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沐猴而冠的意思

hóuérguàn

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注音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例子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正音“冠”,不能读作“guān”。

辨形“沐”,不能写作“体”。

辨析沐猴而冠与“衣冠禽兽”有别:沐猴而冠可形容坏人;也可形容好人;“衣冠禽兽”只能形容坏人。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最新的时装表演

感情沐猴而冠是贬义词。

近义衣冠禽兽

英语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ㄇㄨ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SY  仓颉  ED  郑码  VFVV  四角  34190  结构  左右电码  3092  区位  6769  统一码  6C90  笔顺  丶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沐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洗头发:沐浴。栉风沐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

⒉ 润泽,或受润泽:沐恩。

⒊ 古代官员休假:沐日。休沐。

⒋ 整治:助之沐椁。

⒌ 米汁。

⒍ 姓。

统一码

沐字UNICODE编码U+6C90,10进制: 27792,UTF-32: 00006C90,UTF-8: E6 B2 90。

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沐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造字法

形声:从氵、木声

English

bathe, cleanse, wash, shampo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沐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2) 同本义 [wash one's hair;shampoo]

沐,濯发也。——《说文》

予发曲局,薄言归沫。——《诗·小雅·采绿》

共王之沐浴。——《周礼·宫人》

沐则心覆。——《左传》

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公羊传·隐公八年》

夫子助之沫椁。——《礼记·檀弓》

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论衡·讥日》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沐发(洗发);沐澡(洗头洗澡);沐濯(洗头洗澡);沐芳(用香草水洗头);沐巾(洗发用的巾);沐盆(盥洗盆);栉风沐雨

(4) 芟除 [remove]

沐涂树之枝。——《管子》

(5) 又如:沐树(芟除树枝,使之无荫)

(6) 整治 [renovate]。如:沐椁(整治棺材)

(7) 润泽 [moisten]。如:沐日浴月(受日月光华的润泽)

(8) 受润泽。引申为蒙受 [suffer]。如:沐恩(清代官场中下级对上级的自称,意为沐浴着上级恩惠之人);沐泽(蒙受恩泽);沐浴;沐仁浴义(受仁义的熏陶);沐露沾霜(饱经霜露辛苦)

词性变化

沐的拼音:   

〈词性:名〉

(1) 指休假 [take a holiday]。如:沐日(休假日)

(2) 米汁。古人常用作洗头之用 [thin rice gruel]。如:沐粱(用淘粱的汁水洗头发);沐稷(用淘洗稷的汁水洗头发)

(3) 水名。即中国山东省弥河 [Mu river]

常用词组

沐浴

  拼音  hóu   注音  ㄏㄡˊ   
简体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犬部  
五笔  QTWD  仓颉  KHONK  郑码  QMXM  四角  47284  结构  左右电码  3729  区位  2679  统一码  7334  笔顺  ノフノノ丨フ一ノ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猴的拼音:hóu(ㄏㄡˊ)  

⒈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行动灵活,好群居:猴子。猿猴。猴戏。猴头。猴拳。猴枣(中医指猕猴内脏的结石)。

⒉ 喻机灵的人:猴儿精。

⒊ 方言,乖巧,机敏(多指孩子)。

统一码

猴字UNICODE编码U+7334,10进制: 29492,UTF-32: 00007334,UTF-8: E7 8C B4。

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onkey

造字法

形声:从犭、侯声

English

monkey, ape; monkey-l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猴的拼音: hóu  

〈词性:名〉

(1) 猴子。即弥猴 [monkey]。与猿同类,唯颊下有囊,可储食物,臀部有疣,短尾 。如:猴王(猴群中的首领;特指孙悟空);猴狲(猴儿,猴子);猴巴崽子,猴儿崽子(小猴子)

(2) 比喻机灵的人 [clever or smart chap]。如:猴儿(戏称乖巧者);猴精(比喻机灵而又顽皮的人)

词性变化

猴的拼音: hóu  

〈词性:动〉

(1) 像猴子似地蹲坐 [squat]。如:猴下身去

(2) 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climb]

宝玉听话,便猴向 凤姐身上立刻要牌。——《红楼梦》

猴的拼音: hóu  

〈词性:形〉

〈词性:方〉∶乖巧,机灵。多指孩子 [clever]。如:这孩子多猴

常用词组

猴年马月、猴皮筋儿、猴拳、猴儿精、猴头、猴头猴脑、猴戏、猴子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部首  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MJJ  仓颉  MBLL  郑码  GL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5079  区位  2288  统一码  800C  笔顺  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而的拼音:ér(ㄦˊ)  

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⒉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⒊ 表(从……到……):从上而下。

统一码

而字UNICODE编码U+800C,10进制: 32780,UTF-32: 0000800C,UTF-8: E8 80 8C。

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洏耏髵能

汉英互译

and that、moreov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而的拼音: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而的拼音: ér  

〈词性: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而的拼音: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而后、而或、而今、而况、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néng  

通“能”。

〈词性: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词性: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拼音  guān guàn   注音  ㄍㄨㄢ ㄍㄨㄢˋ   
部首  冖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PFQF  仓颉  BMUI  郑码  WWRD  四角  37214  结构  上下电码  0385  区位  2558  统一码  51A0  笔顺  丶フ一一ノフ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冠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⒉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其他字义

冠的拼音:guàn(ㄍㄨㄢˋ)  

⒈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⒉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⒊ 姓。

统一码

冠字UNICODE编码U+51A0,10进制: 20896,UTF-32: 000051A0,UTF-8: E5 86 A0。

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造字法

会意:从冖、从寸、从元

English

cap, crown, headg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冠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冖”( mì),  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hat]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cap-like object]。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常用词组

冠盖如云、冠盖相望、冠冕、冠冕堂皇、冠饰、冠心病、冠子

基本词义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动〉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precede]。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词性变化

冠的拼音: guàn  

〈词性: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champion]。如:夺冠

(5) [语]∶冠词的简称 [article]

(6) 另见 guān  

常用词组

冠军

成语首拼