儿);抖积伶儿(卖弄聪明)

常用词组

抖颤、抖动、抖劲、抖搂、抖露、抖落、抖然、抖神、抖索、抖擞、抖擞、抖擞、抖战

  拼音  sòu sǒu   注音  ㄙㄡˋ ㄙㄡˇ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ROVT  仓颉  QFVK  郑码  DUZM  四角  580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2370  区位  4351  统一码  64DE  笔顺  一丨一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擞(擻)的拼音:sòu(ㄙㄡˋ)  

⒈ 用通条插到火炉里抖动,使炉灰落下去:把炉子擞擞。

其他字义

擞(擻)的拼音:sǒu(ㄙㄡˇ)  

⒈ 〔抖擞〕见“抖”。

统一码

擞字UNICODE编码U+64DE,10进制: 25822,UTF-32: 000064DE,UTF-8: E6 93 9E。

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擞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数声

English

shake, tremble, quake; flu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擞的拼音:

(1) 擻 sǒu  

(2) 另见 sòu  

基本词义

擞的拼音:

sòu  

〈词性:动〉

(1) 通 [pass through]。如:香气儿直擞人的鼻孔儿哩

(2) 〈词性:方〉∶用通条插进火炉,抖落炉灰 [jab the poker into a stove to stir the fire in order to remove the ashes]。如:擞一擞炉子

(3) 另见 sǒ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